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 周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街道方水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不仅能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诱发审美情趣,而且能促进感知觉、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等多方面的发展,并能让幼儿从中获取积极的人生经验。幼儿生来对音乐有特殊的情感,音乐中高低起伏的旋律、快慢有序的节奏、丰富形象的音乐语言,深受幼儿喜爱。而音乐欣赏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中高低起伏的旋律、快慢有序的节奏、丰富形象的音乐语言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它能让幼儿在乐曲的熏陶下,愉快活泼,心情舒畅,增进身心健康,同时对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形成良好的个性情操、发展美感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欣赏;倾听兴趣;分辨力度;感受情绪;景象
幼儿的音乐欣赏课堂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极好的途径,因此幼儿教师要借助音乐欣赏教学的灵活生动,开展画声音线、分辨力度、感受情绪等创造性的活动,有效带动幼儿课堂学习的兴趣,打造动感十足的幼儿音乐课堂。为了把音乐欣赏活动变为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让幼儿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内动源,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意识行为倾向,当幼儿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同样,在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时,首先要有欣赏的兴趣和愿望,才能从欣赏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创设良好环境。要使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良好的环境则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它能充分利用形象,构建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幼儿从一开始就置身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激起幼儿学习的情绪,融入到欣赏活动中。如在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时,课前,我组织幼儿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龙灯,又让幼儿把电视中看到的、生活中经历的舞龙灯的情景画下来,把制作的龙灯挂在活动室中,把画贴在活动室四周,又准备了许多的鼓和锣,在小朋友进入活动室的时候又同时播放舞龙灯的录像和《金蛇狂舞》的音乐。幼儿一走进活动室,就被这种热烈欢腾的气氛感染了,随着音乐看着录像有节奏地敲起了锣、打起了鼓、跳起了舞。
二、画声音线,激活倾听兴趣
幼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对音乐活动充满无限热爱,为此教师要多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来愉悦幼儿的身心。幼儿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欣赏课来开展画旋律线的活动,以趣味的手段来激活幼儿倾听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幼儿歌曲的欣赏聆听中,运用直观的方法来感知旋律的起伏变化,学会对旋律线的科学运用。
例如,在聆听幼儿歌曲《洋娃娃跳舞》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幼儿开展趣味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结合聆听来画歌曲的旋律线,帮助他们运用有效手段来记忆歌曲的旋律起伏,实现幼儿音乐课堂高效的聆听。为了让活动进行得更加有趣,笔者找几名幼儿到前边扮演音符,给每个幼儿头上都戴上音符头饰,让他们按照歌曲的音符顺序排列起来,并根据钢琴弹奏的旋律,来判断自己所扮演的音符是升高还是降低。随后笔者引导幼儿结合歌唱感知进行旋律线的书写,帮助他们更好地听辨音的高低变化。为了有效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笔者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旋律线,如有的幼儿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来,有的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来,有的用身体的蹲起表现出来,有的则用伙伴间的高低队形表现出来。幼儿们在多样的表现形式中,既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也有效地开发了自己的创造潜能。
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聆听音乐的旋律起伏,进行了画旋律线的活动,结合所欣赏的歌曲,展开趣味的旋律认知,用游戏化的活动展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从而激发了幼儿灵活的思维,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分辨力度,表现不同形象
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力度的分辨训练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帮助幼儿全面开发创造潜能,让他们在趣味的课堂中,自由快乐地表现自我。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课堂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真切体验课堂的互动教学,让他们在活动中感知力度的强弱,提高耳朵的听辨能力,在创造性的思维带动中顺利完成力度体验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歌曲《小鼓手》的欣赏时,笔者在课堂中就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力度训练,以帮助幼儿在课堂的实践中,正确把握自己声部的力度,表现不同的形象。为了让力度的表现更有对比性,笔者将幼儿分成两组,引导他们进行力度强弱的声部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分辨力度强弱。结合所学歌曲《小鼓手》,笔者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力度训练,帮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体验力度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引导幼儿结合身边的物品展开敲击,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小鼓手。为了让敲鼓声更加整齐,笔者给幼儿设计了较为简单的节奏,这样更有利于力度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如给第一组创编的节奏是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汪——”,而给第二组幼儿设计的是老黄牛的叫声“哞——哞——”,带领幼儿边模仿动物的叫声边敲鼓,并根据笔者的手势变化来展现声音力度的大小控制,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准确把握力度的变换。
四、感受情绪,放飞不羁想象
幼儿的音乐欣赏课堂,是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空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情绪,激发放飞不羁的想象,实现创造力的开发。
例如,在进行音乐活动《花之舞》的欣赏时,笔者在课堂中就进行了巧妙科学的引导,帮助幼儿全面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展开自由的想象。为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笔者引导幼儿在多媒体图片的情境渲染中,将自己想象成百花园中的一朵花,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为了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笔者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导:“小朋友们,春天来到了,田野上到处开满了鲜花,风儿吹过来,花朵随风摆动,它们要用舞蹈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下面就让我们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鲜花,随着动听的音乐展现优美的舞姿吧!”在笔者生动言语的引导下,幼儿们随着《花之舞》的音乐,展开了即兴的舞蹈创编,呈现了欣赏课一片欢乐的景象。
