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探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

【作者】 周玉妹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语文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载体。它指向的还是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能力的提升,指向的还是“语用”,只是这一过程是真实的、主动的。它释放了儿童的个性,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学生的各种关键能力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主动建构;小学语文教学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形态,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项目化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将当下的读书与做事(项目)、做人(素养)建立关联,将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建立关联”。众多研究表明,项目化学习所倡导的学习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相吻合的,项目化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笔者所在的海安市实验小学是研究项目化学习的领航学校之一,最早做了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案例,如设计“‘桥’名片”“神奇的帽子”等。近年来,笔者和语文学科的老师们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问题:语文学科中可以做项目化学习吗?2018年1月,夏雪梅博士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一文给了我们启发,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她在文中说:“从西方引进的项目化学习在进入学科后,会成为解决分科教学与探究的冲突的突破口,可以打通三类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的壁垒。”
  介于语文学科的特性,综合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我们这样定义语文项目化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以驱动性问题为统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公开的成果表达为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听、说、读、写、看等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组织策划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语文项目化学习:我们的尝试
  (一)单篇课文,问题驱动,主动建构
  有人说,项目化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在单篇课文中恐怕难以实施。笔者在教学统编二年级教材《蜘蛛织网》时,进行了如下项目化学习设计。课伊始,抛出情境问题:我班要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怎样才能讲好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以《蜘蛛织网》这篇课文为例,选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整节课就围绕“如何讲好童话故事”这个驱动性的问题展开。我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1)理清故事脉络,画出故事的思维导图;(2)借助微课,学习讲故事的技巧;(3)小组内尝试讲故事,组内探讨如何讲得更生动;(4)各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这样的微项目化学习尝试,是将以往课堂中零碎的问题进行了统整,学习目标指向成果展示,比之前的一问一答、亦步亦趋式的教学更能激发孩子们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尊重了学生个体发展的愿望。项目化学习必然有核心知识的参与,本案例中运用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这样“做项目”中学习语文知识,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主动建构与完善。
  (二)整合单元,化零为整,聚焦素养
  统编教材的单元体系大多仍是主题集中式的。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学季”、第二单元“走进秋天”、第三单元“童话故事”。这样的编排也是可以将单元内容进行组合,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如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单元前面四篇童话故事分别是《去年的书》《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后面的“语文园地”第一项和“习作”的话题还是童话故事。所以,我们可以合并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的项目化学习。
  首先,仍然是基于问题情境下的导入:学校要举行“童话节”,本次童话节要选两部自编童话参加汇演,你们想参加吗?那么怎样编童话呢?不着急。第三单元有好几篇童话故事呢,我们可以先学一学作家们是怎么编的。
  接下来的学习就以项目活动为抓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1)每篇童话故事的人物有哪些?故事的大概情节是什么?(2)每篇童话故事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合作讲讲故事最精彩的部分。(3)這四篇童话故事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借助网络,研究老师提供的中外经典童话,对比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5)我们认为编童话要注意些什么?设计自编童话评价量表。(6)各组自编童话。
  童话单元项目学习历时两周,最终成果是:项目学习单、评价量表、每组自编的童话故事。各组编出的童话故事最终发布到网络上,公众对照评价量表进行打分评选,优胜者入选学校童话节。
  本案例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素养,悄然生长。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是学科味道较浓的,它让众多的语文元素落地生根,如:学会概括,学会讲故事,学会提炼主题,了解童话故事富有想象的特点,等等。这些语文元素不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到的。?  
  2.设计量表,学会评价。在比较学习了各类童话故事后,让学生自主设计评价量表,其实是学生对照优秀作品,对童话这一体裁再学习、再建構的过程,也是后面学生自编童话时的自我考量表。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认识和运用,也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3.借助网络,拓展时空。该设计让学生借助网络接触到更多的童话作品,并进行互动,让学生的点状思维向面上扩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最终的成果评价也在网络上进行,让成果评价公开化。网络学习,也是信息时代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语文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载体。它指向的还是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能力的提升,指向的还是“语用”,只是这一过程是真实的、主动的。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激发,各种关键能力得以提升,为“形成大格局的心智自由”提供了可能。学生在“做项目”中获得的品格、理念和能力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5.
  [4]夏雪梅.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J].人民教育,201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