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自闭症学生语言训练教材开发与探索
【作者】 卢晓霞
【机构】 浙江省苍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遵从自闭症学生特点,着眼于学生生活与适应社会的需要,探索开发了一系列趣味性、生活化、体验式、社会实用型的语言训练教材,有效提高了自闭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自闭症;高年级;语言训练;教材
语言与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学生的核心障碍。培智语文教学虽重视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但对自闭症学生却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特别是高年段的自闭症学生,他们跟随培智生使用的基本为人教版和上教版的语文教材。这两套教材针对的是培智学生的需要,不能真正满足高年段轻度自闭症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针对自闭症学生个体语言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需要,笔者尝试开发了一套说话训练教材,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遵天性,开发趣味性教材
自闭症学生到了高年级虽然生理年龄已是初中生,但由于其心智发育缓慢,还保有儿童的天性——好奇心强,喜爱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笔者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发了系列趣味浓厚的说话教材。例如,学校开展的运动会、六一游园等活动,这些活动深得学生喜爱。笔者借此将这些活动作为说话训练的素材,开发了《有趣的运动会》《快乐六一》等教材,让学生说说学校开展了什么活动,自己参加了哪些有趣的项目,得到什么奖品等。再如,每个班级都设有玩具柜,学生喜爱这些玩具,据此,笔者开发了《我最喜爱的玩具》教材,让轻度培智学生先介绍玩具的名称、形状、颜色、玩法等,自闭症学生模仿着说。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玩具话题,让学生兴趣盎然,有物可言。
二、接地气,开发生活化教材
培智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设计应重建学生生活,使之真正体现生活意义。因此,针对培智高年级自闭症学生的说话训练教材的编写应尽量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求。例如,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信器材,班上学生也大多配有,却因保管不当,常发生丢失现象。手机丢失学生们都很着急,但被问及丢失细节和手机的特点时却哑口无言,无从说起。自闭症学生平时求知欲不强,学习往往很被动。现因手机丢失,急需找回手机,学习内驱力倍增。笔者灵机一动,当即将寻找手机作为教材,开设了《寻物启事》的教材,教学生有条理地描述手机丢失的时间、地点及手机特点等,学生学习动力足,学习效果立竿见影。
三、亲经历,开发体验式教材
1.角色体验教材
自闭症儿童对外界的感知觉迟钝,只有亲身经历的事物,才能有所感悟。由于学生受限于自身及家庭条件,造成许多社会角色体验不足。基于此,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医院、理发屋、餐馆体验馆活动,开发了《理发》《小记者》《上医院看病》等教材,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语言特点、操作流程等。
2.操作体验教材
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操作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获得经验、拓展思维。例如,学校要求各班根据节日特点开展动手“做一做”的庆祝活动,让学生包粽子、搓元宵、剪窗花等,学生亲身经历过,印象会更加深刻。因此,每次活动后,笔者以《我们的节日》为教材,让学生介绍每个节日是如何度过的,学生有操作的过程体验,对节日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用语言表达起来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了。
四、展未来,开发社会实用型教材
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具有基本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最终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面对愈加复杂的社会生存环境,作为培智学校教师要未雨绸缪,教会学生未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会求救、学会描述人物相貌特征是一项重要技能。基于此,笔者开发了如何寻求帮助的教材——《请帮手》,开发了相貌特征描述的教材——《我的妈妈》。根据孩子未来可能走上工作岗位的设想,开设了应聘工作需要的《自我介绍》教材。这些实用的教材,尽管未有实践机会,却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
五、多元评价,开发情感训练类教材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艺术手工的操作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儿童进行更加多元的评价,通过赏识教育等方法,使其感受到更加积极的情感反馈,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手工活动会产生具体的作品,多元评价能够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促使儿童更加认可自己的创作,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应该通过更多的渠道展示儿童的手工作品,可以在班级中选取合适的位置进行展示,让自闭症儿童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作品,激发其满足感。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展示,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儿童的家长也能感受到孩子的艺术天分,使儿童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鼓励和赞美。除了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自闭儿童的作品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接收到更多积极的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的手工展,让自闭儿童参与进来,选取不同的作品,积极表达自己的喜好。通过这样的过程,自闭症儿童之间的互动会增多,对于手工活动的热情也会更高。另外,教师也要和家长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及时沟通儿童的具体情况,鼓励家长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积极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儿童手工活动的积极性。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手工活动教学,应该更加强调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作品的质量并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才是主要目的。因此,教师要创立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以调动自闭症儿童积极的情感为目的,兼顾心理调适,促使儿童心智的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这样的情感训练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更强的信任关系,儿童能够更加信赖教师,从而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儿童的情况采取分层次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之后的教学目标。
总之,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满足这些儿童的需求,帮助自闭症儿童缓解各种行为障碍,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的手工活动,能够系统地训练儿童的认知能力,非常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董烁,徐莹.试析小学语文治疗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23).
[2]栾华珙,李玉影,景时,王朝霞.小学语文治疗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技能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21).
