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策略
【作者】 图热妮克孜·图荪妮亚孜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英阿瓦提乡第二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点,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光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践引导,调动家庭的力量,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为幼儿的习惯养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必然途径,家庭与校园也要达成共识,为宣传指导家园共育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为教育指导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习惯;策略探讨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点,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光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践引导,调动家庭的力量,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为幼儿的习惯养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不同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所形成的的思维和习惯也有所不同,针对幼儿不好的习惯和不足之处进行教师和培养,可以更好的满足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提升。幼师还可以和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园合作、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促进幼儿自我管理,促进幼儿养成更高水平的生活习惯
如何有效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与幼儿的具体状况相适应,尤其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制度与资源。幼儿园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应注重多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如今,大部分的幼儿脱离了家庭的环境,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许多不良习惯对他们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幼儿无法专心于学业,无法与同学及教师沟通,久而久之他们在幼儿的精神方面就有了很大的问题,在此期间,若未接受适当的辅导,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幼儿们没有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无法对问题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幼儿的性格特点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经常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以促进其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律的能力。幼儿自主管理在幼教领域的应用,是当前我国幼教事业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方面,应当努力探索更多的规范,尤其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上要有丰富的多样性,使之与学前的教学目标相融合,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根据实际抓取典型,规范幼儿生活习惯
幼儿的生活习惯是好是坏,总是有代表性的行为。有些幼儿总是大声说话而不管别人的感受,会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干扰。或者是不注意卫生的幼儿,吃的时候不洗手,边吃边摸玩具等。正是由于这种典型、有代表性的生活习惯,家长和幼儿园才应该专注于标准化的管理。有些父母告诉幼儿总是不认真做,去沙漠很容易。大人不会倾听,也不会有反应。这是个坏习惯。那么,如何改正这个习惯呢?幼儿园幼师首先应该做的是观察幼儿们,看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像父母的反馈。因为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家庭的大不相同,但其他幼儿更一致。基于充分了解和验证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制定符合幼儿自身性格的习惯矫正方案。
三、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待很多事情是否用心都取决于“有趣”,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有吸引到其注意力才会用心了解,因此设计与日常相关的游戏环节便成为培养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比方说部分幼儿吃完水果就将果核随意扔到地上,针对这一不好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分成若干小组,拿着每个人手边的垃圾跑向垃圾桶,一人接着一人完成此项活动,耗时最短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良性的比赛,让幼儿在竞赛中激发胜负欲,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完成生活习惯的培养。同样,在日常其他方面教师依旧要针对性培养。比方说,在进入幼儿园后要和爸爸妈妈告别并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看到同学要先说“早上好”,别人讲话的时候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不可以立即打断,而是要等他发言完毕再提出疑问。更要爱护个人卫生,吃饭前自己洗手,饭后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不可以挑食剩饭等等,教师将生活细节明确给幼儿规定出来,让其按照指令做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个人习惯,不用别人看管或是要求,便能主动做好这些事情。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好的行为教师和家人都应及时鼓励,如果有不良习惯也要耐心指正,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优秀品质的养成。
四、加强家园联动,共同推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幼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建立家园共育体系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双面保障。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把握好各种机会,如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对家长教育观念进行引导,使其树立家园共育思想,同时为家长讲解生活习惯在幼儿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倡导家长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的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园与家庭中对幼儿生活习惯进行同步培养,促进幼儿生活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养成独立吃饭、睡觉、穿衣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将午饭以及午睡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教导与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吃饭、正确穿衣,并做到独立睡觉。与此同时,家长在家庭中也要鼓励与引导幼儿独立穿衣,杜绝为孩子吃饭等情况发生。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引导,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幼儿意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并提高幼儿对养成教育中的积极性与配合度。除此之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针对幼儿在生活中的良好表现,都应该予以适当的奖励,及时肯定与表扬幼儿的进步,帮助幼儿树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信心,从而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对幼儿当下和将来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且良好习惯是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逐步稳定的。中班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对此高度重视,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幼儿当前的习惯培养现状,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积极借助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从而一步步促进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蔡素萍.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1(30):179-180.
