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作者】 陈 娟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化学科目作为实验性较强的科目,而且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更导致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因此,通过微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简要讲述微课的特征,以期促进初中化学教育事业。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微课;教学;应用
所谓微课。是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变为视频等形式。由于视频较为流畅且信息含量巨大,能够凸显主题,打造趣味课堂,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尤其是化学课这类实验性较强的科目,通过视频可以间接了解到文字的含义,以下是本文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
大多数化学反应存在于微观世界,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足,则难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奥秘。动画视频是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展现于屏幕之中,生动的表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讲解“水分子变化”知识点时,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微观粒子的含义,但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以及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便教材中包含部分图片来大致讲解上述过程,但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通过微课视频演示水分子在电解作用下分离为氢原子以及氧原子,两类原子如何自发结合等内容,令学生看到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又例如:经典的“金箔冲击试验”,尤其造价过于昂贵,教师无法现场演示,因此,通过微课展现出原子内部结构,观察电子的运动轨迹,进而引导学生探索二者的特征。化学抽象性很强,尤其是在学习微观世界时,学生无法亲眼去看到,影响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微观世界,了解分子的运动,是以往枯燥的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是化学中蕴含的知识都能够活起来,在学生眼前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比如在讲解“分子运动”,教师可以利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模拟出一个个小分子扩散运动的画面,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自己发现的生活的分子运动有哪些,强化学生的理解。又比如我们在学习“水的组成”,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水的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仅靠学生自己想象无法真正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用两个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球表示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播放电解水实验的动画,原本紧挨着的氢氧原子在电的作用下,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无数的氢原子聚集成氢分子,无数氧原子聚集成氧分子。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水的组成,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二、实验素材更为全面
虽然初中化学较为简单,但是部分实验依然具备危险性,尤其是硫酸、盐酸等物质具有强腐蚀性,必须在安全环境中开展试验,例如通过红岭测定空气成分时,尤其红磷燃烧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因此,坚决禁止用手触碰以及闻气味,这便导致教师无法在教室开展这类实验。但是,微课的出现解决这一难题,学生通过视频可以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而且保证教室环境不被污染,学生身体不被伤害。又例如:研究氢气爆炸反应,此类实验的危险系数较大,极大可能伤害周边学生,所以无法在教室内开展实验。
三、降低资源限制
部分学校的资源条件有限,因此无法开展资金耗费巨大的实验项目,但是教材内容却将其归为重点。要想弥补上述缺陷,微课教学被提上日程。例如:创造蒸馏水需要蒸馏瓶以及冷凝管等设备,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学校无法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应设备,因而,从微课中了解蒸馏水的获取方式,甚至从中视频旁白中了解蒸馏概念,文字与视频相融合,降低学习难度,更便于理解。又例如:研究乙炔燃烧性质,但是大部分学校缺乏电气焊设备,更难以在课堂中展示,由此,教师可以通过搜集经典的电气焊视频,将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近距离观看实验现象。
四、有助于自主学习和复习
微课的教学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教师愿意花费时间搜集资料,则知识范围以及深度便远超教材。同时,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课程小结,例如:精读内容、略读内容、经典题型、考点归纳等,以此更为科学地划分授课层次。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相应的重难点问题,并附属相应的解答视频,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学有很大帮助。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配备计算机,因此,微课的同步传输功能得到极大挖掘,更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视频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意愿调节播放速度,有助于减轻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部分学生的性格过于内向,缺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勇气,所以微课还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五、优化教学步骤
以往我们化学课都是教师通过黑板进行讲解,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还限制了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一堂课所能展现的知识十分有限,同时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较重。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时,有时因为时间有限,教师都已最简便的框架为学生梳理,学生无法串联之间的联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改变这种教学尴尬,在最有限的时间,通过ppt为学生展现更加清晰细致的知识框架,针对重难点教师无法讲解清晰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强化学生理解,节约上课时间。另外通过计算机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翻看教师讲解的教案,为学生复习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化学离不开做实验,实验可以使学生将理论转化成实践,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一般学校针对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参与,存在较高危险的,教师一般都在讲台上进行试验,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和各种现象。但对于一些存在较高危险性的实验,我们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安全,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试验模拟,解决因限制而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例如在进行稀释硫酸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防止学生因高危化学品而受到伤害。另外,在进行“高锰酸钾制氧”实验中,教师可以实现播放试管朝下而导致的爆炸,使学生在做实验中更加警醒,防止意外的出现。
结语
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全新的微课教学手段被提出,不仅有助于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令学生可以间接学习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内容,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微课与课堂授课的差异,未来应构建信息化学课堂,以期加强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生动.浅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2):154-155.
