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利用竖笛提高小学生识谱能力

【作者】 周先凯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石羊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音乐学业质量描述1-2年级要求学生能认识简单节奏谱和常用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做到节奏、音高基本正确。3-5年级要求学生能运用乐谱进行音乐实践,对乐谱中符号、记号的辨识和表现准确度高;视唱简单的乐谱,音高、唱名、节奏基本正确;听记简单的节奏、曲调,做到记谱规范,准确度高。6-7年级要求学生认识乐谱中常见符号,在实践中能正确表现和运用;在视唱稍复杂的短小乐谱时,做到音高、唱名、节奏基本正确;听音稍复杂的短小节奏或旋律时,记谱规范,准确度高。
  关键词:小学生;竖笛;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是一种“知识技能”它是为音乐审美而服务的,它是音乐知识与能力的一部分,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的一个必要环节,上音乐课不会识谱就好比一个小学生上语文课不会读汉字。虽然刚开始学比较枯燥,但是不能因此而成了我们学生学习进步的难路虎。我们老师要利用竖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按照小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把枯燥的乐理知识与生动有趣的竖笛演奏结合起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小学生识读乐谱能力概述
  识谱能力包括对音高的识别、对节奏的识别、对各种符号的识别。音高的识别是对音符的音名,唱名和音准的正确把握。对节奏的识别是对不同时值的各种音符、休止符在一定的拍子和速度的条件下准确的演唱或演奏。对符号的识别是指乐谱中的各种乐谱书写记号和装饰音记号,表情术语等的正确认识和表述。
  识谱要以演唱,演奏、创编、欣赏等其他相关的教学能容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果孤立的单独进行这样很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的感性积累和已有认知能力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
  二、小学生掌握竖笛基本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教育部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音质纯正,音高准确,注意避免过大音量和噪音对学生听力和健康的损害。”同时,也指出了小学3-6年级需要掌握竖笛等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高音竖笛价格便宜,精致小巧,简单易学,既可独奏,也可合奏,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可塑性。通过学习竖笛可以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乐理、识谱、视唱练耳等音乐技能。竖笛的指法和对气息的训练对于学习其他西洋木管乐器也有很大的益处。因此,竖笛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
  三、让竖笛教学和识谱教学有趣的结合在一起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通过竖笛演奏认识简谱音符。可以采用游戏法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吹奏出卡片上的音符。再比如,根据竖笛的不同指法发出的的音高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等方法。利用这种充满趣味、简单易懂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直接的理解掌握简谱。
  2、“图谱”过渡,培养兴趣“图谱”教学以形象、具体直观的点、线、实物、图形符号体现旋律走向,节奏强弱,其作为识读乐谱的过渡手段,对于提高学生识谱兴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吹奏自己喜欢的旋律进行“听竖笛声唱谱”或“唱谱吹奏竖笛”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
  3、“倒置”教学,先教竖笛演奏再教竖笛识谱它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降低识谱教学的难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置于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的音乐意境与艺术形象中,比脱离音乐形象的枯燥训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是音乐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对学生的音乐感觉培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把节奏看作是一种单独的语言形式。我们现在归纳出以下几种节奏练习方法:
  (1)熟记各种音符的名称,拍数和画拍的方法;
  (2)对音符与音符之间的时值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把音乐与数学学科综合起来学习,老师用打击乐敲击拍点,学生用竖笛演奏出音符的时值长度;
  (3)我们在学音符和休止符时要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从音符到休止符就是竖笛吹奏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的知识迁移,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5)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节奏型在音乐表现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歌曲中运用某些节奏型,使人易于感受便于记忆,也有助于歌曲结构上的统一和音乐形象的确立。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节奏型归类为以二分音符为基本单位的8种基本节奏型例如:二分节奏、四分节奏、前四后八节奏等基本节奏型和以四分音符为基本单位的9种节奏型例如:四分节奏、二八节奏、三连音节奏等节奏型。
  (6)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节奏型创编2-4小节的节奏短句,在创编活动中巩固识谱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的创编能力。以此来作为阶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学生对识读乐谱的兴趣。运用竖笛吹奏节奏短句的练习,把节奏创编、唱读节奏、吹奏节奏三维一体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3、良好的音准是进行歌唱训练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较好的音准,才能更好地去展现歌曲内涵,让听众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从听音入手,激发孩子们音乐感知力,当我们在学习新歌曲之前,我们先让孩子们用竖笛吹会歌曲,先听一听,感觉一下它的音高,初步了解所学内容各要素后,才进一步学习。反复聆听自己吹奏出的歌曲的旋律,把旋律牢记在心里。学生听得多了,自然就会有音高的感觉了。因此,在学习新歌曲时学生会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奏,把所学的歌曲听熟,并能整首歌曲用竖笛吹奏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
  五、对学生识谱能力的科学评价
  成功的教育教学包括三大要素:课程、教学、评价。而评价则是影响学生潜能开发、智能开发的关键所在。正确评价学生,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再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识谱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对学生演奏不足要及时纠正并让学生知道老师不仅看到他的不足之处还看到了他的进步的一面。为学生今后的识谱学习树立坚定的信心。
  当然,对识谱能力的提高是目前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上几点对小学生识谱能力的训练方法,看似主要是知识与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热爱学生,从小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上述中的一点浅薄看法,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1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