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群文阅读之教学策略
【作者】 景 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福临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的研究,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也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大量的阅读实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理想的阅读体系包括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传统阅读教学为单篇阅读,课型以精读为主,略读为辅。单篇精读教学又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最传统的课型,即教师对文章展开全方位的解读,充分挖掘文章的语文教学价值,包括识字、阅读、写作、情感熏陶、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围绕这篇选文精讲细读、反复琢磨。而群文阅读教学则与之不同,是在一节课中读多篇文章,更关注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量,更关注学生在阅读多种多样文章过程中的意义构建。群文阅读让学生回归到阅读的本真,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的研究,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也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寻找主题,巧选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用教材教”、教师主动权缺失的弊病,但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
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在执教“母爱”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两点:一是价值中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形成新时期正确的亲情观;二是方法中心,通过几篇文章不同的表现母爱的手法,使学生掌握人物类文章表现人物的不同写法。然后,我选择了《《浴着光辉的母亲》《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五篇文章。选用的五篇文章,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不同,有怀念母亲的,有的表现母爱的方式,有的歌颂母爱的独特,有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回忆来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的,有的直接表达情感的,有的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表现母爱,也有对比描写的,这组群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地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二、阅读策略巧渗透
“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快些,多一些以外,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最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
1、求同。“求同”就是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一组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慈祥,有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2、比异。“比异”就是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同样是过年,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欢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则是无聊、累人的。
3、整合。例如,有的文章说鲁迅是伟人,有的文章说鲁迅知识普通人,有的文章说鲁迅尖酸刻薄,有的文章说鲁迅亲切随和。你读不同人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可以“整合”出比较完整的鲁迅形象。当你书读多了,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文章所讲的事情或讨论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材料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拼图那样“拼装”。
4、判断。例如,有的文章说传统的纸质书籍终有一天会彻底消失;有的文章说纸质书籍不可能消失?尽管电子书籍携带方便,存储量大,在音乐、图片和地图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很多人似乎更喜欢放在书架上的“真正的图书”的那种厚重、耐久和令人愉悦的感觉。看了这些文章,你就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纸质书会不会消失?我们现在作为一个行走在群文阅读教学路上的探索者,我深知群文阅读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体系,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势,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群文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首先,阅读解构为学生大体介绍三篇文章内容,调动学生阅读自主性;其次,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炼文章关键词,端正读书态度,明晰读书价值,掌握读书方法,同时总结三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分享群文阅读心得,在抒发其对读书的情感同时,从三篇文章命题特点、选材特点、写作特点予以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训练。
四、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合起来
1.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精细比较等。如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那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種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创造更大的上升空间,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进行更广泛的知识获取,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巩固学生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大量的阅读实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理想的阅读体系包括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传统阅读教学为单篇阅读,课型以精读为主,略读为辅。单篇精读教学又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最传统的课型,即教师对文章展开全方位的解读,充分挖掘文章的语文教学价值,包括识字、阅读、写作、情感熏陶、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围绕这篇选文精讲细读、反复琢磨。而群文阅读教学则与之不同,是在一节课中读多篇文章,更关注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量,更关注学生在阅读多种多样文章过程中的意义构建。群文阅读让学生回归到阅读的本真,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的研究,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也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寻找主题,巧选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用教材教”、教师主动权缺失的弊病,但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
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在执教“母爱”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两点:一是价值中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形成新时期正确的亲情观;二是方法中心,通过几篇文章不同的表现母爱的手法,使学生掌握人物类文章表现人物的不同写法。然后,我选择了《《浴着光辉的母亲》《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五篇文章。选用的五篇文章,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不同,有怀念母亲的,有的表现母爱的方式,有的歌颂母爱的独特,有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回忆来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的,有的直接表达情感的,有的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表现母爱,也有对比描写的,这组群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地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二、阅读策略巧渗透
“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快些,多一些以外,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最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
1、求同。“求同”就是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一组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慈祥,有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2、比异。“比异”就是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同样是过年,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欢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则是无聊、累人的。
3、整合。例如,有的文章说鲁迅是伟人,有的文章说鲁迅知识普通人,有的文章说鲁迅尖酸刻薄,有的文章说鲁迅亲切随和。你读不同人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可以“整合”出比较完整的鲁迅形象。当你书读多了,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文章所讲的事情或讨论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材料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拼图那样“拼装”。
4、判断。例如,有的文章说传统的纸质书籍终有一天会彻底消失;有的文章说纸质书籍不可能消失?尽管电子书籍携带方便,存储量大,在音乐、图片和地图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很多人似乎更喜欢放在书架上的“真正的图书”的那种厚重、耐久和令人愉悦的感觉。看了这些文章,你就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纸质书会不会消失?我们现在作为一个行走在群文阅读教学路上的探索者,我深知群文阅读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体系,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势,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群文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首先,阅读解构为学生大体介绍三篇文章内容,调动学生阅读自主性;其次,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炼文章关键词,端正读书态度,明晰读书价值,掌握读书方法,同时总结三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分享群文阅读心得,在抒发其对读书的情感同时,从三篇文章命题特点、选材特点、写作特点予以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训练。
四、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合起来
1.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精细比较等。如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那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種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创造更大的上升空间,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进行更广泛的知识获取,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巩固学生的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