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

【作者】 图尔荪尼亚孜·艾合麦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学生在青春期早期,叛逆的风险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采取激励策略,利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要注重惯着素质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养成更多顺应新时期发展的优秀品质。德为人之本,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不仅对于个人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更是意义非凡。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需要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诸多问题,更需要承担较大的升学压力,初中班主任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德育工作,促使学生身心平稳发展,引导学生思想品质、知识技能等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良好发展夯实基础。
  1、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13-16岁这期间,学生内心有强烈的好奇心,常常被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懵懵懂懂,性格比较自我叛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要学会如何做人,掌握更多的技能,分数只是一时的,而培养学生的人格才是教育根本。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融入德育教育,举办多样性与德育相关的活动,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也许一个很小的事情就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全方面了解加强思想道德观念,认真学习,能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促进学生今后全面成长与发展。
  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主要是当下初中班主任对德育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少数开展德育教育也未能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长久以来,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从而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三观还没有稳定树立,所以班主任如若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可能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班主任往往和学生无法及时交流,致使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情况不了解,从而大幅度降低教学质量,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越发僵硬。目前,许多初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能及时有效交流,促使班主任无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进而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时常出现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研究
  3.1 强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建设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影响初中生参与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影响学校道德建设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好班主任的带头作用,认真研读师德的内容,从而使自身的修养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为创建有效的德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多安排一些班级的活动,比如举办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会等,让班主任们积极参与,既可以提升德育的重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提升德育的质量。
  3.2 营造良好氛围,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过程,需要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以游戏、班会、问答等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学习班主任的优秀品质;但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工作内容,从而忽略了德育教学的作用,需要教师及时纠正此观念,充分发挥此课题的教学优势,不断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在游戏中找寻德育课堂的生动乐趣所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成为“榜样”,在群体效应下,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从道德依从阶段转化为认同阶段,再最终将其内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际上能够有效促进班级建设,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形成共同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班风,搭建友好合作学习的桥梁。而班级“变好”之后,在另一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接纳度,推进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将班主任的想法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获得德育知识,提高道德素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3 加强家校联动,提高德育成效
  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家长的全力参与,学生抛开在学校的时间,便是与家庭相陪伴的时光,家长对自家孩子的德育意识的形成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现今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对孩子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教师的单方面实施,不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形成。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一个良好的联系状态,随着当下时代的进步与快速的发展,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设备与家长进行积极的联系,建立班级家长群。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群里发布有关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容易与家长产生隔阂感,教师可以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分析学生的情绪消极原因,帮助家长有效改善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些家长会认为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沟通少了距离,教师可以举办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普及德育相关的重要知识,从而让家长在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可以与教师形成合力教育共同形成统一的德育体系,从而有效促进初中学生多方面发展。
  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积极将德育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活动之中,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教学模式,通过动态的视野观察学生的思想情感反馈,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过程,不间断渗透德育理念,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从而保障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始终处于正确的方向,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峰.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9(40):11-12.
  [2]胡波.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