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唐志超
【机构】 新疆和田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将立足于“新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主要内涵,对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特点和高中生的群体共性,围绕分层教学理念的落实策略撰写,针对当前高中物理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流水线教学”、生本个性资源挖掘不足、教学方案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提出完善学情搜集、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保持教学更新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等具体建议,以期能够为诸位同仁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灵感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高中生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身心发育,每个学生们都受到了不同的先天因素、后天成长环境以及社会元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必然在不同方面具有独特的属性;此外,高中阶段的物理有着巨大的知识容量和较高的考查维度,更容易让学生们因为自我学习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巨大的学习成果和主观体验。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务必要进一步落实对分层理念的研究和应用,对标于学生们的现有学习能力、任务和发展诉求设计出差异化的方案,以便让课程教学体现出更强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一、完善对学生们学情的搜集、整理工作
在传统认知当中,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于“学情”的定义仅仅包括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乃至具体的考试成绩等项目,这些虽然是学情档案的核心组成,但并不能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所有的信息。高中物理教师要对标于“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对学生们基于物理学习的思维模式、认知逻辑乃至个人的兴趣、性格等都做出全方位的调查和整合,丰富制定教学方案时的信息经纬网,同时扩大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渠道,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保留下学生们在历次考试或者随堂测试中的试卷、答题卡,根据每个学生们在不同题型、难度和考查方向的题目中的作答表现和失分情况,判断出他们的整体学习成果和短板分布;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丰富提问的类型和对象,让每个学生们都有机会就不同方面的知识和自己做交流,从中判断出学生们的物理学习态度和实时学习情况;等等。
二、完善教学方案的个性化、发展性设计
在完成了学情档案的构建工作后,高中物理教师就要对照这份资讯来完成教学方案的差异化设计。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保证不同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引导形式和学习评价标准和他们当前的能力水平基本相符,但同时也要加入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成分,保证学生们得以稳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为学生们预留出一些展示其物理学习优势的机会,更要就学生们的物理短板做靶向补齐,以此来更好地完善课程教学的综合效果。
例如对于《库仑定律》这一课的教学,面对整体基础比较薄弱的后进生,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设定在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并记住库仑定律内容以及一些理论性例题的解题思路塑造上;而对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们,教师则要就库仑定律的现实性得出过程和多元应用性题目讲解做出更多的比重设定,同时鼓励学生们以对照法来深化对库仑定律的理论认知;等等。
三、保持学情档案和教学方案的动态更新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运动的状态中的,高中生作为鲜活的个体自然更不会例外。高中物理教师在完成学情档案的构建工作后,必须要继续保持对学生们物理学习状态的跟踪观察,对学生们所表现出的新问题、新思路、新进步做出及时整合和灵活补充,同时对教学方案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有关工作具有更强的作用续航力。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也要保持合适的频率,否则难免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反向干扰。
比如在结束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专题小测;而后在下个单元的小测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上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融入到一些题目中;检测成绩出来后,教师要对照学生们在两次小测中的得分和具体作答内容,总结出不同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进步或退步之处,在做好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后续的引导措施。
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
课堂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们学习效果得到持续性优化的一大条件,同时也是最具有师生双方直接互动性的课堂活动。高中物理教师要摒弃过去“师本位”的传统思路,不要将课堂教学评价视作自己的“专利”,而要将学生们也纳入到这项工作的执行主体范畴内,通过学生们自评、互评以及学生们对教师反馈评价等方式,使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和个性意识得到更为充分的彰显,并让学生们获得来自更多角度的自我学习状态判断信息,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师生之间良性关系的构建、发展。
例如对于随堂测试的评判工作,教师可以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放权”给学生们执行,以同桌互判或小组长负责制的方式完成,同时让搭档之间做错题纠正和难题讨论;在一堂课结束后,教师也可发动学生们通过口头表述或问卷填写等方法对教师自己的教学内容、速度、形式等提出改进建议;等等。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外,高中物理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形式上做出大胆创新,将场景教学、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等引入到课程当中,通过这种扩大教学活动执行渠道的方式来进一步拓宽获取学生们个性化条件的窗口,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更多教育模块的特有效果来满足学生们不同的学习、发展诉求。
结束语
“因材施教”从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公认的至理,也是实现学生们个性化成长的必要保障。高中物理教师要时刻谨记这一科学道理,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加大对分层理念的研究、应用和完善力度,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的策略,真实、广泛地了解学生们的个性情况,设计出具有更强针对性和发展性的课堂方案,时刻保持有关资讯的动态更新,将学生们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体系当中,引导学生们通过更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路径实现课程综合素养的不断攀升,从而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39.
