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阿卜杜艾尼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托胡拉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级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主要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作为初中班主任,需要拥有独特的观念,积极的进行研究和分析,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贯穿于整体班级发展的过程之中,认真的分析学生的成长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策略探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性格比较叛逆,情绪起伏较大,心理也没有完成发育成熟。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建设者及引导者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在班级内学习的过程中身心协同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教学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良行为并加以改正。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这一工作的实施还有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建设,进而增强班级的纪律性。要求班主任创新丰富的心理教育形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积极探究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这样学生就会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就能更好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班主任要根据班级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对症下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知道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再次说明了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学生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那就需要改变学生长期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营造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在营造班级氛围这一点上,班主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班主任才可以用集体荣誉感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干部发挥榜样作用。在方法上,可以通过班主任组织的各种心理游戏和主题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例如,为了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心理测评表让学生进行填写。还可以每周举办一个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主题活动,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思考。
  (二)开辟新的教育渠道,掌握新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隐蔽的,学生难以发现他们的存在。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能够通过微信APP或者钉钉APP与学生分享一些教育教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涵盖的方面比较广泛,教育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的重要意义。班主任要找到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当地指导学生进步,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还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自己在青春期的一些迷惑,或者在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都可以成为小组探讨的话题。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育渠道,也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教育资源。
  (三)培养良好的沟通模式,明确教育目标
  班主任不仅要关注管理班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琐碎但又极其重要的。面对复杂的事务、多变的思想,班主任需要精细化管理,目标化实施,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完善班级管理工作。而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班级管理面对的是一群拥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同时学生背后还有各色各样的家庭,而对于“人”的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沟通艺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先必须引导学生放松下来,并进行对学生的观察,渴望自主和独立的心态往往禁锢影响了学生对新的思维接受的模式和学习思考学习问题解决的方式。其次,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则应着力培养每位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影响,并进行观察,使其具有良好自觉的行为习惯。
  (四)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目前家长对孩子普遍溺爱,使学生被过度保护起来,削弱了学生的抗压能力。一旦遇到一点小困难,学生心理上就难以承受,不是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选择逃避。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通过开展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纠正学生不良的思想,培养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班主任需要了解初中生真实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将这一工作切实落行到日常的教育环节中。班主任要注重开展有趣的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
  (五)与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共同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的主题多、学习紧张、容易产生焦躁和敏感等特点,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辅导。但是,单靠班主任来进行思想健康工作很困难,还需全体科任老师共同努力。在闲暇之余,应多与各系老师进行沟通,并将有关事项向各科室老师汇报,使各科老师能随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能随时进行教学和交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老师也能掌握班级其它科目的学习状况,从而确定下一步心理指导工作的指导目标。比如,作者在班级里发觉王同学的学习底子比较差,自卑、厌学,为了培养王同学的自尊心,我事先和其他科任课老师交流,让他们多鼓励、表扬王同学,渐渐的,王同学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心态也越来越好。教学工作是相互联系的,一旦出了差错,很有可能会造成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者与践行者,更是初中生快乐认知、合作探究、互助成长的陪伴者与促进者。因此,班主任以人文理念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究班级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对策,以此为初中生的快乐认知、友好交流和健康成长创设出人性化、科学化和实效化的班级环境和心理环境,切实促进初中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增长才干和素质提升,直接助力初中生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讨[J].科幻画报,2020,(06):54.
  [2]李彬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0,(0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