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做有爱的点灯人,行有温度的教育
【作者】 翁宇衡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96岁高龄教育者潘其华曾这样说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会给生活带来无限乐趣与温暖。”这是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
教育,本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已快度过四个年头,作为辅导员,不光是教学工作,更多的是围绕着学生在转。最近悦读《正面管教》,深受感染和启发,于是推荐给几位家长阅读,几位家长朋友也感受颇多。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既不惩罚学生,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即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感、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受益终身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让孩子获得这种能力,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等。
“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
下面是我在班级教育工作实践中经历的一个故事。
冯某某,8岁,机灵聪明,接受能力强,能言善辦,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该学生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行为习惯很差,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自己不听课还干扰别人。上课爱接嘴,几乎是听一半玩一半;下课爱打闹,而且从不正视自己的问题,总是先说别人的问题,比较典型的自私自利。
而他在家和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父母面前爱撒娇。他的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一年中很少有回来的机会,回来时“疼他”得不得了。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对父母常常不是这样的。他的妈妈说:“老师,当初生他的时候,大出血,生他和养他,真的是很不容易。”身为男生,在妈妈面前又嗲又撒娇,对于自己错误永远都有“理由”解释。在班上,打闹的有他,欺负同学的有他,背后搞小动作违反班规的有他,抄作业的也有他,当我与他聊时,他还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为了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及时从同学、老师、父母那里深入地了解情况,知道了其实他是因为缺少关爱,想利用一些奇异动作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有时才讲过的问题,他下课立刻又故意凑到你跟前,再重新问一次。学习成绩也是忽高忽低,他的妈妈对于管教他,使出了浑身解数,骂也骂过,打也打过,惩罚过,还有几次他都把他的妈妈气哭了,但是起效依旧不大。
在这学期,我们家校携手、全班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给他一次认真思考的机会,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教育,让他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妈妈为了他的所有包容及付出,约法三章,进步有奖励,上课时对他再多些注意,适当鼓励,不急不躁……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虽然上课偶尔还会开小差,但绝大部分时间能认真听讲,发言也较以往积极,而且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看到他的进步,老师、家长、同学都很开心,对他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画画很认真,劳动很认真,这些在平时可能容易被忽略,虽然在这些日常改变的过程中,他也偶尔会出现以前的坏习惯,但是听话乖巧的周期正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的妈妈在放学接孩子时,与我交流他最近在家的良好渐变行为,对我说:“老师,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我是一个急性子,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一直坚信‘棍棒之下出好人’,但通常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效果是负面的。气得不行,有时候还在心中默念三遍‘亲生的’,我应该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用积极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孩子的问题,也许需要一些时间,一些耐心,多和他沟通交流,要着眼他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但这些都需要去付出,和孩子一起努力,一同进步。”
家校沟通及时,会擦出大火花。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不管家长还是教师,都在这条路上探索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家长和老师携手探索,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才能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书中的内容只是提供一个借鉴的方向,我们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思考,用自己的行动成长为一名幸福的点灯人,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暖和幸福。
教育,本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已快度过四个年头,作为辅导员,不光是教学工作,更多的是围绕着学生在转。最近悦读《正面管教》,深受感染和启发,于是推荐给几位家长阅读,几位家长朋友也感受颇多。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既不惩罚学生,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即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感、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受益终身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让孩子获得这种能力,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等。
“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
下面是我在班级教育工作实践中经历的一个故事。
冯某某,8岁,机灵聪明,接受能力强,能言善辦,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该学生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行为习惯很差,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自己不听课还干扰别人。上课爱接嘴,几乎是听一半玩一半;下课爱打闹,而且从不正视自己的问题,总是先说别人的问题,比较典型的自私自利。
而他在家和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父母面前爱撒娇。他的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一年中很少有回来的机会,回来时“疼他”得不得了。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对父母常常不是这样的。他的妈妈说:“老师,当初生他的时候,大出血,生他和养他,真的是很不容易。”身为男生,在妈妈面前又嗲又撒娇,对于自己错误永远都有“理由”解释。在班上,打闹的有他,欺负同学的有他,背后搞小动作违反班规的有他,抄作业的也有他,当我与他聊时,他还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为了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及时从同学、老师、父母那里深入地了解情况,知道了其实他是因为缺少关爱,想利用一些奇异动作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有时才讲过的问题,他下课立刻又故意凑到你跟前,再重新问一次。学习成绩也是忽高忽低,他的妈妈对于管教他,使出了浑身解数,骂也骂过,打也打过,惩罚过,还有几次他都把他的妈妈气哭了,但是起效依旧不大。
在这学期,我们家校携手、全班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给他一次认真思考的机会,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教育,让他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妈妈为了他的所有包容及付出,约法三章,进步有奖励,上课时对他再多些注意,适当鼓励,不急不躁……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虽然上课偶尔还会开小差,但绝大部分时间能认真听讲,发言也较以往积极,而且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看到他的进步,老师、家长、同学都很开心,对他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画画很认真,劳动很认真,这些在平时可能容易被忽略,虽然在这些日常改变的过程中,他也偶尔会出现以前的坏习惯,但是听话乖巧的周期正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的妈妈在放学接孩子时,与我交流他最近在家的良好渐变行为,对我说:“老师,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我是一个急性子,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一直坚信‘棍棒之下出好人’,但通常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效果是负面的。气得不行,有时候还在心中默念三遍‘亲生的’,我应该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用积极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孩子的问题,也许需要一些时间,一些耐心,多和他沟通交流,要着眼他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但这些都需要去付出,和孩子一起努力,一同进步。”
家校沟通及时,会擦出大火花。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不管家长还是教师,都在这条路上探索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家长和老师携手探索,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才能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书中的内容只是提供一个借鉴的方向,我们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思考,用自己的行动成长为一名幸福的点灯人,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