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流行合唱在中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作者】 吕 纲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拥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中我们发现合唱曲目和形式大部分还比较传统,不能够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大量的流行通俗音乐被改编成合唱曲目,这些经过艺术再加工的创作,更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们接受,也更贴近他们的审美习惯,既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也使得现代流行合唱艺术大放异彩。
关键词:中学音乐;流行合唱;实践;应用
一、流行合唱队的训练
(一)流行合唱的演唱方法
在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指出,歌唱是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传统合唱与流行合唱在主体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传统合唱在歌唱的发声方法上,三大共鸣器官对应的三个音区(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要统一起来,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统一,自然协调。而流行合唱歌唱时共鸣器官的运用上,在使用中、低音区的演唱过程中,基本上是用自然声(真声)浅吟低唱,很少使用共鸣,追求声音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当然,不讲究方法只用嗓子干唱也是不可取的。传统的声乐训练中,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因为很多流行歌曲的高音区也已经超过了自然音域,所以演唱到高音区时,使用共鸣器官,尤其是头声区的共鸣也是必要的。例如流行唱法中的气声唱法,吐字和传统声乐训练中的美声、民族等唱法是不一样的,更加通俗化,更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们学习和接受。
(二)流行合唱的训练方法
1、声音训练
在合唱排练过程中,声音训练要从基本母音u-o-a-e-i的训练开始,并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改编一些有特性的练声曲,队员们的音色要有线条,并能往下延续,声音要求连贯,音准要求稳定。
2、弱声唱法的训练
弱声唱法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形成高位置,学生们能自然的调整共鸣器官和声带的适度张力,使不该用力的肌肉放松,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们先有声音的想象,养成准备好后在歌唱的良好习惯。用弱声唱法寻找高位置应从中声区开始,向两端扩展,先向上后向下,也就是说先找好头腔共鸣。唱弱声时发声像打喷嚏一样的感觉,此时应微张鼻孔,要告诉学生,好的高音区声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弱声基础之上。
3、扩展音域的训练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只有低年级初一、初二有部分学生还没进入到变声期,女同学的声音情况大体较好。他们在中、低音区的自然音域中基本上有十度,这显然不能满足合唱队的要求,因此,扩展音域的训练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换声”就是一种很好的技巧。在演唱到高音区之前,由真声换到假声,让学生放松,使用弱声唱法,提高声音位置,气息支持,打开头腔共鸣,最后一定能在高音区发出圆润漂亮、松弛自然的声音。
二、流行合唱曲目的选择
(一)曲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合唱本身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音乐世界里更是最容易普及,也是最具有群众性的一种演唱形式。因为合唱是以一种集体合作的方式来呈现给观众们的演唱形式,所以,合唱曲目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的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传统合唱曲目,例如《红旗颂》、《保卫黄河》等等,在思想性上保持了歌颂党和国家的伟大优良传统。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合唱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曲目本身所体现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给学生们选择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时代潮流,并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同样具有传播正能量和号召孩子们奋发向上的流行合唱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国家》、《红旗飘飘》、《追寻》等等。
(二)曲目的训练分类
从技术角度看,合唱队训练过程中要调整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包括: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要解决好这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只能通过对合唱队员进行大量的系统训练来解决,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这几个方面决不能孤立的进行,因为歌唱总是由这几个方面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例如:气息训练的曲目有《在水一方》、《东方之珠》等,头腔共鸣训练的曲目有《弯弯的月亮》、《国家》等,扩展音域训练的曲目有《大鱼》、《追寻》等,体会音乐情感的曲目有《菊花台》、《思念》等。另外,按照从易到难的分类,简单的曲目有《东方之珠》、《相思河畔》等,中等难度的曲目有《国家》、《稻香》、《美丽的神话》、《我爱你中国》等,较难的曲目有《追寻》、《大鱼》、《菊花台》、《当你老了》等等。
(三)曲目的风格特征
流行合唱的风格特征应体现在现代感强烈新颖的曲风,和声结构变化色彩丰富,节奏律动表现形式多样等几个方面。
1、现代感强烈新颖的曲风
在创作改编流行合唱作品时,作曲家们会将布鲁斯(Blues)、爵士(Jazz)、雷鬼(Reggae)、R&B、索尔(Soul)、拉丁、民谣等多种风格类型的音乐元素融合进去,从而形成曲风多变,形式新颖的风格特征。作曲家们明确了创作流行合唱作品的特点后,使得流行合唱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受到更多普通百姓的认可,也更加表现出了流行合唱强烈的现代感和时代特征。
