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作者】 袁 击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地理既是向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培育着孩子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一个个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营造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结合故事,拓展地理内涵,尊重个体差异,多举措实施教学,培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技巧
最近几年,中学地理从教材编写、内容选择到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的改革力度都很大,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仍然不大,笔者曾作过调查,愿意高考选择地理的学生还不到10%,在9门文化课中比例是最低的,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地理难学。难在哪里?从目前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地理教材来看,尽管做到了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但由于实行的是“由大到小”的框架体系,即从宇宙、太阳系到地球、人地关系,也就是先自然后人文。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宇宙和地球部分,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而这块内容却又是整个中学地理最难的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和感知能力不强,所以很多学生感到地理难学,也对学习地理毫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一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人文地理魅力之所在,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老师在授课时,将地理的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轻松学习,能灵活应用。
一、亲其师,信其道,营造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才能实现“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自拿起教本我就牢记这些道理。说起容易做起难,真正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这里的关键是要以“爱”为前提。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世上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学生,但又不能纵容学生;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情感上对待学生要平等待人,一视同仁,爱优秀的学生容易,要爱所有的学生却很难,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但无论是品德上存在问题,还是学习上落后的同学,他们也有自尊心,也同样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困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是那些学困生尊敬我的重要原因。另外,我还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持久地分类研究他们,做他们的朋友,进而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这个力量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目的和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过去只用升学来激发学习目的和动机,这是很片面的。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自己都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无论干哪一行,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有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广博。那么我们现代人更应把它重视起来,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不盲目地生存。例如,经商的时候才能知道哪里出产什么,有利于商业活动;旅行的时候才知道文化渊源,增强旅行的意义。
只有了解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掌握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将来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地发展,自然界才能不给人们带来灾难。
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较差大)的奇观。讲到中国的气候时可以联系这些谚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有的内容还可以编成歌谣,例如:讲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编这样的歌谣:“俩湖广宁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此外,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到淋漓尽致,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地理,学不好地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促进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爱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四、结合故事,印证历史,拓展地理内涵
一个故事不能缺少地点,把故事里的地点联系起来,就可以绘成一部故事地理图。文学著作《西游记》的故事贯穿南亚;《死海不死》的民间传说流传于西亚,元朝的征战史拓展到欧洲,郑和下西洋可以讲讲非洲的历史;讲述我国对外贸易时,引述中国纺织品出口和别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使学生懂得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增强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国崛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尊重个体差异,多举措实施教学
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因此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类提高。根据学生之间生理、心理因素和原有基础的差异,所造成的地理能力发展不同,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采用异步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提问、布置作业等方面都应面向全体学生,特别照顾那些占大多数的中下层学生,应多启发,多鼓励,多让他们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使他们听得懂、懂得学、能运用、有提高。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轻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到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习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技巧
最近几年,中学地理从教材编写、内容选择到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的改革力度都很大,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仍然不大,笔者曾作过调查,愿意高考选择地理的学生还不到10%,在9门文化课中比例是最低的,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地理难学。难在哪里?从目前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地理教材来看,尽管做到了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但由于实行的是“由大到小”的框架体系,即从宇宙、太阳系到地球、人地关系,也就是先自然后人文。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宇宙和地球部分,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而这块内容却又是整个中学地理最难的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和感知能力不强,所以很多学生感到地理难学,也对学习地理毫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一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人文地理魅力之所在,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老师在授课时,将地理的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轻松学习,能灵活应用。
一、亲其师,信其道,营造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才能实现“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自拿起教本我就牢记这些道理。说起容易做起难,真正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这里的关键是要以“爱”为前提。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世上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学生,但又不能纵容学生;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情感上对待学生要平等待人,一视同仁,爱优秀的学生容易,要爱所有的学生却很难,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但无论是品德上存在问题,还是学习上落后的同学,他们也有自尊心,也同样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困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是那些学困生尊敬我的重要原因。另外,我还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持久地分类研究他们,做他们的朋友,进而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这个力量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目的和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过去只用升学来激发学习目的和动机,这是很片面的。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自己都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无论干哪一行,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有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广博。那么我们现代人更应把它重视起来,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不盲目地生存。例如,经商的时候才能知道哪里出产什么,有利于商业活动;旅行的时候才知道文化渊源,增强旅行的意义。
只有了解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掌握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将来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地发展,自然界才能不给人们带来灾难。
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较差大)的奇观。讲到中国的气候时可以联系这些谚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有的内容还可以编成歌谣,例如:讲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编这样的歌谣:“俩湖广宁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此外,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到淋漓尽致,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地理,学不好地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促进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爱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四、结合故事,印证历史,拓展地理内涵
一个故事不能缺少地点,把故事里的地点联系起来,就可以绘成一部故事地理图。文学著作《西游记》的故事贯穿南亚;《死海不死》的民间传说流传于西亚,元朝的征战史拓展到欧洲,郑和下西洋可以讲讲非洲的历史;讲述我国对外贸易时,引述中国纺织品出口和别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使学生懂得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增强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国崛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尊重个体差异,多举措实施教学
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因此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类提高。根据学生之间生理、心理因素和原有基础的差异,所造成的地理能力发展不同,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采用异步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提问、布置作业等方面都应面向全体学生,特别照顾那些占大多数的中下层学生,应多启发,多鼓励,多让他们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使他们听得懂、懂得学、能运用、有提高。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轻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到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习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