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国传统节日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肉先古丽·赛买提
【机构】 新疆和硕县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体现,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而传统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承方面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教育影响,将传统节日活动融入幼儿活动中对幼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字: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幼儿活动;幼儿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很多,被我国明文设立的就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且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但是传统节日的产生真的就只是为了我们休假而设立的吗?并不是——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和典故。例如春节,他是人们辛勤劳动一年,可以享受成果的节日;又比如中秋节,它是思念、团圆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所以将传统节日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去,可以从小就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品德的养成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
一、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价值认知的缺乏
当前幼儿园教师在传统节日教育中,对传统教育的认知基本上只停留在表面上,例如春节就是吃饺子、中秋就是吃月饼等食物方面。很少或者并不提及相关节日的起源、人物传奇等典故。导致这些的一方面主要源于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忽略,另一方面也是社会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渐渐消退。以及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教育价值认知的偏差。
(二)幼儿园课程对传统节日的忽视
当下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推崇,将我们传统文化和节日淡化、忽略,让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接受了很大的打击。当然这些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幼儿园课程设计安排中。比如现在的幼儿园教材中就涉及了很多西方节日或者是西方节日,例如圣诞节相关联的“圣诞苹果”、“圣诞老人”、“麋鹿架车”等人或者物,对于心理认知发育还不是很健全的幼儿们而言,这会让幼儿对节日的认知都停留在西方节日的这些标记中。
即使幼儿园课程教材中提及了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但似乎也大多数停留在了饺子、粽子、月饼等浅显的食物方面。对于节日的起源、典故、相关人物传记等都很少涉及,这无疑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时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传统节日如何融入教育
(一)传统节日典故还原、探索传统节日的起源于风俗
传统节日典故、起源、风俗等探索,当下对于幼儿自己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那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自身对传统节日的起源、人物传记、典故有比较深的认知和理解。幼儿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各种传统节日,了解不同节日蕴含着什么文化背景、承载了什么人物精神和民族精神等,这也是幼儿教师最基础的教育“工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同时幼儿的思维和认知还没有非常的健全,我们正常的讲读教育可能会提升幼儿的理解难度,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幼师在进行传统教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动画还原该传统节日对应的典故,幼儿教师再辅助讲解,这样更有利于幼儿更生动的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例如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幼师就可以给幼儿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月圆人团圆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能够了解中秋节不只是“月饼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
(二)趣味活动,让幼儿传统节日教育寓教于乐
幼儿教育其实是一个很被动的过程,因为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可控性。如何让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趣味活动的吸引力必不可少。例如幼师为了让幼儿积极的参加传统节日教育,可以进行安排幼儿进行歌舞编排、诗歌朗诵、大合唱等,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身参与,亲身经历理解和认知才能更加深刻。
幼儿园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这样能更大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比如临近春节的时候,幼儿园可以准备春节相关的手工活动,比如组织幼儿包饺子。幼儿包好的饺子可以自己吃或者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快乐。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传统教育的开展
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自然的环境,也是孩子除了幼儿园外接触最多的地方,对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能够相互配合,那教育幼儿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同时也能让整个教育体系内容、目标、要求达到绝对的一直,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呈现“丝滑”过度,这样教育效果也能实现最大化的展示。
例如在端午节,可以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参加包粽子、赛龙舟接力、纪念屈原诗朗诵等活动,争取让家长能够以支持和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幼儿传统教育中来。
此外,幼儿园也可以将以传统教育活动扩展到幼儿家庭中去,例如幼儿园可以在除夕夜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却能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家的意义——团圆、快乐、幸福。
(四)利用传统游戏渗透传统文化
幼儿年龄整体偏小、贪玩、心智还不成熟,对很多事或者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幼儿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此类特征,将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并将其融入到幼儿园活动中,这样身体力行的实践,会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传统节日,记住传统节日。
例如跳绳、踢毽子、踢蹴鞠等传统游戏有效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丢手绢、打沙包等传统游戏可以对幼儿的反应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等都有所提升。这样不仅幼儿身心健康,而且也能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能够自主学习、探究传、践行传统文化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
结束语
简而言之,传统节日不仅仅是节日那么简单,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将传统节日教育融于幼儿教育,是将传统节日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起始的紧密结合,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兴兴.关于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J].读写算,2017(31):16.