2、和声结构变化色彩丰富
流行合唱在和声结构上相较于传统合唱最显著的变化是,使用更多的副属和弦、重属和弦、代理和弦、非功能和声以及调式互换、离调手法等等。作曲家们将这些和声色彩更加强烈的流行和声运用到改编创作的流行合唱曲目中,既满足了听众审美的多元性,也营造出了需要表达的氛围和情感。
3、节奏律动表现形式多样
流行合唱之所以受到普遍的认同和欢迎,还表现在节奏变化的形式多样。流行合唱作品改编创作时,作曲家们会经常运用到大量的非平稳节奏型,其中包括弱起、三连音、反拍、连音、重音移位、连续切分等非常规节奏型,其声音效果独特,听觉效果更加完美。而且,通过独特的和声编配来强化节奏,淡化旋律线条,这一特征是流行音乐以及流行合唱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流行合唱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
(一)开设流行合唱校本课程是核心素养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要求,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在经过对学生们的兴趣选择调查时,100%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这其中有部分学生会多项选择,加入一点点的古典音乐、外国音乐、民族音乐等,而这一部分学生大概只有不到3%。
(二)流行合唱校本课程是学生兴趣审美的需要
流行合唱校本课程一经开发,立刻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选择流行合唱校本课程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教师的心理预期。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真正的体现了中学年龄段学生的审美习惯,既让学生们学习了歌唱的方法和技巧,又让学生们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体会了学习合唱时团队合作的快乐。
(三)流行合唱校本课程是合唱队梯队建设的需要
流行合唱校本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覆盖面广,长期开设形成系统化,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合唱队,有了高质量的后备力量储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全校的艺术课程的有机整合和一体化构建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合唱也从高雅的音乐厅走向传播途径更加广泛的互联网络等新平台,受众人群也更加的普及,表现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娱乐化,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学生们加入到学校组织的合唱队中来进行系统训练。并且,学生们都是因为熟悉这些流行合唱的原曲目,想要在更多的人面前表演出来,所以流行合唱的产生和普及也使更多的学生们能够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童声合唱训练学》 杨鸿年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2]《浅析中学流行合唱曲目的选择》 邓永聪 艺术教育 2015.10
[3]《浅析中国流行合唱的风格特征》 许 梦 大众文艺 2011.02
[4]《论我国流行合唱的艺术风格》 杨 柳 金 田 2013.09
[5]《摭谈高中合唱队流行唱法教学》 郭巧红 甘肃教育 2019.09
[6]《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开展合唱校本课程的实践》 韦杏勉 广西教育 2019.03
关键词:中学音乐;流行合唱;实践;应用
一、流行合唱队的训练
(一)流行合唱的演唱方法
在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指出,歌唱是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传统合唱与流行合唱在主体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传统合唱在歌唱的发声方法上,三大共鸣器官对应的三个音区(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要统一起来,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统一,自然协调。而流行合唱歌唱时共鸣器官的运用上,在使用中、低音区的演唱过程中,基本上是用自然声(真声)浅吟低唱,很少使用共鸣,追求声音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当然,不讲究方法只用嗓子干唱也是不可取的。传统的声乐训练中,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因为很多流行歌曲的高音区也已经超过了自然音域,所以演唱到高音区时,使用共鸣器官,尤其是头声区的共鸣也是必要的。例如流行唱法中的气声唱法,吐字和传统声乐训练中的美声、民族等唱法是不一样的,更加通俗化,更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们学习和接受。
(二)流行合唱的训练方法
1、声音训练
在合唱排练过程中,声音训练要从基本母音u-o-a-e-i的训练开始,并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改编一些有特性的练声曲,队员们的音色要有线条,并能往下延续,声音要求连贯,音准要求稳定。
2、弱声唱法的训练
弱声唱法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形成高位置,学生们能自然的调整共鸣器官和声带的适度张力,使不该用力的肌肉放松,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们先有声音的想象,养成准备好后在歌唱的良好习惯。用弱声唱法寻找高位置应从中声区开始,向两端扩展,先向上后向下,也就是说先找好头腔共鸣。唱弱声时发声像打喷嚏一样的感觉,此时应微张鼻孔,要告诉学生,好的高音区声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弱声基础之上。
3、扩展音域的训练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只有低年级初一、初二有部分学生还没进入到变声期,女同学的声音情况大体较好。他们在中、低音区的自然音域中基本上有十度,这显然不能满足合唱队的要求,因此,扩展音域的训练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换声”就是一种很好的技巧。在演唱到高音区之前,由真声换到假声,让学生放松,使用弱声唱法,提高声音位置,气息支持,打开头腔共鸣,最后一定能在高音区发出圆润漂亮、松弛自然的声音。
二、流行合唱曲目的选择
