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策略

【作者】 蒋小庆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施有效教学目的就是要提高主阵地育人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能快速提高运用数学这门工具的实践能力。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巧设情境教学、灵活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等途径进行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中,推行高效的课堂教学,使课堂这个主阵地有有更好地育人效应,是我们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广大老师孜孜以求的工作。但是,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效呢?这可能是个“仁者见仁”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各行其施”的想当然的现象,其效能问题值得探究。新课改作为一种尝试性实践,很多都只能探索进行,到底效率高不高?只有我们教师自身才能做纵向比较。因为教学效率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我们要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就必须强化自我策略创新,在前后对比中进行总结反思,才能更出更好的实践策略来。对此,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许多的尝试。
  一、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设导入情境
  一个成功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融合。老师的教学在学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笔者以为,要提高效率,提升课堂育人质量,必须从对课本的各个内容细节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把握;只有把知识掌握在自己的心中,重难点明确,才能把这些知识嚼烂揉碎优化组合,以新的呈现方式出现在学生视听中。否则,还只能作搬运工,照本宣科。至于要怎样去教,要怎样去学习,在其施教者心中就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新课改倡导要把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学生所经历的人生体验联系起来,是基于学生数学现实施教的最好做法,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在实施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而在设计时又要突出一个重点环节的设计,那就是导入环节,成功在于起点的良好奠基。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旦一个小孩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去追求,去探究。基于这种观察所得,我们在导入这个起始环节就要以营造课堂氛围为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目标而创设导入情境,引进新鲜知识,突出生活化,让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学新知识。在数学教育实施中,我们发现,凡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生互动环节中的学生都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其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都是非常强的,其数学素养迅速提高的可能性也较其他学生要高得多。所以,在课堂实施中,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让学生向主动学习转变,成为“我要学”,这样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就有了良好的人脉支持。
  二、在实施上既要灵活教学方式又要更新手段
  教师要想获得教学实施的高效率,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不能因循守旧,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尤其要避免“口口相传”、“满堂灌”,让他们陷入消极接受的境地。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其主体性去探究数学的示知领域。这意味着,在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掌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我们应该再思考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乐学、好学这个常态化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他们的学识较低,经历不丰,他们的接受能力也较差,抽象思维能力更是明显不足,他们学数学知识很难在离开老师的指导引领而获取。特别小学中低段学生,更要求老师们在实施上注重教法,研究学法。教学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教材,在不同的年级中应有不同的教学处理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内容和学情实际)来选用;不能勉强一概而论,也不能“借”别人的经验照搬实践,即使同一内容施教,也不能直接套用。只有基于学情的施教方式才能与自班学习情况相适应,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好的教学方式还需要配合好的实施手段才能使教学效率提高迅速变成惠人现实。随着“班班通”落实,各个班上都有现代设备——智能教学一体机(或者类似于这样的设备),其作为形象化工具,有着强大的创设激趣情境和化抽象为具象的表现能力,我们在提效追寻的路上一定要此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使其为我们预期实现插翅添翼。
  三、在强化数学实践过程中促进知识内化
  随着2021版新课标的出台,小学数学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开启远航行动,不再以我们习惯的“三维目标”为总目标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四项来表述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在这样的新课标中,“实践”一词频繁出现在其中,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前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数学学习实践成为了其中的响亮的号召。而且还特地以“综合与实践”的名称与数学教学的其他内容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接下来的新课标实施是多么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实践。因此,在针对数学这门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施,我们就要把强化数学实践作为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实践应用,而提高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也应该是通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实际操作来实现。新知传授完并不等于学生就掌握了,内化了,还需要我们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去经历用的实践。只能用才是使学生知识尽快内化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应强化巩固的学以致用。
  总之,作为新课标践行者在探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策略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去探索,不能想当然,有效的实践策略是有章可循的,而内容和学情是最大依据。这一点,我们务必注意。
  参考文献:
  [1]章利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学园,2020年。
  [2]谢春梅,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方法探析[J].教育科学,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