[2]翁晓霞.基于文化传承的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分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8):22.
关键字: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幼儿活动;幼儿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很多,被我国明文设立的就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且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但是传统节日的产生真的就只是为了我们休假而设立的吗?并不是——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和典故。例如春节,他是人们辛勤劳动一年,可以享受成果的节日;又比如中秋节,它是思念、团圆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所以将传统节日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去,可以从小就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品德的养成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
一、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价值认知的缺乏
当前幼儿园教师在传统节日教育中,对传统教育的认知基本上只停留在表面上,例如春节就是吃饺子、中秋就是吃月饼等食物方面。很少或者并不提及相关节日的起源、人物传奇等典故。导致这些的一方面主要源于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忽略,另一方面也是社会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渐渐消退。以及幼儿教师对传统节日教育价值认知的偏差。
(二)幼儿园课程对传统节日的忽视
当下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推崇,将我们传统文化和节日淡化、忽略,让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接受了很大的打击。当然这些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幼儿园课程设计安排中。比如现在的幼儿园教材中就涉及了很多西方节日或者是西方节日,例如圣诞节相关联的“圣诞苹果”、“圣诞老人”、“麋鹿架车”等人或者物,对于心理认知发育还不是很健全的幼儿们而言,这会让幼儿对节日的认知都停留在西方节日的这些标记中。
即使幼儿园课程教材中提及了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但似乎也大多数停留在了饺子、粽子、月饼等浅显的食物方面。对于节日的起源、典故、相关人物传记等都很少涉及,这无疑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时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传统节日如何融入教育
(一)传统节日典故还原、探索传统节日的起源于风俗
传统节日典故、起源、风俗等探索,当下对于幼儿自己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那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自身对传统节日的起源、人物传记、典故有比较深的认知和理解。幼儿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各种传统节日,了解不同节日蕴含着什么文化背景、承载了什么人物精神和民族精神等,这也是幼儿教师最基础的教育“工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同时幼儿的思维和认知还没有非常的健全,我们正常的讲读教育可能会提升幼儿的理解难度,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幼师在进行传统教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动画还原该传统节日对应的典故,幼儿教师再辅助讲解,这样更有利于幼儿更生动的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例如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幼师就可以给幼儿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月圆人团圆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能够了解中秋节不只是“月饼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
(二)趣味活动,让幼儿传统节日教育寓教于乐
幼儿教育其实是一个很被动的过程,因为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可控性。如何让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趣味活动的吸引力必不可少。例如幼师为了让幼儿积极的参加传统节日教育,可以进行安排幼儿进行歌舞编排、诗歌朗诵、大合唱等,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身参与,亲身经历理解和认知才能更加深刻。
幼儿园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这样能更大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比如临近春节的时候,幼儿园可以准备春节相关的手工活动,比如组织幼儿包饺子。幼儿包好的饺子可以自己吃或者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快乐。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传统教育的开展
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自然的环境,也是孩子除了幼儿园外接触最多的地方,对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能够相互配合,那教育幼儿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同时也能让整个教育体系内容、目标、要求达到绝对的一直,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呈现“丝滑”过度,这样教育效果也能实现最大化的展示。
例如在端午节,可以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参加包粽子、赛龙舟接力、纪念屈原诗朗诵等活动,争取让家长能够以支持和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幼儿传统教育中来。
此外,幼儿园也可以将以传统教育活动扩展到幼儿家庭中去,例如幼儿园可以在除夕夜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却能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家的意义——团圆、快乐、幸福。
(四)利用传统游戏渗透传统文化
幼儿年龄整体偏小、贪玩、心智还不成熟,对很多事或者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幼儿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此类特征,将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并将其融入到幼儿园活动中,这样身体力行的实践,会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传统节日,记住传统节日。
例如跳绳、踢毽子、踢蹴鞠等传统游戏有效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丢手绢、打沙包等传统游戏可以对幼儿的反应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等都有所提升。这样不仅幼儿身心健康,而且也能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能够自主学习、探究传、践行传统文化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
结束语
简而言之,传统节日不仅仅是节日那么简单,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将传统节日教育融于幼儿教育,是将传统节日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起始的紧密结合,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兴兴.关于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J].读写算,2017(31):16.
[2]翁晓霞.基于文化传承的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分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