[2]闫明.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0.
[3]方东林,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8(04):143-146.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高中生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身心发育,每个学生们都受到了不同的先天因素、后天成长环境以及社会元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必然在不同方面具有独特的属性;此外,高中阶段的物理有着巨大的知识容量和较高的考查维度,更容易让学生们因为自我学习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巨大的学习成果和主观体验。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务必要进一步落实对分层理念的研究和应用,对标于学生们的现有学习能力、任务和发展诉求设计出差异化的方案,以便让课程教学体现出更强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一、完善对学生们学情的搜集、整理工作
在传统认知当中,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于“学情”的定义仅仅包括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乃至具体的考试成绩等项目,这些虽然是学情档案的核心组成,但并不能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所有的信息。高中物理教师要对标于“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对学生们基于物理学习的思维模式、认知逻辑乃至个人的兴趣、性格等都做出全方位的调查和整合,丰富制定教学方案时的信息经纬网,同时扩大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渠道,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保留下学生们在历次考试或者随堂测试中的试卷、答题卡,根据每个学生们在不同题型、难度和考查方向的题目中的作答表现和失分情况,判断出他们的整体学习成果和短板分布;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丰富提问的类型和对象,让每个学生们都有机会就不同方面的知识和自己做交流,从中判断出学生们的物理学习态度和实时学习情况;等等。
二、完善教学方案的个性化、发展性设计
在完成了学情档案的构建工作后,高中物理教师就要对照这份资讯来完成教学方案的差异化设计。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保证不同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引导形式和学习评价标准和他们当前的能力水平基本相符,但同时也要加入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成分,保证学生们得以稳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为学生们预留出一些展示其物理学习优势的机会,更要就学生们的物理短板做靶向补齐,以此来更好地完善课程教学的综合效果。
例如对于《库仑定律》这一课的教学,面对整体基础比较薄弱的后进生,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设定在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并记住库仑定律内容以及一些理论性例题的解题思路塑造上;而对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们,教师则要就库仑定律的现实性得出过程和多元应用性题目讲解做出更多的比重设定,同时鼓励学生们以对照法来深化对库仑定律的理论认知;等等。
三、保持学情档案和教学方案的动态更新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运动的状态中的,高中生作为鲜活的个体自然更不会例外。高中物理教师在完成学情档案的构建工作后,必须要继续保持对学生们物理学习状态的跟踪观察,对学生们所表现出的新问题、新思路、新进步做出及时整合和灵活补充,同时对教学方案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有关工作具有更强的作用续航力。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也要保持合适的频率,否则难免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反向干扰。
比如在结束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专题小测;而后在下个单元的小测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上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融入到一些题目中;检测成绩出来后,教师要对照学生们在两次小测中的得分和具体作答内容,总结出不同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进步或退步之处,在做好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后续的引导措施。
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
课堂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们学习效果得到持续性优化的一大条件,同时也是最具有师生双方直接互动性的课堂活动。高中物理教师要摒弃过去“师本位”的传统思路,不要将课堂教学评价视作自己的“专利”,而要将学生们也纳入到这项工作的执行主体范畴内,通过学生们自评、互评以及学生们对教师反馈评价等方式,使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和个性意识得到更为充分的彰显,并让学生们获得来自更多角度的自我学习状态判断信息,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师生之间良性关系的构建、发展。
例如对于随堂测试的评判工作,教师可以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放权”给学生们执行,以同桌互判或小组长负责制的方式完成,同时让搭档之间做错题纠正和难题讨论;在一堂课结束后,教师也可发动学生们通过口头表述或问卷填写等方法对教师自己的教学内容、速度、形式等提出改进建议;等等。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外,高中物理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形式上做出大胆创新,将场景教学、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等引入到课程当中,通过这种扩大教学活动执行渠道的方式来进一步拓宽获取学生们个性化条件的窗口,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更多教育模块的特有效果来满足学生们不同的学习、发展诉求。
结束语
“因材施教”从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公认的至理,也是实现学生们个性化成长的必要保障。高中物理教师要时刻谨记这一科学道理,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加大对分层理念的研究、应用和完善力度,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的策略,真实、广泛地了解学生们的个性情况,设计出具有更强针对性和发展性的课堂方案,时刻保持有关资讯的动态更新,将学生们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体系当中,引导学生们通过更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路径实现课程综合素养的不断攀升,从而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39.
[2]闫明.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0.
[3]方东林,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8(04):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