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效提问,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作者】 徐 培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的时候,教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帮助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而问,问得更加巧妙,提问的形式更多样化,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正如学者肯尼基·胡德所说的那样,提问的巧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比较异同,深度探究
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往往流于表面,缺少对文本的深度探究,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上下功夫,将比较异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尝试分析比较,找到彼此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差异。在对比和判断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在面对相似的事物时,他们也能准确判断出彼此的异同。
在学习《灰椋鸟》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字典里查询“灰椋鸟”的条目,又或者通过网络在百度百科中搜索“灰椋鸟”的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比,说说同样是形容灰椋鸟,两者在描写方式上是否有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课文《灰椋鸟》在描写灰椋鸟形貌的时候写得较为笼统,只是写了“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而字典或百度百科的相关条目却用更加详细而严谨语言进行了说明,如:“颏、喉淡棕灰色,上胸黑褐色具棕褐色羽干纹”等。在描述“灰椋鸟”生活习性的时候,课文用的是叙述的方法,讲述了作者所看见的场景,而字典或百度百科则更为详实,所写都是客观情况,从栖息环境、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事无巨细地详细进行了说明。在分析后学生可以发现说明性文字和记叙性文字之间的不同。
除了语言风格外,在文本阅读中可供比较的项目还有很多,从用词构句的异同到作者情感展现的异同,都可以拿来给学生比较。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促使小学生可以发现并分析这些异同点。
二、质疑文本,学会批判
传统的一言堂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想象力,遏制学生的潜力,小学阶段正是思维飞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加以启发和引导,将影响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将探究文本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有启发性的提问来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学习如何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事物。
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时候,可以先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特别喜欢‘三’这个数字,大家一边阅读文本一边思考一下,除了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以外,文章中还出现了多少与‘三’有关的事物?”这个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阅读之中,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拦阻孙悟空等事情。这时候有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提问:“文章中的孙悟空是大英雄,有如意金箍棒,但是却要连续三次才能打死白骨精,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一次就打死白骨精呢,这样不是更能彰显孙悟空的英勇吗?”学生的质疑表示他们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文章,此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难道这真是作者为了凑字数而多写了两次吗?大家不妨尝试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看看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分析后学生发现,同样是“打白骨精”,作者每一次的描写都有不同之处,同时唐僧等人物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作者的“三打”并非简单重复,而是为了让情节更加丰富,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在适时提问的启发下,小学生分析文本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深刻,他们会逐步尝试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文本,教师要注意用提问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解读形象,整体把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文本的关键,问题驱动的切入点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选择更形象化,学生更容易掌握的方面提出问题。主人公是文艺作品的中心人物,主人公的形象也比较具象,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的主人公形象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分析人物的同时整体把握文本。
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解读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其他人物形象来侧面感知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提出主要问题:“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在学生完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宙斯不断地折磨普罗米修斯,这可以看出宙斯怎样的性格,能侧面证明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在宙斯残忍的惩罚中,普罗米修斯的想法是怎样的,这说明他是个怎样的神?”“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有怎样的表现?他们得到火种后为何如此欣喜若狂,这都是谁的功劳?”在这一系列的分析后,学生渐渐了解了普罗米修斯这个主人公的形象,意识到他是劳动者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具有勇敢、不畏艰难、机智聪明、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精神。不仅如此,通过解读普罗米修斯这个形象,学生也对文章中宙斯等其他形象有所了解,对文本的掌握更为全面。
人物形象的分析涵盖的面较广,人物性格、外貌、动作等都很关键,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找准切入点,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文本。
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切入点,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在提问中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特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
一、比较异同,深度探究
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往往流于表面,缺少对文本的深度探究,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上下功夫,将比较异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尝试分析比较,找到彼此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差异。在对比和判断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在面对相似的事物时,他们也能准确判断出彼此的异同。
在学习《灰椋鸟》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字典里查询“灰椋鸟”的条目,又或者通过网络在百度百科中搜索“灰椋鸟”的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比,说说同样是形容灰椋鸟,两者在描写方式上是否有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课文《灰椋鸟》在描写灰椋鸟形貌的时候写得较为笼统,只是写了“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而字典或百度百科的相关条目却用更加详细而严谨语言进行了说明,如:“颏、喉淡棕灰色,上胸黑褐色具棕褐色羽干纹”等。在描述“灰椋鸟”生活习性的时候,课文用的是叙述的方法,讲述了作者所看见的场景,而字典或百度百科则更为详实,所写都是客观情况,从栖息环境、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事无巨细地详细进行了说明。在分析后学生可以发现说明性文字和记叙性文字之间的不同。
除了语言风格外,在文本阅读中可供比较的项目还有很多,从用词构句的异同到作者情感展现的异同,都可以拿来给学生比较。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促使小学生可以发现并分析这些异同点。
二、质疑文本,学会批判
传统的一言堂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想象力,遏制学生的潜力,小学阶段正是思维飞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加以启发和引导,将影响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将探究文本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有启发性的提问来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学习如何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事物。
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时候,可以先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特别喜欢‘三’这个数字,大家一边阅读文本一边思考一下,除了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以外,文章中还出现了多少与‘三’有关的事物?”这个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阅读之中,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拦阻孙悟空等事情。这时候有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提问:“文章中的孙悟空是大英雄,有如意金箍棒,但是却要连续三次才能打死白骨精,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一次就打死白骨精呢,这样不是更能彰显孙悟空的英勇吗?”学生的质疑表示他们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文章,此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难道这真是作者为了凑字数而多写了两次吗?大家不妨尝试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看看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分析后学生发现,同样是“打白骨精”,作者每一次的描写都有不同之处,同时唐僧等人物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作者的“三打”并非简单重复,而是为了让情节更加丰富,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在适时提问的启发下,小学生分析文本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深刻,他们会逐步尝试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文本,教师要注意用提问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解读形象,整体把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文本的关键,问题驱动的切入点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选择更形象化,学生更容易掌握的方面提出问题。主人公是文艺作品的中心人物,主人公的形象也比较具象,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的主人公形象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分析人物的同时整体把握文本。
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解读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其他人物形象来侧面感知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提出主要问题:“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在学生完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宙斯不断地折磨普罗米修斯,这可以看出宙斯怎样的性格,能侧面证明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在宙斯残忍的惩罚中,普罗米修斯的想法是怎样的,这说明他是个怎样的神?”“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有怎样的表现?他们得到火种后为何如此欣喜若狂,这都是谁的功劳?”在这一系列的分析后,学生渐渐了解了普罗米修斯这个主人公的形象,意识到他是劳动者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具有勇敢、不畏艰难、机智聪明、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精神。不仅如此,通过解读普罗米修斯这个形象,学生也对文章中宙斯等其他形象有所了解,对文本的掌握更为全面。
人物形象的分析涵盖的面较广,人物性格、外貌、动作等都很关键,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找准切入点,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文本。
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切入点,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在提问中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特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