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维度视域下初中化学单元作业分层设计探析

【作者】 黄华安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单元作业设计是检测学生单元学习过关与否的重要手段,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能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成果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本文从作业设计的目标、角度、方向、重点等方面多维度探析初中化学单元作业分层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化学知识,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维度视域;初中化学;单元作业;分层设计
  一堂好课必须要设计一份精致有效的作业进行练习巩固,单元教学也一样。单元作业设计是对单元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是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对单元化学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检测手段。笔者尝试从初中化学单元作业分层的视角下从不同维度对单元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层推进,使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目标:要关注化学科素养的形成
  学科素养是在不断的教学互动和作业考试中形成的。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培养兴趣的关键。形成正确的化学素养对学生今后进行化学学习及化学研究都显得非常的重要。单元作业设计要从素养的层面不断培养学生的化学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五大核心素养,教学和练习设计中都得注重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同)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时可设计如下题目:【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合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利用氨气与氮氧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一个A分子是由____个原子构成的。
  (2)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①元素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种类。
  (3)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个空由由浅入深,分层推进。着重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及“宏-微-符”表述物质的必备品格。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推理、表达”等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角度:要注意问题化、情境化设置
  化学源于生活、生产,化学又用于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化学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设计单元作业时一定要结合社会生活、生产来分层设计,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做题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热情及解答欲望。如在教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时可通过设置“自来水厂的生产工艺”情境的题目让学生体会水的净化方法,感悟自来水厂中的化学知识,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设置“太阳能海水淡化”为情境的题目,考查硬水软水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的运动性质等相关化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情境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单元知识理解、整合,强化了记忆,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另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可结合《天工开物》、《周礼》、《本草纲目》等古书籍以及古诗词中出现的化学知识作为情境来进行问题设置,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动力。如教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就可以设置《周礼》中记载古人“煤饼烧石成灰”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其中隐藏的“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等化学知识,体会古文的蕴意和古人智慧,了解知识在学科之间是可以融合的,强化联性系,学以致用。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三的学生在心理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渴望了解更多更深的化学知识。我们的作业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推进。这里的分层包括两个层面意思。第一个层面指的是知识点层面上的分层,就是所设置作业的每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递进,不断拓展(如本文第一个观点中的例子就是这样分层的)。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不同,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单元作业,让每个学生有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时可为班级学困生设置基础题【1.酸定义:由                    和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酸,常见的两酸是                  和                  ;2.碱定义:由                  和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碱,常见的两碱是                  和                   ;3.常见的两种指示剂是                  和                  ,它们遇酸、碱变色情况;4.盐定义:由                  和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5.课后背诵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为班级中等以上学生设置的中档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H2CO3  B.NaHCO3   C.P2O5  D.Ba(OH)2 ;2.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Fe  B.Ba(NO3)2    C.Na2CO3  D.NaOH;3.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稀硫酸中,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较长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4.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让学生将课本呈现的知识概念在记忆的基础上融入到具体问题情境中反思、解答、巩固,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为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单元拓展题【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装置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题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本实验是将                    不断注入                      ,理由是                       。
  (2)往装有少量C点溶液的试管中入几紫色的石蕊溶液,可以看到现象是                       ,C点溶液的溶质是                       。
  (3)如图2所示,说明中和反应属于                       









                    图1                                                               图2

  (填“放热”或“吸热”),A点所在溶液的PH                      7(填“>”“=”或“<”),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本道拓展题是将酸碱中和反应可视化,通过解题,培养学生读图、知识整合、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结合溶液的酸碱度的变化曲线对各点的溶质变化进行正确的判断,确实理解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在理解应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核心概念,培养探究意识、证据推理、综合能力等学科素养。
  四、作业分层设计的重点:要及时查补学生的易错点
  课时作业和考试都可以暴露出学生未掌握好的化学薄弱知识、常错知识点及容易遗忘的知识块。所以要发挥单元作业的查补、巩固、提升的学习功能,单元作业分层设计应突出本单元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将这些知识点置于问题和情境中,不断呈现。使学生在解题中通过冲击大脑、回忆再现,能明辨解题思路、活跃化学思维。一看到类似的题目马上就能睿智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及解题方向。
  如第九单元《溶液》的单元作业可以设置以下一道选择题【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甲、乙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
  D.将20℃时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A选项是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含义理解,溶解表示的是100克水中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带单位克,这是学生易忽略和遗忘的地方。B选项是考查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学生易把“溶质比溶液”看成“溶质比溶剂”,抓住了一部分学生马虎的心理。C选项结合曲线图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可细细一想,题目中没有“等质量”字眼,这是无法比较的,学生在框定条件这方面最薄弱。D选项是正确的,但也会给学生造成干扰,认为也要强调“饱和溶液等质量”,学生易想反掉,故不知在交点上,不论原饱和溶液是多少,只要是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是相等的,把它们放在一起又恰好能配成它们的饱和溶液。本道题不仅知识层次分明,对学生能力要求也逐项提升,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在单元中的易错点。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根据单元教学分析与学情分析,将本单元的零散知识与逻辑联系通过单元作业设计的形式进行梳理和提炼。使学生在获取相关化学知识时,能将知识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在不断解答和尝试中强化、理解、记忆。让多维度下单元作业分层设计成为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灵动的环节,确实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2版.
  [2] 田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校本作业设计:内涵解析与流程探究[J].中国教工,2021(05).
  [3] 肖德好.全品中考复习方案(化学)[M].阳光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
  注:本文系2022年度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市级课题“初中化学单元作业多维度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YKT-2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