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元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作者】 唐静静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阶段课程的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为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排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基础课程安排工作中的一个重大举措,而实现其多样化是该工作需要不断优化的方向,本文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实现多元化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课程;多元化教学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科目、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实现多元化,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当前、教师对于该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必须有所研究和创新,运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开发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多样且新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完善。
  1.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以通过开展游戏以及多样化的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展开教学,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其中明确的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它主要是一门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充满实践性的学科,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及游戏促进学生在动脑和动手能力强的发现,以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该学科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将其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构建紧密的联系才能更好的赋予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意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其中,开动大脑进行思考,在团队中与大家一起合作的过程,培养了他们出色的手脑结合运用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2.丰富活动开展形式,增加生活化因素
  多样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然需要在形式上实现多样化,传统的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实践的应用程度不高,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往往无法最大化的获取到体验感,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难度适中以及充足的吸引力,还要面向生活,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都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尽可能大的获取到真切而又有价值的体验,活动形式可以是模拟真实的情景,也可以是游戏的形式,内容上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不可设计复杂且空中楼阁般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由于处于低年级阶段,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尚不成熟,过于复杂的操作过程很容易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和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们在熟悉的体验感中找到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推进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学习《好习惯伴成长》(小学综合实践,苏教版)的时候,由于很多好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养成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举手回答有哪些好习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然后整理成清单模式,开展“我是习惯好能手”的小游戏,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演示,让台下的学生针对表演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分辨出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之后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给予更正和评价,但进他们对好习惯的认知和学习。
  3.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第一传授者,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其实在很久以前,教育界就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距离的构建,但是由于学生思想中固有的老师权威感,以至于他们对于老师的存在还有些敬畏,要想实现多样化的课程实践,就必须充分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老师之间其实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知识,而他们也同时能够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不断优化自身能力,以达到教学水平的提升。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询问请教老师,老师解答,指导的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联通,但是为了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指导态度上要足够亲和,而且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想法,做到有效指导而不是亦步亦趋的安排,给予学生发挥灵感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神奇的降落伞》(小学综合实践,苏教版)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普及降落伞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出自己的降落伞,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担任着监督的职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尽可能的给予有效且态度亲和的指导,但是不可过分的支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价值的体现。
  4.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开发与运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还指出,课程的实施需要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主题的设计和挑选中,主动参与其中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理念,而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指导,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态度进行合适的活动类型分配,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促进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对活动的理解还是参与活动的方式上都有他们自己的考量和选择,教师需要在尊重他们选择的基础上提供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因为只有在自己亲与尝试去做了之后,他们才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对他们自信心的构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影子》(小学综合实践,苏教版)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影子存在的原理以及它多样的变化形态,学生对于这一新鲜知识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然后教师就需要通过开展制作反型人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人偶造型,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每个人的制作想法,以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选择,进而促进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成长。
  结束语
  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识的增长,更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和课程内容是实现其多样化的主要途径,而在其过程中对学生主体性地关注和自身优势的发挥也体现了对教学原则的遵循,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莉芳.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教学与研究.2021(5):33.
  [2]高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整合策略研究[J].教育学文摘.20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