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读《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作者】 陈恒熹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福田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论》强调,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建设者、实践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更新专业知识,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树立良好榜样。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教师更应该加强专业发展意识,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放在首位,磨炼教育本领,精进教学手段,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教学;语文教学
  教师是立教之本、强教之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关乎国家基础教育的建设。当前,部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职业规划模糊,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尚待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论》一书,立足于教师发展实际,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实践策略,值得中小学教师借鉴和应用。小学语文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发展做好示范,并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夯实基础,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
  1、专业知识的扩充和整合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论》指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范围,不应该只限于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教师应该以开阔、发展的视野对待教育事业,积极加强自身知识建设。除了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教师还需要提升实践水平,深入了解学科背景,形成跨学科视野。应该说,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一切知识和行为,都需要教师进行学习,细细揣摩。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到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求,而不应照搬书本知识,或是讲解超过学生理解范围的深奥知识,以此打乱课堂的学习节奏,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爱国这一主题,不仅选用了《示儿》《己亥杂诗》等脍炙人口的古诗,还收录了《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等记录历史苦难,彰显爱国壮志的篇章。教师在进行该单元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文章思想感情,还要将整个单元的文章整合起来,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积累材料。教师还可以设立专题,为学生补充近代中国的民族苦难等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深入理解。
  2、教育技能的更新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论》强调,教师不仅应该加强专业发展意识,还应该在平时课堂实践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磨炼教学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方案。教师可以多多学习借鉴名师的课堂成果,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跨班级教学活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微课等手段,让学生更为直观立体地感受语文魅力。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博览世界名著这一主题,收录了《鲁宾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选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细心阅读一本课外名著,拓展视野。教师再开展课上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分享。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每组选择一本名著,围绕书中的背景、人物、情节等方面,自行分工,准备讲稿,进行课堂展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跨班级合作,开展年级课外阅读交流会。
  3、加强教学批判和创新意识
  以往,教师为了确保知识传授的准确性,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背书和做题中学习和巩固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论》强调,教师应具备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研习课例,学习借鉴的时候,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开展相应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
  例如:教材中设置了辩论环节,让学生就一个开放性问题进行简单的辩论,要求学生清晰流畅、有理有据地表达和反驳观点。教师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应多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电脑时代,我们是否还有练字的必要这一题目,教师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论述,还可以搜集资料,观察、探讨社会现象,加强辩论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自然科学领域中名人名家的事例,启示学生应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书籍,多多搜集此类事例。课上导入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此举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创新性思考,再进行课上分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扩充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教师不仅应该系统性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还要通过实践,丰富实践性知识和扩展性知识,并结合学生实际,磨炼教学技能。教师教学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从而塑造学生创新品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卫芳.困境与超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分析[J].现代教育,2022(2):43-45 
  [2]杨寿固.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及其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1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