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 陈朝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教育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作文课堂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通过思维加工,写出好的文章。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帮父母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这次的习作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觉得市场嘈杂,有的觉得很富有生活气息。文章对于市场各式各样的商贩的描写也细致到位,效果远远超越了课堂教学。例如四季景色的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春夏秋冬、四时景色,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开阔想象能力。春天来了,鹅黄嫩柳,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学生随时可见,一抬眼就是满目春光。这时,我让学生描写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时节,野外的景色特征,把这个观察的任务放在回家的路上、上学的路上,学生在路上行走,不仅仅是赶路,还可以边走边观察,一路上的无限春光,就是写作的最好素材,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春天,是那样充满了泥土气息,充满了田园味道。小学作文的指导教学非常重要,涉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思考,采取最为有效的指导方法,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二、增强交流互动,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写作的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现在,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错别字是难免的,而教师对此就应该给学生友善的提醒,不然教师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会有巨大的工作量;当然对于学生来讲,看到教师在作文中标红的太多,就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对写作产生惧怕,不喜欢写作。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同学生的交流就会变得格外重要,他们在互相了解了状况之后,再对写作有一个共同的新的认知之后,便会对写作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课余的时间能够多读课外书、积累写作方面的句子、知识等,所以这样的交流必不可少。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他们的知识水平、所见所闻、心态想法都十分地接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是可以互相影响或传染的。例如,教师让讨论“心中最美的职业”这一话题时,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认为医生、飞行员、教师、科学家、军人等是最美的职业,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职业伟大、美好,在过程中通过交流,就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积累得到更多的体现,也会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这样的互动交流对于积累知识来讲意义更加非凡。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让学生将写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爱上写作。对此,教师可以将日记式教学有意识地运用在学习中,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不限于内容与字数,只需要记录好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中的感悟,做到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再者,教师还可以将日记与周记的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日记与周记成为学生总结自我,练习文字运用功力的平台。这样一来,教师一方面将学习的平台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生活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生活总结与感悟,另一方面,简单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爱上了文字表达,培养了写作的习惯,克服了作文学习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练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学生作文的评价与批改
教师批改小学生作文时,要尊重学生作文的原意和思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欠缺,但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也会合理,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太过严格,容易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惧怕写作。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表达真实,哪怕有点幼稚,也不用大量的给予删减,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改作文的方法,自己修改,而不是教师来修改文章。教师要学会用小学生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文章,而且要对小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对小学生的文章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可以让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让自己真情流露,消除小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逐渐的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注意批改的时效性,如果拖得时间过长,十天半月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印象早已忘记了,等看到教师批改好的文章时,也只不过关注一下教师的评语,这样,教师的批改再认真,对学生的影响力却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师尽量讲究时效性,通过多样的批改方式,以便学生及时的从习作中汲取经验教训。小学生的作文评价相当关键。教师的作文讲评,需要学生重视起来,我们要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教师评价作文,按照点评作文的优缺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然后再仔细修改。让学生充分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归根到底还得依靠学生自己,语文教师起着指导教育作用。从写作的巧妙构思、素材的选择积累,以及写作评价入手,才能逐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作文课堂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通过思维加工,写出好的文章。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帮父母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这次的习作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觉得市场嘈杂,有的觉得很富有生活气息。文章对于市场各式各样的商贩的描写也细致到位,效果远远超越了课堂教学。例如四季景色的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春夏秋冬、四时景色,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开阔想象能力。春天来了,鹅黄嫩柳,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学生随时可见,一抬眼就是满目春光。这时,我让学生描写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时节,野外的景色特征,把这个观察的任务放在回家的路上、上学的路上,学生在路上行走,不仅仅是赶路,还可以边走边观察,一路上的无限春光,就是写作的最好素材,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春天,是那样充满了泥土气息,充满了田园味道。小学作文的指导教学非常重要,涉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思考,采取最为有效的指导方法,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二、增强交流互动,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写作的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现在,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错别字是难免的,而教师对此就应该给学生友善的提醒,不然教师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会有巨大的工作量;当然对于学生来讲,看到教师在作文中标红的太多,就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对写作产生惧怕,不喜欢写作。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同学生的交流就会变得格外重要,他们在互相了解了状况之后,再对写作有一个共同的新的认知之后,便会对写作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课余的时间能够多读课外书、积累写作方面的句子、知识等,所以这样的交流必不可少。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他们的知识水平、所见所闻、心态想法都十分地接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是可以互相影响或传染的。例如,教师让讨论“心中最美的职业”这一话题时,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认为医生、飞行员、教师、科学家、军人等是最美的职业,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职业伟大、美好,在过程中通过交流,就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积累得到更多的体现,也会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这样的互动交流对于积累知识来讲意义更加非凡。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让学生将写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爱上写作。对此,教师可以将日记式教学有意识地运用在学习中,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不限于内容与字数,只需要记录好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中的感悟,做到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再者,教师还可以将日记与周记的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日记与周记成为学生总结自我,练习文字运用功力的平台。这样一来,教师一方面将学习的平台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生活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生活总结与感悟,另一方面,简单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爱上了文字表达,培养了写作的习惯,克服了作文学习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练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学生作文的评价与批改
教师批改小学生作文时,要尊重学生作文的原意和思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欠缺,但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也会合理,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太过严格,容易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惧怕写作。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表达真实,哪怕有点幼稚,也不用大量的给予删减,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改作文的方法,自己修改,而不是教师来修改文章。教师要学会用小学生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文章,而且要对小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对小学生的文章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可以让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让自己真情流露,消除小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逐渐的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注意批改的时效性,如果拖得时间过长,十天半月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印象早已忘记了,等看到教师批改好的文章时,也只不过关注一下教师的评语,这样,教师的批改再认真,对学生的影响力却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师尽量讲究时效性,通过多样的批改方式,以便学生及时的从习作中汲取经验教训。小学生的作文评价相当关键。教师的作文讲评,需要学生重视起来,我们要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教师评价作文,按照点评作文的优缺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然后再仔细修改。让学生充分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归根到底还得依靠学生自己,语文教师起着指导教育作用。从写作的巧妙构思、素材的选择积累,以及写作评价入手,才能逐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