[2]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0-41.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微课;教学;应用
所谓微课。是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变为视频等形式。由于视频较为流畅且信息含量巨大,能够凸显主题,打造趣味课堂,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尤其是化学课这类实验性较强的科目,通过视频可以间接了解到文字的含义,以下是本文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
大多数化学反应存在于微观世界,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足,则难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奥秘。动画视频是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展现于屏幕之中,生动的表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讲解“水分子变化”知识点时,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微观粒子的含义,但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以及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便教材中包含部分图片来大致讲解上述过程,但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通过微课视频演示水分子在电解作用下分离为氢原子以及氧原子,两类原子如何自发结合等内容,令学生看到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又例如:经典的“金箔冲击试验”,尤其造价过于昂贵,教师无法现场演示,因此,通过微课展现出原子内部结构,观察电子的运动轨迹,进而引导学生探索二者的特征。化学抽象性很强,尤其是在学习微观世界时,学生无法亲眼去看到,影响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微观世界,了解分子的运动,是以往枯燥的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是化学中蕴含的知识都能够活起来,在学生眼前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比如在讲解“分子运动”,教师可以利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模拟出一个个小分子扩散运动的画面,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自己发现的生活的分子运动有哪些,强化学生的理解。又比如我们在学习“水的组成”,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水的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仅靠学生自己想象无法真正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用两个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球表示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播放电解水实验的动画,原本紧挨着的氢氧原子在电的作用下,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无数的氢原子聚集成氢分子,无数氧原子聚集成氧分子。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水的组成,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二、实验素材更为全面
虽然初中化学较为简单,但是部分实验依然具备危险性,尤其是硫酸、盐酸等物质具有强腐蚀性,必须在安全环境中开展试验,例如通过红岭测定空气成分时,尤其红磷燃烧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因此,坚决禁止用手触碰以及闻气味,这便导致教师无法在教室开展这类实验。但是,微课的出现解决这一难题,学生通过视频可以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而且保证教室环境不被污染,学生身体不被伤害。又例如:研究氢气爆炸反应,此类实验的危险系数较大,极大可能伤害周边学生,所以无法在教室内开展实验。
三、降低资源限制
部分学校的资源条件有限,因此无法开展资金耗费巨大的实验项目,但是教材内容却将其归为重点。要想弥补上述缺陷,微课教学被提上日程。例如:创造蒸馏水需要蒸馏瓶以及冷凝管等设备,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学校无法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应设备,因而,从微课中了解蒸馏水的获取方式,甚至从中视频旁白中了解蒸馏概念,文字与视频相融合,降低学习难度,更便于理解。又例如:研究乙炔燃烧性质,但是大部分学校缺乏电气焊设备,更难以在课堂中展示,由此,教师可以通过搜集经典的电气焊视频,将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近距离观看实验现象。
四、有助于自主学习和复习
微课的教学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教师愿意花费时间搜集资料,则知识范围以及深度便远超教材。同时,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课程小结,例如:精读内容、略读内容、经典题型、考点归纳等,以此更为科学地划分授课层次。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相应的重难点问题,并附属相应的解答视频,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学有很大帮助。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配备计算机,因此,微课的同步传输功能得到极大挖掘,更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视频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意愿调节播放速度,有助于减轻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部分学生的性格过于内向,缺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勇气,所以微课还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五、优化教学步骤
以往我们化学课都是教师通过黑板进行讲解,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还限制了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一堂课所能展现的知识十分有限,同时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较重。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时,有时因为时间有限,教师都已最简便的框架为学生梳理,学生无法串联之间的联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改变这种教学尴尬,在最有限的时间,通过ppt为学生展现更加清晰细致的知识框架,针对重难点教师无法讲解清晰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强化学生理解,节约上课时间。另外通过计算机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翻看教师讲解的教案,为学生复习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化学离不开做实验,实验可以使学生将理论转化成实践,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一般学校针对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参与,存在较高危险的,教师一般都在讲台上进行试验,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和各种现象。但对于一些存在较高危险性的实验,我们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安全,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试验模拟,解决因限制而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例如在进行稀释硫酸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防止学生因高危化学品而受到伤害。另外,在进行“高锰酸钾制氧”实验中,教师可以实现播放试管朝下而导致的爆炸,使学生在做实验中更加警醒,防止意外的出现。
结语
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全新的微课教学手段被提出,不仅有助于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令学生可以间接学习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内容,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微课与课堂授课的差异,未来应构建信息化学课堂,以期加强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生动.浅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2):154-155.
[2]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