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中学英语学习心理优势

【作者】 骆 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学习英语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学好英语对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大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以前教师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只与其智力发展水平有关,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考虑。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恰当地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并将其优化成为心理优势,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把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促进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心理障碍;心理优势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者自身的动机、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通过影响其心理状态而影响学习效果。目前,不少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已成为改善中学生学习状况,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习进步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迫切需要。这里主要总结分析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探索培养中学生心理优势的办法。
  一、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心理学家山光内哉认为,学习是由过去的经验而获得,它不依赖于暂时的疾病、疲劳或药物等的心身状态的变化,而是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的可能性变化。20世纪60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中出现了课程教学过程的分支学科——教学心理学。刘小红在2002 (S2)的《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上发表的《浅析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文中指出作为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外,极其重要的是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要研究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潘菽教授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第385至388页分析了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心理因素包括态度、性格、注意力、思维及心智活动等。徐胜三在《中学教育心理学》中第29至34页把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概括为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因素。
  二、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对于影响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我国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吴增强著《学习心理辅导》一书中第6页列出了由陈华山等人对上海市4649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十大心理问题:学习动机不正、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社交退缩。李俊兰在2005年第19期《科技信息》上发表《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一文中把学习障碍按照学生的具体表现分为迟钝型、懒惰型、自卑型、反抗型以及自我中心型。谢娜、夏炎青在2005年第2期的《阜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科版)》的《英语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及消除》一文中把学习的心理障碍分为两类:一是一般心理障碍即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意志和毅力,总认为难、学习者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存在一定的学习自卑、学习焦虑等;二是英语课堂上的心理障碍,它是一般心理障碍在课堂上的集体表现,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英语教师不满、人际矛盾等。经过归纳总结,我发现影响中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兴趣的缺乏、学习动机不够、学习情感态度的偏差。种种心理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效果,阻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沟通,阻碍学习者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
  三、学习心理障碍的消除:心理优势的培养
  心理优势理论从1982年首次公开提出,前后经历20多年。张思忠“心理优势理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强调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心理优势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蒋洪波在《学习潜能开发导论》一书中第183页指出克服障碍应该克服包括胆怯,自卑、犹豫迟疑这样的内部障碍。曹艺在2001年第6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上的《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一文中提出三种办法:激发学习兴趣、适当集中,加强指导,树立信心、因材施教,消除差异,培养心理优势。陈萍在2007年第3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上的《培养心理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中从英语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培养学生心理优势的五个影响因素:(1)突出重点,推动全面;(2)扬长避短;(3)排除障碍;(4)消除两极分化;(5)不断看到胜利成果。朱纯在《外语教学心理学》中第329至341页指出应该力图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冯冬菊在2006年第12期的《安徽教育》上发表的《浅谈英语学习中心理优势的培养》中谈及突破难点、创造机会、扬长避短、引导学生由“失败定式”向“心理优势”转化的几种办法。
  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索,知道学习过程中那些因素在起着促进作用,哪些因素又导致障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英语学习做出特殊处理,扬长避短。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心理障碍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切实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培养心理优势,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当然,学生的心理优势的培养只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这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通力合作,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Cable, R.K.1989.Instrument Development in the Affective Domain. Kiuneer:nijhoff publishing. 卢家梅.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 1993.
  [2]Williams,M & Burden,R.L.2000.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3]常桂兰. 影响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 . 江西教育. 2001(03).
  [4]韩进之. 教育心理学纲要[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刘小红. 浅析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J]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S2).
  [6]阮发庆. 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J]. 中小学英语, 1999.3-4.
  [7]司文删. 非智力因素与小学教学[J].零陵学院学报, 2003.4.
  [8]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38.
  [9]孙清萍. 情感教育: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课题[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7.4.
  [10]山光内哉, 李蔚等译. 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 杭州: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11]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95-135.
  [12]王平. 谈中学英语课堂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J]. 教学月刊.2004.
  [13]夏艺. 试论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J].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95-135.
  [14]徐启富,万晓艳. 谈城郊中学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 J].基础外语教学研究.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