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作者】 肖 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人们对生活德育的观念越来越重视。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学生知行合一,已然成为我国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在注重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手段和形式,强化学校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小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德育;社会实践;知行合一 
  目前,多数小学生是家庭的独生子女,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些学生往往被家长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多数娇生惯养,缺少风雨洗礼和困难磨砺。他们当中不少人身体较为单薄,并且心灵较为脆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利用校外教育来开展小学生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将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校外教育需要科学的开展,并选择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要求丰富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外教育手段。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一、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小学生获取直接经验 
  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生得到的多为间接经验,间接经验需要社会实践检验将其变为直接经验。在这过程当中,小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检验以及深化。学生利用参加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了对社会进行适应的能力。在实践过程当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利用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改进,又得到新的知识。 
  2.有利于小学生培养意志力 
  由于小学生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学生往往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缺少和同学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小学生参加到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在实践当中他们将学会和人们沟通交流,独立解决困难。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比较坚强的意志力。 
  3.有利于小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品德 
  小学生参加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其实是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实践,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事物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培养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策略
  (一)丰富小学生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对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游览,培养爱国热情以及社会责任感。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革命纪念地游览,参观红色博物馆等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前,我校开展的参观烈士陵园,到红色革命根据地举行研学旅行等活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贴近历史、贴近生活,深刻感受红色教育。 
  2.通过社区公益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服务意识 
  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服务型社会,因此,学校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到敬老服务中心帮助老人做饭、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关爱病残人士,宣传爱护环境等,让学生树立公共道德意识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 
  3.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能力,要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实践中升华知识。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小学生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要多样化 
  1.发挥校外教育作用,拓宽小学生社会实践空间 
  校外教育突破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空间约束,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教育活动或者夏令营、冬令营等,让小学生获取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为小学生提供交往沟通的平台,扩大了学生的交往空间。 
  2.加大学校、家庭与校外的配合力度 
  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家庭的支持,学生家长要敢于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让孩子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到农村去参加劳动实践,与伙伴一起野炊、春游、秋游等,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孩子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三、结论 
  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体现了全方位的育人意义。通过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魄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这些成长与进步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充分支持小学生参加生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杨亦松,刘汝兰.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样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
  [2]赵本义.浅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3).
  [3]闫龙,殷世东.论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特征、功能及实施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