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作者】 郭亚姝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老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双减”初显成效,但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视野的开拓,情感的熏陶,是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身处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极力改变现状,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总不尽人意,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更令人担忧。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主动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但由于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再者,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习题,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
  2、学生阅读时间不够
  首先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拥有书籍的数量是有限的。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多数小学生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学生看闲书,读“野”书,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绩,还会“教”坏孩子,与学习毫无关系。这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开展。其次课业负担偏重或家务劳动太多,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大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所挤占。回到家里又有许多的家务劳动占用了学生的可利用时间。另外课外阅读被其他信息渠道抢占,多数小学生的家长忙于外出打工赚钱,致使家庭教育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因而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看电视、玩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
  3、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环境
  不少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大都只有简陋的图书室。不仅藏书少,而且这些书或是工具书,或是七拼八凑的落后于时代的书,或是被学校当作“宝”,重点保护在书柜里,让学生难以借到。这样的学校藏书状况,自然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另外,大部分小学没有学生专门的图书阅览室,没有图书借阅制度、课程表里没有课外阅读安排,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外几乎无课外阅读。其次,学生家长通常文化程度不高,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大多数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学好课本知识就足够了。加上经济拮据,没有太多零花钱买书,即使有所谓的课外书也无非是几本作文书、教材辅导书、故事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源,学生当然就无法阅读课外书!
  二、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1、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然而不少学生不愿读课外书,家长也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的原因在于觉得不能迅速提高语文成绩。这必须依靠学校、老师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学生,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要进行强调。对家长,在家长会上一定要讲明。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学习语文不是一日之功,全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语文成绩是不可能的。仅靠课内的语文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比较轻松自如的。同时,课外阅读也有很多好处。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并且还能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假如学生一生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2、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有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用多种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教室内悬挂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等,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课外书籍。我们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有趣、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3、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老师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应将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将课堂学会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次应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课外阅读时应划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争取做到熟读成诵,将其变为重要的语文储备资源。最后让学生人手一本读书笔记,勤记读书感悟。小学生尤如一张白纸,课外阅读刚开始,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它们将直接影响孩子们今后的阅读和写作。
  4、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获得迅速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增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强度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