在音乐的听赏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语的艺术性去带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在音乐的美妙中,展开自由的想象与创造,去深刻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达到激发创造的教学目的。
总之,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画声音线、力度训练、感受情绪等,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多彩的音乐欣赏课堂中,积极参与,让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倾听兴趣;分辨力度;感受情绪;景象
幼儿的音乐欣赏课堂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极好的途径,因此幼儿教师要借助音乐欣赏教学的灵活生动,开展画声音线、分辨力度、感受情绪等创造性的活动,有效带动幼儿课堂学习的兴趣,打造动感十足的幼儿音乐课堂。为了把音乐欣赏活动变为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让幼儿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内动源,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意识行为倾向,当幼儿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同样,在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时,首先要有欣赏的兴趣和愿望,才能从欣赏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创设良好环境。要使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良好的环境则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它能充分利用形象,构建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幼儿从一开始就置身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激起幼儿学习的情绪,融入到欣赏活动中。如在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时,课前,我组织幼儿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龙灯,又让幼儿把电视中看到的、生活中经历的舞龙灯的情景画下来,把制作的龙灯挂在活动室中,把画贴在活动室四周,又准备了许多的鼓和锣,在小朋友进入活动室的时候又同时播放舞龙灯的录像和《金蛇狂舞》的音乐。幼儿一走进活动室,就被这种热烈欢腾的气氛感染了,随着音乐看着录像有节奏地敲起了锣、打起了鼓、跳起了舞。
二、画声音线,激活倾听兴趣
幼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对音乐活动充满无限热爱,为此教师要多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来愉悦幼儿的身心。幼儿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欣赏课来开展画旋律线的活动,以趣味的手段来激活幼儿倾听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幼儿歌曲的欣赏聆听中,运用直观的方法来感知旋律的起伏变化,学会对旋律线的科学运用。
例如,在聆听幼儿歌曲《洋娃娃跳舞》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幼儿开展趣味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结合聆听来画歌曲的旋律线,帮助他们运用有效手段来记忆歌曲的旋律起伏,实现幼儿音乐课堂高效的聆听。为了让活动进行得更加有趣,笔者找几名幼儿到前边扮演音符,给每个幼儿头上都戴上音符头饰,让他们按照歌曲的音符顺序排列起来,并根据钢琴弹奏的旋律,来判断自己所扮演的音符是升高还是降低。随后笔者引导幼儿结合歌唱感知进行旋律线的书写,帮助他们更好地听辨音的高低变化。为了有效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笔者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旋律线,如有的幼儿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来,有的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来,有的用身体的蹲起表现出来,有的则用伙伴间的高低队形表现出来。幼儿们在多样的表现形式中,既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也有效地开发了自己的创造潜能。
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聆听音乐的旋律起伏,进行了画旋律线的活动,结合所欣赏的歌曲,展开趣味的旋律认知,用游戏化的活动展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从而激发了幼儿灵活的思维,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分辨力度,表现不同形象
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力度的分辨训练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帮助幼儿全面开发创造潜能,让他们在趣味的课堂中,自由快乐地表现自我。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课堂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真切体验课堂的互动教学,让他们在活动中感知力度的强弱,提高耳朵的听辨能力,在创造性的思维带动中顺利完成力度体验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歌曲《小鼓手》的欣赏时,笔者在课堂中就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力度训练,以帮助幼儿在课堂的实践中,正确把握自己声部的力度,表现不同的形象。为了让力度的表现更有对比性,笔者将幼儿分成两组,引导他们进行力度强弱的声部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分辨力度强弱。结合所学歌曲《小鼓手》,笔者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力度训练,帮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体验力度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引导幼儿结合身边的物品展开敲击,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小鼓手。为了让敲鼓声更加整齐,笔者给幼儿设计了较为简单的节奏,这样更有利于力度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如给第一组创编的节奏是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汪——”,而给第二组幼儿设计的是老黄牛的叫声“哞——哞——”,带领幼儿边模仿动物的叫声边敲鼓,并根据笔者的手势变化来展现声音力度的大小控制,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准确把握力度的变换。
四、感受情绪,放飞不羁想象
幼儿的音乐欣赏课堂,是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空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情绪,激发放飞不羁的想象,实现创造力的开发。
例如,在进行音乐活动《花之舞》的欣赏时,笔者在课堂中就进行了巧妙科学的引导,帮助幼儿全面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展开自由的想象。为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笔者引导幼儿在多媒体图片的情境渲染中,将自己想象成百花园中的一朵花,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为了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笔者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导:“小朋友们,春天来到了,田野上到处开满了鲜花,风儿吹过来,花朵随风摆动,它们要用舞蹈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下面就让我们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鲜花,随着动听的音乐展现优美的舞姿吧!”在笔者生动言语的引导下,幼儿们随着《花之舞》的音乐,展开了即兴的舞蹈创编,呈现了欣赏课一片欢乐的景象。
在音乐的听赏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语的艺术性去带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在音乐的美妙中,展开自由的想象与创造,去深刻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达到激发创造的教学目的。
总之,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画声音线、力度训练、感受情绪等,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多彩的音乐欣赏课堂中,积极参与,让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