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陆 梅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利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出现了偏差与失误,这就要求教师要确立科学的数学教学观,运用创新的教学智慧,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数学教师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此,本文阐述如何优化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可以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的引导,数学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回归数学教学的本真。
  一、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上,首先三维目标依然作为课堂的标杆,清晰的多元目标、科学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依然是活力课堂的方向。小组合作交流之后结合课前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各组进行指导,这个环节强调了学生自由的学习状态,强调了数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数学工具性的地位,强调了思维模式的梯度化。其次是师生互动,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环节,最后各组组长在平板上呈现共性的答案,各成员呈现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小组呈现答案时,其它各组评价质疑,本组成员辩论,主张自己的理解,教师即时总结提炼,再呈现各种角度的对难点的理解。这个环节,立足于质疑问难、抓住重难点和疑难点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结论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强调了活力课堂的选择性和批判思维,形成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同时完成对情感目标的落实。实际上师生在这里真正互动起来,有时气氛紧张,有时大家面红耳赤,但是谁都很投入,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真实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翁,他们敢想、敢问、敢争论,兴趣越来越浓,课堂自然越来越亮、越来越活了。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精心筛选探究的内容
  在设计探究问题时,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探究的素材。研究教材是激发、引起学生经历知识过程的载体。研究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有哪些内容值得探究,也就是有没有可以让学生探究的内容;二是有哪些知识值得探究,也就是有没有可以让学生探究的知识点;三是有哪些可以作为探究的重点,也就是有几个探究的重点。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选择的探究素材要值得研究,即探究素材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有利于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有适当的探究空间。教材上的内容,由于篇幅和知识容量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发生的过程都那么详细地展示出来,只保留了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究,就要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教材上出现的可以用来探究的内容,进行筛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对于探究材料,教师要深入思考,择材而用,择时而用,注重挖掘可探究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经历真正的探究知识的过程。
  三、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明确教学创新目标。
  创新不代表否认和推翻一切,有效的创新意味着既要承袭以往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传统,更要正视现下教学的不足并有意识地施以针对性的补足,它具有“传承”与“创造”的两面性。
  关于传承,首先要做到四个“坚持”:第一,要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及课程性质不变;第二,要坚持“探究、自主、合作”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第三,要坚持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根本出发点的基础教学理念。
  在做到这四个“坚持”以后,教师们就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从各个层面探索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不要忽视数学的育人功能,要让学生们通过数学教学感受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让他们在审美情趣与道德品质的提升中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二要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世情,懂得信仰和行动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当明确自身工作责任,用点拨、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施教时要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让课堂真正成为向他们全面开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的知识论坛。
  第二、教学模式的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往的课堂教学策略必须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在自主、探究、合作等多层面视角的碰撞下挖掘出新的教学方法。再将新的方法与现有的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相结合,思考出其中需要调节和改进的地方。这样不但能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评价方法的创新,还能增加创新性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的适应性。通过不断的摸索改进,一套成熟、完善而具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就会逐渐形成。
  (三)教师加强自身建设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创新的中坚力量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保证教学创新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强化自身建设的途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集中在以下两大方面:
  首先,教师们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育人,这一功能无论是在传统教学还是创新教学中都必须坚持。教师们只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有可能耳濡目染地影响到自己的学生。教师们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生们在学会做事前应当先学会做人,脱离正道的创新是无意义的。
  其次,综合素质不够的教师很难胜任小学数学教学革新中繁杂的课程资料发掘、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方法创新等工作。为此,数学教师们要善于联系生活,赋予小学数学跨学科的发展眼光。让学生们能在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开拓视野、真正实现数学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们还要善于发掘教材内涵,并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在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教学创新的灵感。
  四、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反思
  一堂课是够成功具有一定的标准,课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反思时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这堂课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
  思考有没有比这堂课更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有,它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它是否切合教材内容,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合作探究……这些问题都思考好了,就用这种方式再上一节课,看看效果。现在不是提倡同课异构吗?再换一种方式,设计一节课上一次试试。相信经过这样反复思考,反复试验,一定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上的改进。
  (二)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一问题是指对已经执教的这一堂课的教学方法的反思。由于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执教的背景也不同,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要问一问:有没有比这堂课更好的方法。如果经过三思,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切实有效的,就会倍加珍惜,如果认为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就会有进步,这就是挑战自我的有效方法。另外,可以跟名师比一比,看看他们执教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能不能为我所用,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成熟、更加高效。
  总之,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点滴举措,仅供大家参考。我们可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出发,为学生拓展更宽广的知识面和学习途径,创新策略,强化培养,创设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互动合作交流探究的环境,处处从学生主体出发,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及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丽君,孙舒怡,赵丽.借助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9,(17).138-139,149.
  [2]陈红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5期.
  [3]宋海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青海教育;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