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对完美主义者学生心理的判定与心理健康引导

【作者】 王 芳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象山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学生通常是老师心目中的优等生,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他们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成绩最优,在生活上要求自己认真负责,做正确的事情。然而,这类性格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更有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重点关注其心理健康,能够对他们进行判定与引导。
  关键词:完美主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引导;关心关爱
  一、 完美主义的性格
  (一) 什么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从20世纪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最早提出的完美主义的心理起源的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德勒,他认为人在年幼的时候,会产生自卑感,为了战胜自卑,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去不断的完善自己,即“追求卓越”。完美主义指的是一种不计后果地追求强加给自己的高标准的人格特质,并且仅凭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评价自身价值。
  (二)完美主义具有四个核心特征
  1.自我加强的高标准;
  2.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
  3.较高的自我批评;
  4.恐惧失败。
  二、完美主义学生的判定
  在一个班级当中,完美主义者学生相当醒目,因为他们的行为是最符合学校规章制度、教师要求、父母期望,其成绩往往在班上位列前茅。
  (一)行为界定
  1.追求高标准。完美主义学生,对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会严格遵守,则往往被教师任命为担任组织纪律的班干部,协助班级管理;在教师不在时,会主动维持班级秩序,镇压调皮捣蛋的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其表现是非常认真,遇到关键字句,在无提示情况下会主动做笔记;在无教师的监督时,会自觉坐的相当端正。总之,他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以礼相待、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班级当中,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2.在乎缺点。当被教师批评或考试成绩没达到预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产生强烈自责情绪,并为之哭泣;做作业时,因为害怕写错字,所以写字会比较慢,但字迹工整;做数学时,总是担心自己算错,会反复检查,耽误整体进度。
  3.崇尚强者、鄙视弱者。此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崇拜,对教师的指令坚决服从和执行,口头语是“老师说”、“老师要求”;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其内心强烈鄙视,不愿与之玩耍;分组活动时,会排斥成绩差的同学,只跟优生沟通交流;做小组实验时最为明显,其常常会独占实验器材,以“你不会、搞坏了你要负责”等理由,不允许差生触碰。
  (二)笔迹界定
  教师除了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判定其性格,还可以通过最常见的作业笔迹来发现完美主义者学生。此类学生的笔迹有如下特点:
  1.在没有横线辅助的情况下,每一行排列平直,各行间距相等,说明其规则意识强烈,对纪律遵守较好。
  2.字形规范,字迹清晰,字体较大,起笔偏大,说明其头脑清晰、自信,有领导意愿。
  3.字压偏重,字速偏慢,字向一致,说明其原则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强。
  4.笔画衔接非常紧密,比如“自”,“肉”字,竖+横折的连接没有空白,说明其细致耐心。
  5.横折的转角尖锐,竖勾较大,说明其攻击性较强,喜欢批评同学。
  6.错字的涂改较少,有时字写对了的,但没写好,他仍然会划掉重写,说明其在乎缺点,追求完美。
  (三)完美主义者学生的四个明显缺点
  1.恐惧失败。完美主义者学生的内心中深藏恐惧,担心因为自己做错了某事,会失去老师、父母的爱,然后被他们抛弃。所以,此类学生需要压抑自己的各种情绪和需求,努力的去完成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当其已经濒临崩溃,需要得到帮助时,身边的人却很难觉察异样,还以为其行为很正常,直到悲剧的发生。
  2.拖延症。完美主义者学生往往对于所要完成的事情,比如考试、实验、作业、各种活动等等,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值和极强的成功欲望。但是,这种高期望很容易导致行为的受挫,而受挫本身又与极强的成功欲望发生冲突,产生失望痛苦的情绪。即“高期望→行动→受挫→失望痛苦情绪”,此类学生出于本能的厌恶失望痛苦等情绪,从而会切断这一过程,就会产生逃避机制。当行动不断被遏制,且经常出现这种状况,那么就产生了另一个循环,即“高期望——放弃行动”,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所以,我们观察到,面对不会做的应用题时,完美主义者学生宁愿一字不写完全放弃,其他性格的差生反而不管对错,将题目的空白写的满满当当。
  3. 对其他人极其不满。
  完美主义者学生会经常对差生进行语言或身体攻击,对不喜欢的老师,也会紧抓他的疏忽和过失不放。这是他们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排斥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人。完美主义者学生以自己的高期望高要求来评价其他人,他们认为万物皆可批判。这对班级建设和学生自身成长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4. 被批评时抗拒心理
  为了维护他们脆弱的自我形象,以及他们向其他人展示形象的方式,一个完美主义者学生总是设法采取自我防御的方法以免受到任何威胁。即使是一些带有批评性质的轻微暗示,他们都会跳出来为自己辩解,甚至不惜说谎、诡辩。
  三、教师对于完美主义者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
  对于已经具有完美主义者性格的学生,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对自己的期望过高,遇到问题失败焦虑、沮丧,害怕做错,不敢去做……等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师,就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
  (一) 作为老师,遇到这类学生时,更需要关心爱心
  不能因为他们成绩优秀,就万事大吉,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漠不关心。他们同样需要关注,关心,用心呵护,只是关心的方向不同。
  (二) 多与这类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及时观察学生在学校中的情绪变化,尤其是作业后,考试前后,等重大事情后,及时给与疏导。在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谈谈自己,谈谈自己失败的经历,最终让孩子们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一些问题,失败也很正常,最终只要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这是通往正确的道路。
  (三) 考试失利后,帮助学生归因
  学生考试失利,要对他多鼓励。根据学生的状况,可以这样安慰学生:“这次考试不理想,没关系,这种失败算不上什么,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加油”等等。帮他分析原因,有可能是他的学习方法出现问题;有可能有些题目出的难度比较大,告诉他这次多做几遍,下次再考就没有问题了;也有可能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考试时有些紧张,影响了发挥,那就告诉他,用平常心态,跟平时做题一样。
  (四)班会课上谈人生
  主题班会可以有这些主题:
  1. 如果考试失败了,我该怎么办。
  2. 我的烦恼。
  3.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4. 生活中的缺点与不完美,我该如何看待。
  5. 别人批评我,我该如何对待别人及自己的问题,等等话题。
  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孩子越大越喜欢听信同年人的思想,同学们思维的撞击,更能领悟到一些问题,形成一种共鸣,把自己的困惑,烦恼排解出来,发现自己和别人有同样的难题,心中也会释然。
  (五)与家长形成联动教育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学生的成长也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所以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有可能就受家庭影响,作为老师,也应该积极和家长联系和沟通。
  告诉家长,给孩子压力但不要实施高压。不要用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孩子压力过大时,还要学会适当的帮孩子减压,多正面鼓励孩子,告诉他们只要你努力,尽力了,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高兴。和他们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责怪指责他们的错误。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应真正地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帮助孩子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英]罗兹·沙夫曼等《克服完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