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 宋小兰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余家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实施,具有让学生获得更理想数学教育的教学意义,是我们达成教学目标的良好策略。本文探讨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施教的意义和具体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意义;实践
  情境创设是新课改推进中获得的一种具有提效功能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而创设的情境往往集趣味性、情境性和诱思性于一体,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能提高教学实效性,故而受到诸多教师青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也是由来已久的事,其已被证明,只要科学合理的创设,其教学意义是很大的,能帮助我们拓展教育宽度,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说是我们落实新课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在实践中,个别教师为“情境而情境”,不但效率不高,反而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羁绊”。这虽然可能是认识不足所致,作为教育人的活动,我们希望尽可能要有实效。
  一、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
  不同情境,效果不同。情境种类很多,决定了其作用也有很多。大抵归类,具有下面几个作用。
  (一)利于引导学生开掘知识来龙去脉。情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生成的背景下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具有现实性。在没有创设情境来辅助的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现成的结论而不是探索式的发现。这种突如其来的知识接触,学生怎么会有相应的潜在知识来铺垫,是不利于学生接受建构的。因为他们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知识的学习意义以及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路径,所以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发展。而创设情境施教,发现与探索成为学生求知路径的重要方式,而情境就为他们达成这种效果而提供了引导学生开掘知识来龙去脉的重要平台。而且,有效的情境还可以为我们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模拟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在直观化中更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多媒体情境的出现,更利于发掘出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发求知欲产生。这是创设教学情境实施的重要目的,情境的“激趣性”是其首要功能,在教学中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而在缺乏教学情境助力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无精打采,即使教师说得口干和舌燥,他们依然不能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教学话资上。因为现成的结论学习不需要思维开动,而且知识也不具有诱惑力。所以常常不能让人产生探究兴趣。即使有某种智力参与,在设定的路径上其教学意义也不大。没有问题诱思或激趣的教学不可能会激发学生寻求知识的强烈愿望的产生,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佯装以应付。因此,一些教师必须就不得不去探寻的新的举措,而创设情境便应运而来,其既能激趣,催发动机,又能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和诱思性。
  (三)引发情感共鸣,促进情感体验。创设情境以施教还可以起到促进学生体验生成,让他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创设以学习为追求的情境,不仅可激趣诱思,还能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实现教与学的生活化。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就要克服那种只讲知识、只学知识的纯理论方式的学习,那种认知没有需求作动力支撑,很容易将学习转变为一种苦差,使学生无法有良好的情感体验。相反,创设合适有效的情境却能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促使他们积极学,有较强的主体性。
  二、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具体实践
  创设情境教学首要前提就是找到合适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实物、媒体,也可以是语言,在内容上可以是故事、生活事例等。到底选哪种,需要结合内容而思考。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学与乐相伴是“乐之者”才具有的特征,要使“知之者”成为“乐之者”当中还差较浓兴趣培养这一步。而创设趣味性情境,其目的直指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使之形成内驱,在强烈的动机驱动下产生“我要学”之需,故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践告诉我们,以趣味性知识为载体创设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目光增强注意力,还可以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催发探究心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小学生心理实际和数学内容实际,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藏的知识趣味性,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出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来,以便使教有良好的氛围和平台助力。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是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依托,是学生感到受数学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有效平台。对于源于生活的数学这门学科教学,新课标一再强调生活化实施的意义,其要求他们应加强教与学的生活联系,使脱离了生活的数学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而显得有生命,有意义,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实用性而信心满满地学习。而创设生活化情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唤醒学生潜在的生活经验,激活他们“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有着较好的数学现实作铺垫来建构内化新知。这就是我们创设生活化情境施教的重要目的。
  (三)创设挑战性情境。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实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重要倡导,他认为这是引导学生发展智慧的有效方式。而创设挑战性情境,就是应这一思想而展开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分析不情,既要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又要注重学生思维现实。这样才能创设出具有“跳一跳”的不拔高的挑战性情境来。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不同载体如讲故事、放音乐、用实物等都可以创设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来。但不论哪种情境,我们都要注重实效性,防止华而不实,影响注意力集中的情境来。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实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终极理想。
  参考文献:
  [1]张亚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浅谈[J].教育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