[3]魏予昕,王志丹,刘文净.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9(02).
[4]王烁.治疗性小学语文教育辅助改善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自闭症;高年级;语言训练;教材
语言与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学生的核心障碍。培智语文教学虽重视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但对自闭症学生却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特别是高年段的自闭症学生,他们跟随培智生使用的基本为人教版和上教版的语文教材。这两套教材针对的是培智学生的需要,不能真正满足高年段轻度自闭症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针对自闭症学生个体语言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需要,笔者尝试开发了一套说话训练教材,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遵天性,开发趣味性教材
自闭症学生到了高年级虽然生理年龄已是初中生,但由于其心智发育缓慢,还保有儿童的天性——好奇心强,喜爱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笔者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发了系列趣味浓厚的说话教材。例如,学校开展的运动会、六一游园等活动,这些活动深得学生喜爱。笔者借此将这些活动作为说话训练的素材,开发了《有趣的运动会》《快乐六一》等教材,让学生说说学校开展了什么活动,自己参加了哪些有趣的项目,得到什么奖品等。再如,每个班级都设有玩具柜,学生喜爱这些玩具,据此,笔者开发了《我最喜爱的玩具》教材,让轻度培智学生先介绍玩具的名称、形状、颜色、玩法等,自闭症学生模仿着说。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玩具话题,让学生兴趣盎然,有物可言。
二、接地气,开发生活化教材
培智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设计应重建学生生活,使之真正体现生活意义。因此,针对培智高年级自闭症学生的说话训练教材的编写应尽量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求。例如,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信器材,班上学生也大多配有,却因保管不当,常发生丢失现象。手机丢失学生们都很着急,但被问及丢失细节和手机的特点时却哑口无言,无从说起。自闭症学生平时求知欲不强,学习往往很被动。现因手机丢失,急需找回手机,学习内驱力倍增。笔者灵机一动,当即将寻找手机作为教材,开设了《寻物启事》的教材,教学生有条理地描述手机丢失的时间、地点及手机特点等,学生学习动力足,学习效果立竿见影。
三、亲经历,开发体验式教材
1.角色体验教材
自闭症儿童对外界的感知觉迟钝,只有亲身经历的事物,才能有所感悟。由于学生受限于自身及家庭条件,造成许多社会角色体验不足。基于此,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医院、理发屋、餐馆体验馆活动,开发了《理发》《小记者》《上医院看病》等教材,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语言特点、操作流程等。
2.操作体验教材
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操作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获得经验、拓展思维。例如,学校要求各班根据节日特点开展动手“做一做”的庆祝活动,让学生包粽子、搓元宵、剪窗花等,学生亲身经历过,印象会更加深刻。因此,每次活动后,笔者以《我们的节日》为教材,让学生介绍每个节日是如何度过的,学生有操作的过程体验,对节日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用语言表达起来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了。
四、展未来,开发社会实用型教材
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具有基本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最终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面对愈加复杂的社会生存环境,作为培智学校教师要未雨绸缪,教会学生未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会求救、学会描述人物相貌特征是一项重要技能。基于此,笔者开发了如何寻求帮助的教材——《请帮手》,开发了相貌特征描述的教材——《我的妈妈》。根据孩子未来可能走上工作岗位的设想,开设了应聘工作需要的《自我介绍》教材。这些实用的教材,尽管未有实践机会,却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
五、多元评价,开发情感训练类教材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艺术手工的操作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儿童进行更加多元的评价,通过赏识教育等方法,使其感受到更加积极的情感反馈,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手工活动会产生具体的作品,多元评价能够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促使儿童更加认可自己的创作,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应该通过更多的渠道展示儿童的手工作品,可以在班级中选取合适的位置进行展示,让自闭症儿童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作品,激发其满足感。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展示,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儿童的家长也能感受到孩子的艺术天分,使儿童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鼓励和赞美。除了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自闭儿童的作品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接收到更多积极的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的手工展,让自闭儿童参与进来,选取不同的作品,积极表达自己的喜好。通过这样的过程,自闭症儿童之间的互动会增多,对于手工活动的热情也会更高。另外,教师也要和家长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及时沟通儿童的具体情况,鼓励家长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积极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儿童手工活动的积极性。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手工活动教学,应该更加强调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作品的质量并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才是主要目的。因此,教师要创立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以调动自闭症儿童积极的情感为目的,兼顾心理调适,促使儿童心智的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这样的情感训练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更强的信任关系,儿童能够更加信赖教师,从而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儿童的情况采取分层次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之后的教学目标。
总之,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满足这些儿童的需求,帮助自闭症儿童缓解各种行为障碍,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的手工活动,能够系统地训练儿童的认知能力,非常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董烁,徐莹.试析小学语文治疗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23).
[2]栾华珙,李玉影,景时,王朝霞.小学语文治疗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技能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21).
[3]魏予昕,王志丹,刘文净.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9(02).
[4]王烁.治疗性小学语文教育辅助改善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