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考地理备考应试策略
【作者】 王 群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从历年高考阅卷分析来看,地理答题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由于高考地理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要让大多地理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难度比较大,所以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备考时间,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法,把握好复习内容和能力要求,提高复习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地理复习,制定好高考备考应试策略是关键,因此我把近五年的地理高考题通通做了一遍并以校级课题(《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与学生思维的探讨》)方式对全国卷进行了一个探究。
一、高考地理试卷命题规律和试卷特点
1、以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重点,坚持能力立意。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看出,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生主干知识考查的趋势没有变,不回避已考察过的内容,主干知识依然作为考试的重点。
2、地球运动知识逐渐淡化。在2021年全国新课标卷中,地球运动的知识没有涉及,而且地球运动知识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在全国新课标卷中体现;
3、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农业、河流、产业链、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单独成题,体现高考不回避热点、常考点的特点;
4、景观图开始在试卷中显现。对比近三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2021年高考试题开始出现景观图判断。而且图表的新颖度越来越趋于信息化,尤其是对一些结构图,统计图的考查,往往通过时空对比分析而获取信息,进而调用相关知识、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问题。
5、新课程卷设计了开放性试题,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及应具备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科素养。
二、高考地理试卷答题策略
1、注重审题,读懂题意。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还要能够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如填写序号、字母),注意题中的方位词、数量词、连接词。如选出下列叙述正确的(不正确的)。
2、认真读图、分析地图。
地理高考的综合题(部分选择题)多用热点新闻材料或地图引入,但最终考察的知识点仍然是书本上的的主干知识,部分题目甚至可以直接通过读图、材料找出答案,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加以灵活运用。另外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注重区域的位置、特征、发展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和比较。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等基本能力。
从试卷分析可以看出,考查记忆的内容少了,理解的内容多了,考察学生逻辑推理、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内容增加了。
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主旨体现得非常鲜明,多元化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成为新课标地区地理试卷的主旋律,尤其强化了对获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①、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②、培养准确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这在今年的文综试卷的非选择题中有充分体现,试题的设问都比较开放,综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和试卷讲评中要注重学科语言的准确表述,强调规范答题。
③、培养学习能力。对学习能力的考查,新课标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以在某些章节要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
4、做好三轮复习工作。
高三地理课全是复习课,目前情况是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因此更要注重课堂复习的效率。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复习中,要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使自己做到熟悉教材,掌握图形,理清知识,弄懂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第二轮复习中,要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重点做好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第三轮复习中,适当选取质量较高的几套模拟题,再次强化教材的重点、难点、误点、能力点等知识,注重培养答题技巧、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5、关注事实热点及身边的生活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应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联系实际,适当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贴近生活实际。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地理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自然及社会问题,并把这些内容渗透到各个专题复习之中。
6、做大分值综合题时,忌轻率答题。
地理综合题中,总有一、二题分值很高,有的甚至超过20分。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联想过多,脱离题目,洋洋洒洒;另一种是寥寥几句,草率解答。前者盲目,后者轻率,两种情况都不能得全分,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基本确定答题的要点应该有几个。一般情况,每个要点的得分是2-3分。如果是10分的问题,那么至少要考虑有四至五个要点。当然这些要点不能是重复的内容,应该是不同角度的,符合地理专业性、科学性的要点。如果觉得要写的要点太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那就到题目所给的材料、图表、地图中去寻找信息和灵感。大分值的综合题一般都是材料题,答题的要点很多能从材料中获得,基本是就题论题,只要适当联系,语言表达正确,应该能拿到主要的分数。
一、高考地理试卷命题规律和试卷特点
1、以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重点,坚持能力立意。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看出,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生主干知识考查的趋势没有变,不回避已考察过的内容,主干知识依然作为考试的重点。
2、地球运动知识逐渐淡化。在2021年全国新课标卷中,地球运动的知识没有涉及,而且地球运动知识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在全国新课标卷中体现;
3、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农业、河流、产业链、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单独成题,体现高考不回避热点、常考点的特点;
4、景观图开始在试卷中显现。对比近三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2021年高考试题开始出现景观图判断。而且图表的新颖度越来越趋于信息化,尤其是对一些结构图,统计图的考查,往往通过时空对比分析而获取信息,进而调用相关知识、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问题。
5、新课程卷设计了开放性试题,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及应具备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科素养。
二、高考地理试卷答题策略
1、注重审题,读懂题意。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还要能够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如填写序号、字母),注意题中的方位词、数量词、连接词。如选出下列叙述正确的(不正确的)。
2、认真读图、分析地图。
地理高考的综合题(部分选择题)多用热点新闻材料或地图引入,但最终考察的知识点仍然是书本上的的主干知识,部分题目甚至可以直接通过读图、材料找出答案,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加以灵活运用。另外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注重区域的位置、特征、发展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和比较。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等基本能力。
从试卷分析可以看出,考查记忆的内容少了,理解的内容多了,考察学生逻辑推理、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内容增加了。
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主旨体现得非常鲜明,多元化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成为新课标地区地理试卷的主旋律,尤其强化了对获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①、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②、培养准确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这在今年的文综试卷的非选择题中有充分体现,试题的设问都比较开放,综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和试卷讲评中要注重学科语言的准确表述,强调规范答题。
③、培养学习能力。对学习能力的考查,新课标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以在某些章节要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
4、做好三轮复习工作。
高三地理课全是复习课,目前情况是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因此更要注重课堂复习的效率。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复习中,要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使自己做到熟悉教材,掌握图形,理清知识,弄懂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第二轮复习中,要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重点做好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第三轮复习中,适当选取质量较高的几套模拟题,再次强化教材的重点、难点、误点、能力点等知识,注重培养答题技巧、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5、关注事实热点及身边的生活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应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联系实际,适当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贴近生活实际。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地理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自然及社会问题,并把这些内容渗透到各个专题复习之中。
6、做大分值综合题时,忌轻率答题。
地理综合题中,总有一、二题分值很高,有的甚至超过20分。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联想过多,脱离题目,洋洋洒洒;另一种是寥寥几句,草率解答。前者盲目,后者轻率,两种情况都不能得全分,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基本确定答题的要点应该有几个。一般情况,每个要点的得分是2-3分。如果是10分的问题,那么至少要考虑有四至五个要点。当然这些要点不能是重复的内容,应该是不同角度的,符合地理专业性、科学性的要点。如果觉得要写的要点太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那就到题目所给的材料、图表、地图中去寻找信息和灵感。大分值的综合题一般都是材料题,答题的要点很多能从材料中获得,基本是就题论题,只要适当联系,语言表达正确,应该能拿到主要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