[2]刘洪香.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67.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习惯;策略探讨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点,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光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践引导,调动家庭的力量,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为幼儿的习惯养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不同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所形成的的思维和习惯也有所不同,针对幼儿不好的习惯和不足之处进行教师和培养,可以更好的满足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提升。幼师还可以和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园合作、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促进幼儿自我管理,促进幼儿养成更高水平的生活习惯
如何有效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与幼儿的具体状况相适应,尤其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制度与资源。幼儿园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应注重多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如今,大部分的幼儿脱离了家庭的环境,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许多不良习惯对他们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幼儿无法专心于学业,无法与同学及教师沟通,久而久之他们在幼儿的精神方面就有了很大的问题,在此期间,若未接受适当的辅导,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幼儿们没有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无法对问题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幼儿的性格特点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经常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以促进其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律的能力。幼儿自主管理在幼教领域的应用,是当前我国幼教事业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幼儿的生活意识方面,应当努力探索更多的规范,尤其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上要有丰富的多样性,使之与学前的教学目标相融合,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根据实际抓取典型,规范幼儿生活习惯
幼儿的生活习惯是好是坏,总是有代表性的行为。有些幼儿总是大声说话而不管别人的感受,会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干扰。或者是不注意卫生的幼儿,吃的时候不洗手,边吃边摸玩具等。正是由于这种典型、有代表性的生活习惯,家长和幼儿园才应该专注于标准化的管理。有些父母告诉幼儿总是不认真做,去沙漠很容易。大人不会倾听,也不会有反应。这是个坏习惯。那么,如何改正这个习惯呢?幼儿园幼师首先应该做的是观察幼儿们,看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像父母的反馈。因为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家庭的大不相同,但其他幼儿更一致。基于充分了解和验证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制定符合幼儿自身性格的习惯矫正方案。
三、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待很多事情是否用心都取决于“有趣”,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有吸引到其注意力才会用心了解,因此设计与日常相关的游戏环节便成为培养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比方说部分幼儿吃完水果就将果核随意扔到地上,针对这一不好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分成若干小组,拿着每个人手边的垃圾跑向垃圾桶,一人接着一人完成此项活动,耗时最短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良性的比赛,让幼儿在竞赛中激发胜负欲,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完成生活习惯的培养。同样,在日常其他方面教师依旧要针对性培养。比方说,在进入幼儿园后要和爸爸妈妈告别并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看到同学要先说“早上好”,别人讲话的时候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不可以立即打断,而是要等他发言完毕再提出疑问。更要爱护个人卫生,吃饭前自己洗手,饭后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不可以挑食剩饭等等,教师将生活细节明确给幼儿规定出来,让其按照指令做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个人习惯,不用别人看管或是要求,便能主动做好这些事情。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好的行为教师和家人都应及时鼓励,如果有不良习惯也要耐心指正,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优秀品质的养成。
四、加强家园联动,共同推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幼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建立家园共育体系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双面保障。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把握好各种机会,如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对家长教育观念进行引导,使其树立家园共育思想,同时为家长讲解生活习惯在幼儿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倡导家长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的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园与家庭中对幼儿生活习惯进行同步培养,促进幼儿生活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养成独立吃饭、睡觉、穿衣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将午饭以及午睡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教导与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吃饭、正确穿衣,并做到独立睡觉。与此同时,家长在家庭中也要鼓励与引导幼儿独立穿衣,杜绝为孩子吃饭等情况发生。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引导,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幼儿意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并提高幼儿对养成教育中的积极性与配合度。除此之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针对幼儿在生活中的良好表现,都应该予以适当的奖励,及时肯定与表扬幼儿的进步,帮助幼儿树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信心,从而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对幼儿当下和将来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且良好习惯是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逐步稳定的。中班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对此高度重视,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幼儿当前的习惯培养现状,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积极借助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从而一步步促进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蔡素萍.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1(30):179-180.
[2]刘洪香.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