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课后服务助力“双减”让学生减负不减效

【作者】 刘舒冰

【机构】 新疆若羌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在创新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其中“课后服务”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通过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课后生活”变得更为充实。小学的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实施“课后服务”的具体形式,为学生布置更加轻松有趣的课后活动,同时帮助学生高效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实施方式
  小学语文对学生成长、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应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而“课后服务”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双减”政策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让小学生感到轻松快乐,并引导他们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
  一、 小学语文开展课后服务的作用
  (一)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放学之后只能回到家中展开课后作业练习,而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教师并没有进行优化,导致小学生会看到非常的枯燥,小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大大降低,现在当语文教师开展“课后服务”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逐渐提高,教师在活动当中会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喜好来设计服务的具体模式,这个环节将凸显出更为浓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们能够在丰富有趣的环境中练习语文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内容,而且还将大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小学生更为积极的学习语文。
  (二) 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
  当前小学生放学的时间非常早,他们拥有着大量的课余时间,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时机,不过学生们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自制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低,在放学后部分学生会展开自由活动,无法认真的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影响了自身未来的发展,现在当语文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后,教师们将会按照“双减”和“素质教育”双重理念来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与形式,让学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练习语文知识,这样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实践的方式,而且学生在不同的课后服务活动性,自身的各项能力将得到充分的训练,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二、 语文教学中实施课后服务的方式
  (一) 采用分层手段辅导学生作业
  小学生在课后时间当中,作业是他们必须要进行的环节,学生们利用作业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后续学习的针对性,不过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作业练习时,他们都会感到比较的困难,无法流畅的进行练习,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语文教师安排“课后服务”时,可以对学生的作业环节进行辅导,并且 利用 “分层”的模式来提高辅导的效率。
  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后,教师按照分层来辅导学生的作业,第一组的学生作业为基础内容,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汉字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第二组将会提高难度,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挑选其中优美的语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第三组的学生能力较强,他们的作业具有自主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拓展阅读《西游记》,让学生们可以积累更多素材并开拓自己的文学视野。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高效的完成作业练习,让小学生可以更为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
  (二) 在课后服务中融入生活元素
  语文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十分的紧密,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感受语文的作用,积累到很多语文素材,同时还可以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个人修养,因此当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时,可以用活动模式,同时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具体的活动当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课文来搜索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之后设计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服务活动,比如根据节日、风景、人物、动物等等,这样在课后服务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将会大大降低,而且更容易投入到课后服务当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和语文的关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制作“桥梁”,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将自己见到过的桥制作出来,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课文进一步理解,同时在制作生活中的“桥”时,学生将充分体会作者如何利用语文知识来描写桥,理解了语文对生活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当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 根据语文内容实施情境活动
  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可以围绕“阅读”来设计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模式,以此帮小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情境表演活动”。小学的语文课文大多以“故事”类型为主,其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故事内容以及形色各异的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这些人物,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课文思想,同时在表演活动中,学生的肢体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将得到锻炼,让小学生更为全面的得到成长。
  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后,在课后服务当中,语文教师安排学生展开“课本剧”表演活动。在展开正式表演之前,教师要根据课文来设计剧本,将课文变为“对话”的形式,之后将学生们分成表演小组,并且让学生们自由的分配角色,需要将“秦王”“赵王”“蔺相如”“大臣”“侍女”等角色科学划分,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剧本进行排练,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这样的方式课后服务更加轻松有趣,可以让学生的压力不断减小,而且通过表演的方式,学生将亲自感受《将相和》的内容与思想,使小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效率。
  结束语
  总之,“课后服务”模式属于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展开“课后服务”,而且还需要充分贯彻“双减”的要求,在实际的“课后服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课后作业,并且提高课后服务的活动性、趣味性以及实践性,让学生可以充分练习语文知识和自身能力,使小学生可以在“课后服务”中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邢成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服务[J].新课程,2022(7):72.
  [2] 闭大庄.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后服务中激励学生上进[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