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陈官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发掘学生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的教育活动,必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班主任——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于一体的这一特殊角色,有许多接触、观察学生、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机会。学会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尤其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分析学生后,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下列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学生:1、查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2、听取前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情况的介绍;3、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日记等形式,直接获取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想法;4、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并通过个案记录、班主任日志等形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对策,这为后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积极的心育环境
营造积极的心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学校的特色为特征,这种环境是人文化和自然化的有机结合。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进入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为学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心理气氛。我校在本学期搞的五小活动——-“进门读书。
见人问好、如楼轻声、低头拣物、集结有序”,如果在教室、走廊里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等名人佳句,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在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一心灵绎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这小小的板块中闪现。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与家庭、社会联手,为学生营造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毕竟学生的很多的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
活动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见缝插针。用一切时机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纯真的心灵在活动的摇篮中受到陶冶,使心理更健康地发展。
三、在课余交往中进行情感交流
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这可是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绝不会“下课铃声响,马上离课堂,躲进办公室,不闻窗外事”。他会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分钟,与学生一起游戏、闲谈,摸摸他的头,握握他的手、笑一笑,甚至是点点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我!这样,就可以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班曾有一名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平素很少与同学交流,显得孤独,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我利用课余的时间,有意接近这位学生,鼓励他加入集体中去,多交朋友,有不懂的问题问同学或老师。他听了我的话后,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天天吵架,快要过年了,他非常想让爸爸妈妈和好如初,象往常一样和睦相处,一家人过一个愉快的春节。我听后,分别找他的父母做调解工作,告诉他们孩子年龄小,现在很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他的爸爸妈妈在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和好如初了,保证以后不再吵架了。后来,这个学生学习更加勤奋,成绩进步很快。
四、建立通道加强教育
在班中一角,建立“知心信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信箱,然后由班主任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类活动中,可能大量涉及学生的“隐私”因此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坚持为学生保密。同时也可允许学生以书面不署名的形式提出心理健康问题,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个别辅导以“烦恼回收站”为名,鼓励学生倾诉烦恼,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共同商量解决。笔者将“回收站”的烦恼整理归纳后,发现:在接受辅导的14名学生中,为学生成绩不好担忧的有4名,占28%,其中2名作业问题比较突出:为处理不好人际交往关系而不安的有7人,占50%,有4人:1人为长得不高而烦恼,占7%;1人为上课管不住自己而烦恼,占7%:1人为无法面对挫折而烦恼,由此可见,初中学生中,对情感交流需求较大。他们渴望有朋友,有人来倾听他们的心声。这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对于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进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巨大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还要具备千百倍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工作中,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让学生不仅体魄强健,而且心智健康,这样,才不愧“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尤其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分析学生后,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下列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学生:1、查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2、听取前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情况的介绍;3、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日记等形式,直接获取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想法;4、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并通过个案记录、班主任日志等形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对策,这为后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积极的心育环境
营造积极的心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学校的特色为特征,这种环境是人文化和自然化的有机结合。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进入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为学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心理气氛。我校在本学期搞的五小活动——-“进门读书。
见人问好、如楼轻声、低头拣物、集结有序”,如果在教室、走廊里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等名人佳句,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在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一心灵绎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这小小的板块中闪现。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与家庭、社会联手,为学生营造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毕竟学生的很多的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
活动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见缝插针。用一切时机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纯真的心灵在活动的摇篮中受到陶冶,使心理更健康地发展。
三、在课余交往中进行情感交流
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这可是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绝不会“下课铃声响,马上离课堂,躲进办公室,不闻窗外事”。他会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分钟,与学生一起游戏、闲谈,摸摸他的头,握握他的手、笑一笑,甚至是点点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我!这样,就可以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班曾有一名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平素很少与同学交流,显得孤独,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我利用课余的时间,有意接近这位学生,鼓励他加入集体中去,多交朋友,有不懂的问题问同学或老师。他听了我的话后,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天天吵架,快要过年了,他非常想让爸爸妈妈和好如初,象往常一样和睦相处,一家人过一个愉快的春节。我听后,分别找他的父母做调解工作,告诉他们孩子年龄小,现在很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他的爸爸妈妈在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和好如初了,保证以后不再吵架了。后来,这个学生学习更加勤奋,成绩进步很快。
四、建立通道加强教育
在班中一角,建立“知心信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信箱,然后由班主任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类活动中,可能大量涉及学生的“隐私”因此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坚持为学生保密。同时也可允许学生以书面不署名的形式提出心理健康问题,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个别辅导以“烦恼回收站”为名,鼓励学生倾诉烦恼,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共同商量解决。笔者将“回收站”的烦恼整理归纳后,发现:在接受辅导的14名学生中,为学生成绩不好担忧的有4名,占28%,其中2名作业问题比较突出:为处理不好人际交往关系而不安的有7人,占50%,有4人:1人为长得不高而烦恼,占7%;1人为上课管不住自己而烦恼,占7%:1人为无法面对挫折而烦恼,由此可见,初中学生中,对情感交流需求较大。他们渴望有朋友,有人来倾听他们的心声。这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对于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进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巨大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还要具备千百倍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工作中,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让学生不仅体魄强健,而且心智健康,这样,才不愧“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