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借STEM校本课程 妙施学生品德教育

【作者】 马兴颖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黄桷庄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学校STEM校本课程教育,使四年级三班部分学生由厌学、低落发生改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班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探索出借用STEM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科学探究、坚持不懈等教育,总结出校本课程切口入手的五育融合品德教育策略:一是科学探究,习惯养成教育;二是合作共进,团队协作教育;三是动手操作,毅力锻炼教育;四是塑造作品,审美情趣教育;五是密接生活,劳动实践教育。通过五大策略,渗透品德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完美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STEM;校本课程;品德教育
  四年级三班,一个更换了三位数学老师的班级,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热情饱满,但班级管理经验不足,从一年级带班到四年级,班级学生存在厌学、打架、没有班级荣誉感的现象。学校领导、少先队大队部多次帮助,但收效甚微。直到这个班加入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后,班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我们探索出借用STEM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科学探究、坚持不懈等教育,总结出校本课程切口入手的五育融合品德教育策略:
  一、科学探究,习惯养成教育
  由于我校大多数孩子来自留守家庭,隔代管教或单亲教育导致孩子自身素养并不高。以我校STEM实验班四年级三班为例,在成为实验班前,孩子们多数的表现是不积极思考问题,遇到学科问题的时候常表现为等待答案。STEM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养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校本课程课堂上我校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践探究——总结论证的课堂模式。例如,在《在声音可以被看到》一课中,孩子们提出,声音为什么只有听觉感受,可以有视觉感受吗。接着通过学习声音产生的原理后知道,观察到了振动便可以“看到”声音。顺势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又通过实验总结过程中的问题,再进行实验,探究答案。在反复的实验试误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并能够将这一科学家探究精神养成习惯,运通到学习中去。在数学课上,看到了孩子们对于错题解答的毅力,看到了对于难题势要搞懂的探究精神。我想这就是对“探究”精神的最好延续!
  二、合作共进,团队协作教育
  在STEM课堂上,我们会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并在每一个小组设置实验组长、实验操作员、实验记录员、实验发言人。每个孩子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以确保实验顺利经行,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协作精神,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团队间的拼搏精神。在《气球的N种玩法》STEM研讨课中,老师和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正在就气球带电排斥、气球带电吸纸、气球带电吸水做着实验。在八步探究法:提出问题——产生假设——拟定计划——实验求证——观察变化——记录数据——得出结论——揭示原理的实践中,第三小组的记录单印证了八步探究法在STEM教育中的有效性。
  虽然第三小组的记录比较简单,但是记录是很有效的,全组同学分工合作,紧盯自己的版块,最后得出了完整的八步探究法的记录单。坚持不懈地团结合作,就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动手操作,毅力锻炼教育
  STEM课程的精髓是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次次的动作操作中分析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这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耐心与毅力。记得在一次四年级三班的STEM课堂上,需要孩子们动手操作如何让土豆“漂浮”起来,通过分组讨论设定了实验方案,其中有一个小组他们设计是方案是将塑料管并排排列,再用透明胶带将其固定,就是这一小小的步骤却难倒了组内的孩子们。因为塑料管自身较轻,要将10余根并排固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再他们经历了三次失败后,我以为他们会选择放弃,但是只听组长坚定地说道,再试一次!并总结经验重新分工。尽管他们小组是最后一个完成任务的组,但是我为我的孩子们有这样战胜困难的毅力,克服困难的韧劲儿感到骄傲!我想他们在这节课上不只学到的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毅力!
  四、塑造作品,审美情趣教育
  STEM的教育是学科的融合,但也不缺乏对美育的培养和教育,生活处处存在美,就是要培养寻找美的慧眼。在“意面高塔”实验中,四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从一根根普通的意大利面条中从去寻找乐趣,利用意大利面搭建成为高塔。孩子们七嘴八舌,争论不休,精确计算所需材料,精心设计作品,精美地搭建作品,在求得最高的同时,兼顾了最扎实和最美的理念。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跌倒再爬起来;一次又一次的完善,拆了又重新建设;一次又一次的美化,孩子们总是在争论中不断达成共识。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铸就了孩子们正确的审美观。
  五、密接生活,劳动实践教育
  STEM实验除了学科融合,最大的好处就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实践,特别是动手和动脑的融合。在气象风向标实验中,实验周期长达一个月。四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就开始了一个月漫长的探索,一个月的实验,在家的动手操作就占了一半以上,从废旧材料的选择利用,精心的绘图设计,自己的科学劳动实践,无不在磨练着孩子们的意志。在实验结束时,当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各种不同程度的小刀伤痕,磨出的不同厚度的老茧,制作作品的不同染料痕迹,历历在目,而孩子们似乎都不在乎这些,更多的是劳动丰收的喜悦,也就是作品展示的兴奋之情,这次的实践活动,层层推送,最后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辅导员创新大赛一等奖。劳动教育的渗透,让孩子们密切接触了生活,去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更重要的是一颗劳动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中萌芽长叶开花结果。
  五大策略的实施,以校本课程为切口的品德教育成功案例展现在我们面前,学校将这五大策略进行了推广,在其他班级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德育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我们将继续深入以校本课程进行德育的研究,细化德育养成方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