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七部曲
【作者】 王 亮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力改数学教学的抽象思维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同样有着无限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教法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学好、学透的目的。教学更需要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若是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感到课堂上无所事事,学习起来异常枯燥乏味,就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了。因此,我们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力改数学教学的抽象思维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同样有着无限的乐趣。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感触。
一、营造和谐思辨的课堂氛围
1.诱导学生的学习心情。小学生心灵脆弱、敏感,如果教师摆出威严的面孔,严厉地批评和说教学生,会让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学习起来小心翼翼,让学生躲避老师,从心理上远离教师,甚至厌恶教师。师生关系处于对立面,会造成教学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没有愉悦的学习情感,对教师不喜欢,对其所教的学科自然不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认可教师,才能由对教师的喜欢而迁移到对学科学习的喜欢。
2.巧用提问。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通过问题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首先,问题要抓住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有思考的范围。其次,提问语言要明白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用语。最后要难易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给予学生思维的冲击力,没有思维的认知矛盾,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激发不了探究兴趣;而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3.鼓励学生自己操作。学生亲自参与比教师的灌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灌进去的知识牢固得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增加了感性的认知,从而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教具,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时,我组织学生一起撕面粘叠,证明长方体对应面的面积相等,拆框架比较验证长方体对应棱长度相等,再将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还其原貌。通过“撕―拆―装”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个个学得既有兴趣,又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由动手操作,引发思考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特别是在学习几何形体知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操作开拓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在提倡素质教学,其中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顺应素质教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抛弃了传统的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作为重点,教师只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樹立起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然后通过习题和例题等方式,来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探讨。这种探讨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进行讲授,而是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以共同学习为出发点进行系统地讲解,让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增进师生的感情。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询问交流,及时掌握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单独讲解,确保学生没有疑难问题。另外,学生在提出疑惑和问题时,需要耐心降解,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对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信息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制作,通过生动逼真的画面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图片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有效探究。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视频将地区的市况地图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位置,并判断学校距离自己家的有多远。或者,教师出题进行提问,要求学生根据地图进行回答,促使学生积极对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学会灵活运用地图。
五、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尽管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学生往往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分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六、利用“迁移”提高教学兴趣
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学习差,对学习有厌倦感的学生,往往对其它活动比较感兴趣,如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者,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七、鼓励支持,保持兴趣
为了把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的鼓励学生、认可学生。不要横向对比学生,而要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乃至自我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当学生获得对自我的积极认知、获取自信,学生自然能够对数学教师产生感激,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要善用强化与鼓励策略,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使之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增强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的海洋,才能使兴趣的活水永远浇注求知的禾苗,才能苗壮根深。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教法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学好、学透的目的。教学更需要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若是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感到课堂上无所事事,学习起来异常枯燥乏味,就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了。因此,我们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力改数学教学的抽象思维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同样有着无限的乐趣。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感触。
一、营造和谐思辨的课堂氛围
1.诱导学生的学习心情。小学生心灵脆弱、敏感,如果教师摆出威严的面孔,严厉地批评和说教学生,会让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学习起来小心翼翼,让学生躲避老师,从心理上远离教师,甚至厌恶教师。师生关系处于对立面,会造成教学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没有愉悦的学习情感,对教师不喜欢,对其所教的学科自然不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认可教师,才能由对教师的喜欢而迁移到对学科学习的喜欢。
2.巧用提问。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通过问题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首先,问题要抓住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有思考的范围。其次,提问语言要明白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用语。最后要难易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给予学生思维的冲击力,没有思维的认知矛盾,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激发不了探究兴趣;而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3.鼓励学生自己操作。学生亲自参与比教师的灌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灌进去的知识牢固得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增加了感性的认知,从而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教具,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时,我组织学生一起撕面粘叠,证明长方体对应面的面积相等,拆框架比较验证长方体对应棱长度相等,再将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还其原貌。通过“撕―拆―装”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个个学得既有兴趣,又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由动手操作,引发思考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特别是在学习几何形体知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操作开拓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在提倡素质教学,其中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顺应素质教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抛弃了传统的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作为重点,教师只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樹立起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然后通过习题和例题等方式,来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探讨。这种探讨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进行讲授,而是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以共同学习为出发点进行系统地讲解,让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增进师生的感情。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询问交流,及时掌握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单独讲解,确保学生没有疑难问题。另外,学生在提出疑惑和问题时,需要耐心降解,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对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信息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制作,通过生动逼真的画面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图片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有效探究。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视频将地区的市况地图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位置,并判断学校距离自己家的有多远。或者,教师出题进行提问,要求学生根据地图进行回答,促使学生积极对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学会灵活运用地图。
五、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尽管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学生往往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分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六、利用“迁移”提高教学兴趣
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学习差,对学习有厌倦感的学生,往往对其它活动比较感兴趣,如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者,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七、鼓励支持,保持兴趣
为了把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的鼓励学生、认可学生。不要横向对比学生,而要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乃至自我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当学生获得对自我的积极认知、获取自信,学生自然能够对数学教师产生感激,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要善用强化与鼓励策略,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使之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增强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的海洋,才能使兴趣的活水永远浇注求知的禾苗,才能苗壮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