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提升分析
【作者】 徐建国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机械基础》学科教育是机械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高质高效教学,各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因素导致教学实效性不足。面对这些情况,中职学校需正视机械基础的教学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实效性。
一、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学习、机械技术掌握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还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衔接的作用,因此需要学生对该课程进行高质学习。而该课程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内容实施较为抽象,且对实践性要求也较高,学生在对该课程的学习中,往往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等情况,这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社会对人才要求也更加严格,而想要更好地实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满足,学校就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好教学改革,提升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教学方法待改进
机械基础具有显著的课程特点,它和很多学科不同,不仅包括很多理论知识,还涉及实践经验和与实际结合的内容。在教学期间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将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与交流,对学生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造成消极影响,进而降低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教学期间,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目前,我国职教发展迅速,中职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这使中职学校在把控学生整体素质上出现下降的情况。一些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在学习中,因为课程较枯燥和抽象,进而在学习期间会存在抵触和积极性不足等问题,这就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系下,社会各个阶层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较低的认可度,且其学校生源主要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对中职学校选择中存在被动的情况,进而还会将这种情绪反映到他们的课程学习中,在学习期间主动性普遍存在不足,且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而这势必降低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条件需要完善
在机械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想要提升教学实效性,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内容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效果,对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的课程教材进行分析,教材内容还普遍存在滞后性,未根据时代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更新,这对教学实效性也会产生影响。同时,部分中职学校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中还存在不足,对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没有充分引入,很多教学活动并不能借助现代化技术来实现,因此这也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升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细化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因为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盲目性,并不能够实现对课程知识点系统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教师就可以细化教学内容,对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明确,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清晰认识,并指导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比如,在对“带传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相关带轮动画或者图片的展示,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促进学生对其机构的深入认识,然后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带传动的结构组成?”“带传动的原理?”“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等,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按照知识要点和目标层层递进,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掌握。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不足,而想要实现对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教师就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对“轮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法开展教学,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大家在坐汽车的时候,行进途中司机会对挡杆不断拨动,而挡杆位置在不断变化中,汽车行驶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化呈现,通过动画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
(三)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在机械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密切关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需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开展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进行“螺纹连接”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教学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他们对不同螺纹的连接件以及被连接件实施装配,促进学生对螺纹的连接特点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解;在对“铰链四杆机构”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知识内容十分抽象,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简易性铰链四杆的机构,再让学生根据不同铰链四杆的机构类型与运动的原理,借助教具机构对相关知识点实施探索,让他们演示、讨论并分析,促进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另外,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注重校内外实训课程的指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借助先进技术,强化课后巩固。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课后巩固是重要的环节,对提升教学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借助先进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在课后,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布置相关练习和测试,让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教师也能够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进而针对性地对后续教学工作的进行改进。在课后的线下巩固中,可以向学生布置实践类的学习任务,促进课后实践活动针对性开展。如完成对齿轮轮系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观察和分析齿轮传动的机构、各对齿轮啮合和对车床的主轴转速产生的影响”实践任务,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实践探索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较低,因此教师需要正视机械基础教学的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一、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学习、机械技术掌握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还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衔接的作用,因此需要学生对该课程进行高质学习。而该课程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内容实施较为抽象,且对实践性要求也较高,学生在对该课程的学习中,往往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等情况,这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社会对人才要求也更加严格,而想要更好地实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满足,学校就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好教学改革,提升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教学方法待改进
机械基础具有显著的课程特点,它和很多学科不同,不仅包括很多理论知识,还涉及实践经验和与实际结合的内容。在教学期间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将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与交流,对学生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造成消极影响,进而降低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教学期间,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目前,我国职教发展迅速,中职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这使中职学校在把控学生整体素质上出现下降的情况。一些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在学习中,因为课程较枯燥和抽象,进而在学习期间会存在抵触和积极性不足等问题,这就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系下,社会各个阶层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较低的认可度,且其学校生源主要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对中职学校选择中存在被动的情况,进而还会将这种情绪反映到他们的课程学习中,在学习期间主动性普遍存在不足,且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而这势必降低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条件需要完善
在机械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想要提升教学实效性,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内容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效果,对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的课程教材进行分析,教材内容还普遍存在滞后性,未根据时代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更新,这对教学实效性也会产生影响。同时,部分中职学校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中还存在不足,对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没有充分引入,很多教学活动并不能借助现代化技术来实现,因此这也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升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细化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因为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盲目性,并不能够实现对课程知识点系统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教师就可以细化教学内容,对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明确,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清晰认识,并指导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比如,在对“带传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相关带轮动画或者图片的展示,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促进学生对其机构的深入认识,然后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带传动的结构组成?”“带传动的原理?”“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等,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按照知识要点和目标层层递进,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掌握。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不足,而想要实现对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教师就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对“轮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法开展教学,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大家在坐汽车的时候,行进途中司机会对挡杆不断拨动,而挡杆位置在不断变化中,汽车行驶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化呈现,通过动画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
(三)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在机械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密切关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需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开展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进行“螺纹连接”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教学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他们对不同螺纹的连接件以及被连接件实施装配,促进学生对螺纹的连接特点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解;在对“铰链四杆机构”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知识内容十分抽象,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简易性铰链四杆的机构,再让学生根据不同铰链四杆的机构类型与运动的原理,借助教具机构对相关知识点实施探索,让他们演示、讨论并分析,促进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另外,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注重校内外实训课程的指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借助先进技术,强化课后巩固。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课后巩固是重要的环节,对提升教学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借助先进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在课后,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布置相关练习和测试,让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教师也能够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进而针对性地对后续教学工作的进行改进。在课后的线下巩固中,可以向学生布置实践类的学习任务,促进课后实践活动针对性开展。如完成对齿轮轮系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观察和分析齿轮传动的机构、各对齿轮啮合和对车床的主轴转速产生的影响”实践任务,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实践探索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较低,因此教师需要正视机械基础教学的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