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读《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专业发展指南》 对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启示
【作者】 袁运新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福田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研制度和教研队伍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在以往的教研工作中更多的是教学的监督和指导,而在新课程的开展当中教研工作需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更加符合社会未来发展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研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以及极强的专业能力,深入教学活动,引入先进理论和成果,更好地承担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责任。
关键词:教研工作;小学教学;数学教学
目前,部分教研员责任意识淡薄,不能深入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指导、评价,更无法及时更新观念,指导教师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的工作内容有了新的标准,因此教研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更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教研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要求、专业素养构成和专业发展策略等角度,为教研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开展教研活动,做好专业规划提供了行动指南,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教研员可依该书的观点,精进科研、指导、实践能力,满足教研需求,创新教研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责任。
1、打磨课例,提升指导能力
由于教研员对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研工作人员首先要掌握教学活动过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指导。部分教师入行不久,教学方法和手段还不成熟,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而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不能紧紧跟随时代脚步,教学观念趋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教研员作为“教师的教师”,可以通过课例,指导教师对当前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完善。课例立足于实际教学内容,综合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经验,又由教研员等人员以先进的教学眼光和发展成果进行完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研员应该发挥自身推广优势,指导教师进行总结提炼,同时推动创新改革。
例如:《可能性》一课,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有的教师让学生分组活动,为每个小组安排了掷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活动内容丰富,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难免分身乏术,不能兼顾到每个小组。有的教师只以摸球为例,为每个小组布置了不同的探究任务,如从箱中摸中红色、蓝色、黄色的球的概率等。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跨组合作,生发出额外的探究任务,如摸中非黄色球的概率等。教师还为学生分发了统计表格,方便学生记录总结。教研员可以汲取各个教师教学的成功经验,打磨课例,并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推广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
2、注重学生和教师需求,提升实践能力
相比于一线教师,教研员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念和技能更加专业,那么为了能够做到及时作出教学改革与规划就需要教研员能够深入到教学基层。但是,部分教研员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导致教研成果失去了实际指导和操作意义,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因此教研员应当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实践来制定教学指导和教学改革意见,使教学过程能够高度符合教学要求。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以多元化的观念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保障课堂效率和教学秩序。
例如;《轴对称和平移》一课,涉及到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轴对称和平移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有些教师和教研员,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照本宣科,通过图片,列举了大量的轴对称和平移现象,降低了课堂效率,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辅助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感受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建筑物,找出轴对称和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些教学方法,也都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取舍。
3、活用信息技术,提升科研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专业发展指南》一书,不仅设立单章讲解网络教研的组织与管理,在其他章节中,也强调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研活动中的重要功用。教研员在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科研效率,精简科研形式,灵活采用信息技术,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教研员可以在线上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通过线上会议,定期交流经验,分享资源。教研员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微课,用碎片化、精简化的形式,为学生的正式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学生也可以利用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例如:《图形的运动》一课,教研员可以让教师通过动画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图形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的情境图,以七巧板作为范例,启发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或微课形式,为学生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立体地感知图形的运动。教师还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钟表指针、树木阴影、风车扇叶等事物的运动,鼓励学生多多发现日常生活中图形运动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研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更好地推动国家基础教育的建设。教研员应该改变思维模式,丰富实践经验,推广教学成果,传播教学经验,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教研员应该钻研课例设计的艺术,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并且更新教研观念,创新教研手段,活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指导、实践、科研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平.着力教研能力建设 推进教研工作转型[J].基础教育课程,2015,0(6):28-30
[2]花文凤.新时代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及相关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4):3-8
关键词:教研工作;小学教学;数学教学
目前,部分教研员责任意识淡薄,不能深入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指导、评价,更无法及时更新观念,指导教师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的工作内容有了新的标准,因此教研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更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教研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要求、专业素养构成和专业发展策略等角度,为教研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开展教研活动,做好专业规划提供了行动指南,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教研员可依该书的观点,精进科研、指导、实践能力,满足教研需求,创新教研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责任。
1、打磨课例,提升指导能力
由于教研员对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研工作人员首先要掌握教学活动过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指导。部分教师入行不久,教学方法和手段还不成熟,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而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不能紧紧跟随时代脚步,教学观念趋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教研员作为“教师的教师”,可以通过课例,指导教师对当前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完善。课例立足于实际教学内容,综合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经验,又由教研员等人员以先进的教学眼光和发展成果进行完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研员应该发挥自身推广优势,指导教师进行总结提炼,同时推动创新改革。
例如:《可能性》一课,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有的教师让学生分组活动,为每个小组安排了掷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活动内容丰富,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难免分身乏术,不能兼顾到每个小组。有的教师只以摸球为例,为每个小组布置了不同的探究任务,如从箱中摸中红色、蓝色、黄色的球的概率等。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跨组合作,生发出额外的探究任务,如摸中非黄色球的概率等。教师还为学生分发了统计表格,方便学生记录总结。教研员可以汲取各个教师教学的成功经验,打磨课例,并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推广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
2、注重学生和教师需求,提升实践能力
相比于一线教师,教研员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念和技能更加专业,那么为了能够做到及时作出教学改革与规划就需要教研员能够深入到教学基层。但是,部分教研员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导致教研成果失去了实际指导和操作意义,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因此教研员应当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实践来制定教学指导和教学改革意见,使教学过程能够高度符合教学要求。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以多元化的观念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保障课堂效率和教学秩序。
例如;《轴对称和平移》一课,涉及到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轴对称和平移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有些教师和教研员,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照本宣科,通过图片,列举了大量的轴对称和平移现象,降低了课堂效率,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辅助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感受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建筑物,找出轴对称和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些教学方法,也都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取舍。
3、活用信息技术,提升科研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专业发展指南》一书,不仅设立单章讲解网络教研的组织与管理,在其他章节中,也强调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研活动中的重要功用。教研员在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科研效率,精简科研形式,灵活采用信息技术,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教研员可以在线上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通过线上会议,定期交流经验,分享资源。教研员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微课,用碎片化、精简化的形式,为学生的正式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学生也可以利用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例如:《图形的运动》一课,教研员可以让教师通过动画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图形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的情境图,以七巧板作为范例,启发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或微课形式,为学生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立体地感知图形的运动。教师还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钟表指针、树木阴影、风车扇叶等事物的运动,鼓励学生多多发现日常生活中图形运动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研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更好地推动国家基础教育的建设。教研员应该改变思维模式,丰富实践经验,推广教学成果,传播教学经验,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教研员应该钻研课例设计的艺术,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并且更新教研观念,创新教研手段,活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指导、实践、科研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平.着力教研能力建设 推进教研工作转型[J].基础教育课程,2015,0(6):28-30
[2]花文凤.新时代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及相关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