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的途径探索

【作者】 杨 星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三百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主动交流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很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重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老师在学生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时老师位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必须要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慢慢的把课堂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吸引并激励学生参加互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高效性;途径探索
  要想高效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要让老师和学生多加了解,一起探讨学习。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借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在学习的时候分享他们自己的建议。不仅在想法上还可以在精神和思想层面发生交流,提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综合发展。在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学习中,打破了老式的教育。老师不再是一个人主导课堂,学生也不仅仅只是乖乖听课记笔记,而是他们自己动脑筋在上课的时候自由发挥,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表演场地。有了这样的教育学习,就可以把别人的知识所归纳总结成为自己的,并和自己所知道的相结合,这样老师与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体关系。 
  1、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首先,应试教育背景影响较大。历史是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历史还记录中国从古到今的发展及变化,在学生的教育学习生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头脑聪慧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历史课程不仅是初中课程科目中主要的学习科目,而且是中考中的必考科目,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应试教育,养成了学生们唯获取高分为目标的学习目的,教师们常常为了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成绩,他们在课堂教课中都以讲解为主,并以考试出现的频率为依据,划所谓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没有达到让学生真正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教学意义。初中历史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低因此学生和老师对其有偏见,认为历史科目不重要,加之学校安排的历史学科的教学课时较少,且学生学习历史耗时也较少,对历史学习重视程度低,导致历史学科学习效果甚微。并且课程的体系也不是很完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界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随着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历史学科教学模式也受到影响。
  2、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最重要的条件是需要一个安静且温馨的教室。只有在这样的教室里,学生才不会有抵触的情绪,会有一种安顺的情绪去学习。初中生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也可能会有抵触自卑的情绪。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对问题没有一个正确解答的时候,他们会很害怕紧张,这种时候老师不应该去骂学生更不应该像古代那样敲打体罚学生。而应该用温柔的目光去看学生,这样才会使学生紧张害怕的样子平静下来。之后再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从而给出正确的答案。不仅平稳了学生的情绪,还改变了原来紧张的学习氛围,又增强了学生的说话和思考的能力。如果在让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话老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把问题层层剖开让学生来解答,激励学生交流,吸引学生,让学生被带入互动交流中。
  在上课的时候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才能够让学生放下警惕,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人物,一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建立的。老师需要不断和学生交流,这样才可以在温馨和谐的关系中实现老师学生无阻碍交流。
  3、课堂上老师要积极的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历史问题,所以要把历史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学到生活的技能。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预习一下要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设置一些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增加,课堂氛围就可以更加活跃,每个学生都会更加喜欢历史课。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加就会带动自己学习的劲头,同时,他们的成绩就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4、老师要多激励和引导学生发言
  历史课原本就是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的课程。只有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老师的问题,配合老师一起解决难题,活跃自己的思维,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自己一个人讲解历史问题,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的话,那么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他们不能够更清楚的记忆历史书本上所发生的事情,而且会觉得联系题目都很难,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历史。所以,老师鼓励学生发言,也是要让学生的思路时刻跟随老师讲课的步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成绩也有很大的帮助。
  5、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教育学习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是师生的关系,其实更多时候像是朋友。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严肃的教导学生,在课下,老师可以作为学生们的朋友和他们一起面对学习上的问题和生活中的苦恼。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们降低对老师的害怕程度。同时,学生们把老师当做自己学习上的朋友,还可以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学生对历史课这门课程的兴趣增加,就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来学习历史。他们在历史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取得的成绩相应就越好。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越高,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越多,学生的内心就会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历史课的喜爱。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授知识,他们还要引导学生去喜欢上学习,从而学会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些技巧。
  6、总结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们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加强沟通。两者之间互动式的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感兴趣,就会更加喜欢历史,对历史的学习会投入到更多的精力。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会增加,那家长和老师都会更加的开心,他们也就会对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老师也会因为学生们的成绩增加而对历史工作投入更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历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的途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3).12-23.
  [2]张奠宙,李士,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性[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6).35-40.
  [3]罗小伟,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的途径探索[J].广西民族出版社,2019(55).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