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谢 萍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接生活展开数学教学,能够创设更多实践性学习契机,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内化。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化教学的结合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到数学知识点。数学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交流探讨能力的学科,生活化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数学与生活化教学进行结合能够将数学知识点整理的更加人性化,学生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中职数学教师们也在不断优化着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们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地激发,要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数学和知识间的联系,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于强化生活认知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加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1、中职数学领域的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数学课堂意味着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知识的起源和产生,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解。教育策略可以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感觉与数学接近,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在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一种机械教学方法来无聊地讲解数学教科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影响,进而丧失了对数学课程的主动性和兴趣。生活化数学课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有趣,从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数学知识,将数学问题带出日常生活,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魅力和质量。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中职学校以生活为导向的数学教学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生活特点,丰富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效率,更好地发现学生,教给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研究。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2、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 通过生活化方式引入课程。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避免生硬的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应当采取部分有效、趣味的方法导入课程。比如,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围绕“任意角概念”课程内容开展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妨在教学内容中引入部分生活化事物,类似游乐园中的娱乐设施等,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引入任意角的问题。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综合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认知,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消除对数学课程的抵制、厌恶心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普遍在数学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最为专注,而此时正是数学教师引入课程的时候。因此,只要数学教师掌握好这一时机,便能够更加高效地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换一种说法,中职数学教师在引入课程的过程中,务必预先规划好生活化教学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2.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的教师习惯于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去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受此影响,学生只能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境地当中,不能主动思考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更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知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才能够更好的落实生活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等差数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以“班干部选举”作为情境的切入点,比如班干部一个月选举一次,现任班委会为本班的第15届,然后让学生去推测,在毕业时是第几届班委会。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去展示一些生活中对“等差数列”的应用场景,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的教学资源,去思考本课知识的深层内容。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明显的发现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有所提升,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加能够令人满意,学生的反馈也明显更加主动。
2.3 结合生活实物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较多的体现,但如果教师脱离生活直接讲解理论知识、数学图形,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为此,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共同教学,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会使学生改观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主动学习意识也会被唤醒,其思维反应速度、敏感度等也会明显提高。比如,《双曲线》一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张发电厂冷却塔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双曲线形成初步认知。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互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包含双曲线呢?”。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共同引入生活影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思广益,会将灯塔、镂空枕等生活实物引入课堂。这时教师再引入“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知识,会使学生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或是引入双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题:“一枚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听到爆炸声音晚2秒,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在启发学生去解答后,就会使其对双曲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了解。
2.4 创造数学环境,使学生感觉身边的数学。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应该对数学有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才能把数学学好。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但丰富的教育内容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就是以教材的原始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不断充实内容,改进和创新教学法。这样学生就能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这是简单而愉快的学习过程。良好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入手,告诉学生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从中可以了解数学的重要性。这样不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真正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只有把生中的实际情况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才会对数学有不同的理解,数学教育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
2.5 应用生活事例,把相关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要使中等职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若能将教材中的内容很好地运用于生活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导入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数学。从自己的生活化经历中,最终让学生爱上了数学。举例来说,在介绍“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透过教室的门或窗户进行观察。当学习两条直线相交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时,教师可使用教室的桌椅面,进行观察和思考。再如,在学习直线垂直的判别定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所穿校服和校服的拉链作为引导,让学生能够立刻明白这一原理。
2.6 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应用意识。中职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中职数学教学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生活当中的一些情景,并将其数学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柱体体积》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问题: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罐头、饮料瓶等是什么形状?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又如在学习了《概率》的相关知识内容之后,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问题,有3个苹果要分给4个同学怎样分?如果选择抽签的方式,那么抽到的概率是否是一样的,对于这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比较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之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并总结。通过这种与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当中,提炼数学知识内容,并将知识最后应用到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够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中职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注重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知识内容和实际生活考察相互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真正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魅力。为此,在教育教学计划当中可以安排一到两次数学实践活动课,提升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7 开展师生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作为学习当的主体,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也应该积极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整个课堂当中,需要师生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在课堂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排列”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在讲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教学场景,比如:“当我们在毕业时做什么事情来留下纪念?”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拍照。教师说完这一句话的时候已经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了解更多的排列知识。这时教师就要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对排列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问题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运用能力。
2.8 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性。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从而有效改善现在的生产、生活现状,所以教师们就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利用自身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时,教师就要更多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去凭借自己的手段和思维去解决问题,最终有效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利用软件Excel作统计的方法”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去对某项数据尝试作出统计,同时这也可以有效实现数学和信息技术学科间的融合,进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对此,学生们在进入工作以后,经常会用到Excel表格来完成统计的工作,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去逐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最终大大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9 基于生活的课外学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获取能力,中职教师还应开展课外学习,因为适当的课外学习是丰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宽学习视野的重要手段和知识。例如,在解释有关“指数函数”的部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熟悉课外阅读材料,同时吸引学生注意案例,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这可以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利用数字知识的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理想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终身的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常,在应用数学知识时,需要强大的学数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解力和适应性,有必要结合生活的特定主题来教授领导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来自生活,但它也比生活高。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巨大的教学价值。
2.10 注重数学考试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考试作为中职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编订一些考试试题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有相应的编订范围,可能每年的题目不一样,但是大部分的题型都是一样的,很多学生会死记硬背这些题型去应付学校的考试、但是这种考试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考试当中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是这并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学生也不能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在数学考试当中除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定义类的题目之外,教师应该注重在应用题上面进行创新,进而使得数学题目和学生的生活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学习财经专业类的数学题目时,在出题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将每一年的国家金融界会货币的汇率设置为应用题的题目,进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函数知识和数列知识来解决相应的生活化问题。
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方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使数学科目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在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要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实践中汲取教学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的思路,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玲玲.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科技视界,2020(24):115+110.
