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王水飞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主题单元教学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个内容及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关注师生的个体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主题建构认识的一种开放性教学。笔者在为期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中,主要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总结出关于高中音乐鉴赏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及路径。本文从备课的重要性、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课题语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主题单元教学;反思;备课;教师;学生
近年来,主题单元教学颇为走俏。“主题单元”这个词逐渐走进音乐教学领域,“主题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音乐教师们的青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主题单元教学案例分析》小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八所中学、民族中学以及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有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笔者的教学试验点主要集中在八所中学与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收益良多,亦存在不足,笔者根据实施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做以下几点简要阐述。
一、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可以让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增强,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主题单元的教学更讲究计划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教材,主题的选择及专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准确。笔者认为,主题单元的备课,除了“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之外,还可以从学生学法和教具使用及课前准备等方面入手。消化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把握整体框架,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其一,找准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所处位置,思考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通过这两个方面,能够为我们很好地制定整体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其二,理清单元知识的整体框架组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借用单元导读和重组单元内容来体现。
其三,有了明确的整体思路后,根据其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法及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关注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找准该内容与哪些方面相关,如何设计教学思路与安排教学流程?应该采用哪些教法与策略等等,首先教师要理清这些。
其二,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教师在进入新单元授课之前,要仔细研读导语,把握整个主题单元的框架,分别找出主线与辅线,按照科学的步骤精心设计完整。
其三,问题设置要合理。每一个问题,能做到环环相扣,由基础问题一步步到关键问题。要体现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四,要注意每个单元中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问题,思考如何将两者有效整合。这些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教法上的准备,更是专业素养及教学经验上的准备。笔者认为主题单元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的准备时间相对长,是一项大工程,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工程,需要加强整体教学内容的架构,把工作做到实处。
三、教师课堂语言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笔者在本单元的多堂课中都准备了录音笔进行教学现场录音,还是保持一贯的教学语言风格和模式,通过复听录音及学生的反馈,可以发现笔者的教学语言较为生动、略带幽默、擅用网络流行语、好打比喻等。例如:引用“为你打call”、引用“我们一起来尬舞吧”等。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善用网络流行语,具有时代感,通俗易懂,让学生产生共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整注意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课堂用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如,有时逻辑思维不够清晰,说着说着会“绕开”了,导致遗忘了某个内容的讲授或是环节的实施。此外,口头语“哦”出现频率有点高。肯定学生的时候常说“哦”,思考的时候也说“哦”,“哦”常成为笔者的衔接语或过渡语。望今后多加注意,加以改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要求将“美“的教育贯穿始终,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应做到用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有度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这样学生听着也赏心悦耳,欣然接受。
四.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指的是教师上完课后,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生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当下,经济、文化与教育等都在风云变幻,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迎接挑战。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成长轨迹:实践——反思——总结。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为教学中的困惑进行解答、找出对学生对学具有伤害的教育教学行为,还可以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等,不胜枚举。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乐于进行教学反思,使得原始的经验不断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然后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就犹如获得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得力助推器,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教师善于及时总结和发现课堂中的得失,正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反之,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足,就错过了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能否成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者、推进者,取决于教师能否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能否由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才能正确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有所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单元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需要经历种种迷茫、困惑、冲突、感悟、发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据此产生新的变革、扩大、深化、再创造。一线教师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智慧。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所在和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费岭峰. 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徐淀芳,钱憙瑗.中学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席恒.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0
关键词:主题单元教学;反思;备课;教师;学生
近年来,主题单元教学颇为走俏。“主题单元”这个词逐渐走进音乐教学领域,“主题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音乐教师们的青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主题单元教学案例分析》小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八所中学、民族中学以及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有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笔者的教学试验点主要集中在八所中学与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收益良多,亦存在不足,笔者根据实施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做以下几点简要阐述。
一、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可以让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增强,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主题单元的教学更讲究计划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教材,主题的选择及专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准确。笔者认为,主题单元的备课,除了“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之外,还可以从学生学法和教具使用及课前准备等方面入手。消化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把握整体框架,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其一,找准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所处位置,思考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通过这两个方面,能够为我们很好地制定整体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其二,理清单元知识的整体框架组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借用单元导读和重组单元内容来体现。
其三,有了明确的整体思路后,根据其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法及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关注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找准该内容与哪些方面相关,如何设计教学思路与安排教学流程?应该采用哪些教法与策略等等,首先教师要理清这些。
其二,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教师在进入新单元授课之前,要仔细研读导语,把握整个主题单元的框架,分别找出主线与辅线,按照科学的步骤精心设计完整。
其三,问题设置要合理。每一个问题,能做到环环相扣,由基础问题一步步到关键问题。要体现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四,要注意每个单元中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问题,思考如何将两者有效整合。这些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教法上的准备,更是专业素养及教学经验上的准备。笔者认为主题单元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的准备时间相对长,是一项大工程,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工程,需要加强整体教学内容的架构,把工作做到实处。
三、教师课堂语言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笔者在本单元的多堂课中都准备了录音笔进行教学现场录音,还是保持一贯的教学语言风格和模式,通过复听录音及学生的反馈,可以发现笔者的教学语言较为生动、略带幽默、擅用网络流行语、好打比喻等。例如:引用“为你打call”、引用“我们一起来尬舞吧”等。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善用网络流行语,具有时代感,通俗易懂,让学生产生共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整注意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课堂用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如,有时逻辑思维不够清晰,说着说着会“绕开”了,导致遗忘了某个内容的讲授或是环节的实施。此外,口头语“哦”出现频率有点高。肯定学生的时候常说“哦”,思考的时候也说“哦”,“哦”常成为笔者的衔接语或过渡语。望今后多加注意,加以改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要求将“美“的教育贯穿始终,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应做到用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有度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这样学生听着也赏心悦耳,欣然接受。
四.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指的是教师上完课后,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生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当下,经济、文化与教育等都在风云变幻,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迎接挑战。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有相似的成长轨迹:实践——反思——总结。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为教学中的困惑进行解答、找出对学生对学具有伤害的教育教学行为,还可以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等,不胜枚举。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乐于进行教学反思,使得原始的经验不断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然后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就犹如获得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得力助推器,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教师善于及时总结和发现课堂中的得失,正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反之,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足,就错过了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能否成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者、推进者,取决于教师能否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能否由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才能正确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有所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单元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需要经历种种迷茫、困惑、冲突、感悟、发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据此产生新的变革、扩大、深化、再创造。一线教师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智慧。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所在和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费岭峰. 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徐淀芳,钱憙瑗.中学艺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席恒.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