(一)曲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合唱本身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音乐世界里更是最容易普及,也是最具有群众性的一种演唱形式。因为合唱是以一种集体合作的方式来呈现给观众们的演唱形式,所以,合唱曲目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的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传统合唱曲目,例如《红旗颂》、《保卫黄河》等等,在思想性上保持了歌颂党和国家的伟大优良传统。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合唱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曲目本身所体现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给学生们选择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时代潮流,并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同样具有传播正能量和号召孩子们奋发向上的流行合唱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国家》、《红旗飘飘》、《追寻》等等。
(二)曲目的训练分类
从技术角度看,合唱队训练过程中要调整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包括: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要解决好这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只能通过对合唱队员进行大量的系统训练来解决,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这几个方面决不能孤立的进行,因为歌唱总是由这几个方面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例如:气息训练的曲目有《在水一方》、《东方之珠》等,头腔共鸣训练的曲目有《弯弯的月亮》、《国家》等,扩展音域训练的曲目有《大鱼》、《追寻》等,体会音乐情感的曲目有《菊花台》、《思念》等。另外,按照从易到难的分类,简单的曲目有《东方之珠》、《相思河畔》等,中等难度的曲目有《国家》、《稻香》、《美丽的神话》、《我爱你中国》等,较难的曲目有《追寻》、《大鱼》、《菊花台》、《当你老了》等等。
(三)曲目的风格特征
流行合唱的风格特征应体现在现代感强烈新颖的曲风,和声结构变化色彩丰富,节奏律动表现形式多样等几个方面。
1、现代感强烈新颖的曲风
在创作改编流行合唱作品时,作曲家们会将布鲁斯(Blues)、爵士(Jazz)、雷鬼(Reggae)、R&B、索尔(Soul)、拉丁、民谣等多种风格类型的音乐元素融合进去,从而形成曲风多变,形式新颖的风格特征。作曲家们明确了创作流行合唱作品的特点后,使得流行合唱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受到更多普通百姓的认可,也更加表现出了流行合唱强烈的现代感和时代特征。
2、和声结构变化色彩丰富
流行合唱在和声结构上相较于传统合唱最显著的变化是,使用更多的副属和弦、重属和弦、代理和弦、非功能和声以及调式互换、离调手法等等。作曲家们将这些和声色彩更加强烈的流行和声运用到改编创作的流行合唱曲目中,既满足了听众审美的多元性,也营造出了需要表达的氛围和情感。
3、节奏律动表现形式多样
流行合唱之所以受到普遍的认同和欢迎,还表现在节奏变化的形式多样。流行合唱作品改编创作时,作曲家们会经常运用到大量的非平稳节奏型,其中包括弱起、三连音、反拍、连音、重音移位、连续切分等非常规节奏型,其声音效果独特,听觉效果更加完美。而且,通过独特的和声编配来强化节奏,淡化旋律线条,这一特征是流行音乐以及流行合唱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流行合唱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
(一)开设流行合唱校本课程是核心素养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要求,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在经过对学生们的兴趣选择调查时,100%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这其中有部分学生会多项选择,加入一点点的古典音乐、外国音乐、民族音乐等,而这一部分学生大概只有不到3%。
(二)流行合唱校本课程是学生兴趣审美的需要
流行合唱校本课程一经开发,立刻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选择流行合唱校本课程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教师的心理预期。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真正的体现了中学年龄段学生的审美习惯,既让学生们学习了歌唱的方法和技巧,又让学生们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体会了学习合唱时团队合作的快乐。
(三)流行合唱校本课程是合唱队梯队建设的需要
流行合唱校本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覆盖面广,长期开设形成系统化,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合唱队,有了高质量的后备力量储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全校的艺术课程的有机整合和一体化构建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合唱也从高雅的音乐厅走向传播途径更加广泛的互联网络等新平台,受众人群也更加的普及,表现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娱乐化,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学生们加入到学校组织的合唱队中来进行系统训练。并且,学生们都是因为熟悉这些流行合唱的原曲目,想要在更多的人面前表演出来,所以流行合唱的产生和普及也使更多的学生们能够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童声合唱训练学》 杨鸿年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2]《浅析中学流行合唱曲目的选择》 邓永聪 艺术教育 2015.10
[3]《浅析中国流行合唱的风格特征》 许 梦 大众文艺 2011.02
[4]《论我国流行合唱的艺术风格》 杨 柳 金 田 2013.09
[5]《摭谈高中合唱队流行唱法教学》 郭巧红 甘肃教育 2019.09
[6]《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开展合唱校本课程的实践》 韦杏勉 广西教育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