[2]黄艳.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45-146.
[3]冯裕斌.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读天下,2018(13):9.
关键词:数学课堂;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中职数学教师们也在不断优化着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们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地激发,要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数学和知识间的联系,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于强化生活认知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加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1、中职数学领域的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数学课堂意味着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知识的起源和产生,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解。教育策略可以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感觉与数学接近,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在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一种机械教学方法来无聊地讲解数学教科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影响,进而丧失了对数学课程的主动性和兴趣。生活化数学课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有趣,从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数学知识,将数学问题带出日常生活,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魅力和质量。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中职学校以生活为导向的数学教学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生活特点,丰富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效率,更好地发现学生,教给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研究。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2、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 通过生活化方式引入课程。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避免生硬的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应当采取部分有效、趣味的方法导入课程。比如,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围绕“任意角概念”课程内容开展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妨在教学内容中引入部分生活化事物,类似游乐园中的娱乐设施等,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引入任意角的问题。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综合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认知,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消除对数学课程的抵制、厌恶心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普遍在数学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最为专注,而此时正是数学教师引入课程的时候。因此,只要数学教师掌握好这一时机,便能够更加高效地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换一种说法,中职数学教师在引入课程的过程中,务必预先规划好生活化教学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2.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的教师习惯于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去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受此影响,学生只能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境地当中,不能主动思考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更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知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才能够更好的落实生活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等差数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以“班干部选举”作为情境的切入点,比如班干部一个月选举一次,现任班委会为本班的第15届,然后让学生去推测,在毕业时是第几届班委会。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去展示一些生活中对“等差数列”的应用场景,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的教学资源,去思考本课知识的深层内容。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明显的发现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有所提升,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加能够令人满意,学生的反馈也明显更加主动。
2.3 结合生活实物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较多的体现,但如果教师脱离生活直接讲解理论知识、数学图形,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为此,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共同教学,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会使学生改观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主动学习意识也会被唤醒,其思维反应速度、敏感度等也会明显提高。比如,《双曲线》一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张发电厂冷却塔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双曲线形成初步认知。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互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包含双曲线呢?”。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共同引入生活影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思广益,会将灯塔、镂空枕等生活实物引入课堂。这时教师再引入“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知识,会使学生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或是引入双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题:“一枚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听到爆炸声音晚2秒,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在启发学生去解答后,就会使其对双曲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了解。
2.4 创造数学环境,使学生感觉身边的数学。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应该对数学有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才能把数学学好。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但丰富的教育内容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就是以教材的原始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不断充实内容,改进和创新教学法。这样学生就能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这是简单而愉快的学习过程。良好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入手,告诉学生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从中可以了解数学的重要性。这样不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真正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只有把生中的实际情况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才会对数学有不同的理解,数学教育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
2.5 应用生活事例,把相关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要使中等职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若能将教材中的内容很好地运用于生活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导入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数学。从自己的生活化经历中,最终让学生爱上了数学。举例来说,在介绍“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透过教室的门或窗户进行观察。当学习两条直线相交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时,教师可使用教室的桌椅面,进行观察和思考。再如,在学习直线垂直的判别定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所穿校服和校服的拉链作为引导,让学生能够立刻明白这一原理。
2.6 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应用意识。中职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中职数学教学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生活当中的一些情景,并将其数学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柱体体积》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问题: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罐头、饮料瓶等是什么形状?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又如在学习了《概率》的相关知识内容之后,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问题,有3个苹果要分给4个同学怎样分?如果选择抽签的方式,那么抽到的概率是否是一样的,对于这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比较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之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并总结。通过这种与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当中,提炼数学知识内容,并将知识最后应用到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够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中职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注重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知识内容和实际生活考察相互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真正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魅力。为此,在教育教学计划当中可以安排一到两次数学实践活动课,提升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7 开展师生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作为学习当的主体,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也应该积极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整个课堂当中,需要师生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在课堂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排列”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在讲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教学场景,比如:“当我们在毕业时做什么事情来留下纪念?”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拍照。教师说完这一句话的时候已经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了解更多的排列知识。这时教师就要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对排列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问题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运用能力。
2.8 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性。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从而有效改善现在的生产、生活现状,所以教师们就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利用自身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时,教师就要更多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去凭借自己的手段和思维去解决问题,最终有效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利用软件Excel作统计的方法”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去对某项数据尝试作出统计,同时这也可以有效实现数学和信息技术学科间的融合,进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对此,学生们在进入工作以后,经常会用到Excel表格来完成统计的工作,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去逐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最终大大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9 基于生活的课外学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获取能力,中职教师还应开展课外学习,因为适当的课外学习是丰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宽学习视野的重要手段和知识。例如,在解释有关“指数函数”的部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熟悉课外阅读材料,同时吸引学生注意案例,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这可以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利用数字知识的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理想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终身的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常,在应用数学知识时,需要强大的学数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解力和适应性,有必要结合生活的特定主题来教授领导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来自生活,但它也比生活高。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巨大的教学价值。
2.10 注重数学考试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考试作为中职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编订一些考试试题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有相应的编订范围,可能每年的题目不一样,但是大部分的题型都是一样的,很多学生会死记硬背这些题型去应付学校的考试、但是这种考试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考试当中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是这并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学生也不能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在数学考试当中除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定义类的题目之外,教师应该注重在应用题上面进行创新,进而使得数学题目和学生的生活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学习财经专业类的数学题目时,在出题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将每一年的国家金融界会货币的汇率设置为应用题的题目,进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函数知识和数列知识来解决相应的生活化问题。
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方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使数学科目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在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要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实践中汲取教学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的思路,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玲玲.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科技视界,2020(24):115+110.
[2]黄艳.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45-146.
[3]冯裕斌.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读天下,201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