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作者】 王素芬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目标、活动和评价构成了教育过程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实施与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 传统评价方式的一些弊端逐步显露,引发人们对评价方式与手段的讨论,在此形势的推动下, 一种新型的、与终结性评价互补的评价方式被提了出来, 这就是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也可以称作过程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写作技能的标准和要求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育部制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写作技能的标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1)能写出易懂的短文;(2)能够准确运用语法、词汇、拼写和标点;(3)能够使用某些句型和词组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目前普通高中英语写作现状是: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亟待提高。
二、当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人从教英语教学近十六年, 深刻感受了中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由于教师课时安排的随意性也较大,往往由英语教师个人决定写作教学的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布置任务-写作-批改-评讲这一过程实施教学。在评分中过程中更加看重词汇和语法而不关注英语思维,对语篇结构和例证不作要求,加上评分过程中的整体打分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传统,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和动力, 甚至是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 这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的题材有关, 更与不少教师只用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机制有关。教师批阅写作往往是给出一个总分、等级或者笼统的给出一些评语,即使分项批改重点往往停留在一些语法错误上,而很少考虑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学生写作的影响。长期以来, 往往是对于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批改的作文, 学生只是匆匆看一眼成绩如何, 一旦成绩不理想,他们更多的是感到焦虑和自卑,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长此以往这种写作与评价方式无法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与动机,更不必说产生写作的信心了。
三、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最早是由1967 年,美国哈福大学的斯克里芬 (Michael Scriven) 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并把教育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的学习, 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971 年,布卢姆(Bloom)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评价理论。布卢姆从评价功能的角度对教学评价进行分类,他把教学评价区分为诊断性评价 (Diagnostic Assessment)、 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 (Summative Assessment)。他把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看成是对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的评估。他认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价值是反馈——矫正——强化。
四、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形成性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即“三评三稿一档案(3 + 3 + 1模式)”。“三评”指自评(self-assessment)、互评(peer assessment)、和师评(teacher assessment)。“三稿”指初稿(first draft)、改稿(Second draft )、和定稿( third draft)。“一档案”(writing portfolio)指学生作品记录档案。具体实施如下:
(一 )学生自评
让学生独自参照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作文就文章内容、书写卷面、语言及结构等方面进行自我修改,学生自主决定相关信息的去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作后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好习惯,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二)小组评价
每四至五人为一小组,小组长分发小组评价表,将同伴需要改正的地方填写到互评表内,并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并在同伴作文中标注需要修改的错误代码,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三) 教师评价
教师课后根据学生写作的内容、主题、格式以及连贯性等方面进行批阅,并且标注出小组互评中出错的地方。最后写出书面评价内容教师要给出文字评语,指出问题所在,并且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评语以激励性为主。
(四 )学生建立档案
教师要求学生将有关写作的所有材料,包括写作提纲,写作的初稿、同伴批改表、写作的二稿、终稿以及自我评价表按顺序装订,装入档案袋中,并将档案袋收好保存。
以上四个步骤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作用,循环往复,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
五.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英语写作教学中, 我们可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评(下转第49页)
(上接第50页)价,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写作习惯, 还可以培养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 从而达到“以评促写”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增强了教师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 增进师生的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和策略的进一步开展。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将来成为终身的语言学习者打下坚实基础。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投入写作教学中。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意识。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和得出准确结论的能力。
3.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根据小组评价表反馈的意成长档案袋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给教师提供反馈,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分析, 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有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同时可以转化教师观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写作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投入写作教学中,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写作习惯。与此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增进师生的感情,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达到“以评促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arol Boston,2002 ,The Concep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ERIC Clearinghouse 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ollege Park MD, USA
[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 2004,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10.
[3]刘晶莹,2006,对外语教学评价体制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
[4]罗少茜,2003,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写作技能的标准和要求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育部制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写作技能的标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1)能写出易懂的短文;(2)能够准确运用语法、词汇、拼写和标点;(3)能够使用某些句型和词组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目前普通高中英语写作现状是: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亟待提高。
二、当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人从教英语教学近十六年, 深刻感受了中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由于教师课时安排的随意性也较大,往往由英语教师个人决定写作教学的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布置任务-写作-批改-评讲这一过程实施教学。在评分中过程中更加看重词汇和语法而不关注英语思维,对语篇结构和例证不作要求,加上评分过程中的整体打分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传统,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和动力, 甚至是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 这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的题材有关, 更与不少教师只用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机制有关。教师批阅写作往往是给出一个总分、等级或者笼统的给出一些评语,即使分项批改重点往往停留在一些语法错误上,而很少考虑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学生写作的影响。长期以来, 往往是对于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批改的作文, 学生只是匆匆看一眼成绩如何, 一旦成绩不理想,他们更多的是感到焦虑和自卑,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长此以往这种写作与评价方式无法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与动机,更不必说产生写作的信心了。
三、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最早是由1967 年,美国哈福大学的斯克里芬 (Michael Scriven) 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并把教育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的学习, 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971 年,布卢姆(Bloom)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评价理论。布卢姆从评价功能的角度对教学评价进行分类,他把教学评价区分为诊断性评价 (Diagnostic Assessment)、 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 (Summative Assessment)。他把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看成是对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的评估。他认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价值是反馈——矫正——强化。
四、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形成性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即“三评三稿一档案(3 + 3 + 1模式)”。“三评”指自评(self-assessment)、互评(peer assessment)、和师评(teacher assessment)。“三稿”指初稿(first draft)、改稿(Second draft )、和定稿( third draft)。“一档案”(writing portfolio)指学生作品记录档案。具体实施如下:
(一 )学生自评
让学生独自参照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作文就文章内容、书写卷面、语言及结构等方面进行自我修改,学生自主决定相关信息的去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作后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好习惯,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二)小组评价
每四至五人为一小组,小组长分发小组评价表,将同伴需要改正的地方填写到互评表内,并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并在同伴作文中标注需要修改的错误代码,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三) 教师评价
教师课后根据学生写作的内容、主题、格式以及连贯性等方面进行批阅,并且标注出小组互评中出错的地方。最后写出书面评价内容教师要给出文字评语,指出问题所在,并且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评语以激励性为主。
(四 )学生建立档案
教师要求学生将有关写作的所有材料,包括写作提纲,写作的初稿、同伴批改表、写作的二稿、终稿以及自我评价表按顺序装订,装入档案袋中,并将档案袋收好保存。
以上四个步骤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作用,循环往复,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
五.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英语写作教学中, 我们可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评(下转第49页)
(上接第50页)价,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写作习惯, 还可以培养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 从而达到“以评促写”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增强了教师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 增进师生的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和策略的进一步开展。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将来成为终身的语言学习者打下坚实基础。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投入写作教学中。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意识。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和得出准确结论的能力。
3.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根据小组评价表反馈的意成长档案袋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给教师提供反馈,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分析, 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有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同时可以转化教师观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写作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投入写作教学中,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写作习惯。与此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增进师生的感情,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达到“以评促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arol Boston,2002 ,The Concep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ERIC Clearinghouse 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ollege Park MD, USA
[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 2004,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10.
[3]刘晶莹,2006,对外语教学评价体制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
[4]罗少茜,2003,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