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刘宇思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这也是学生学好信息化技术的前提。基于此,教师要深入探究构建微课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我国主要采用集体性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以一对多的局面,故无法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每个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各不相同,导致教师为照顾整体学生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知识点教学上,缺少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以至于不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影响。部分小学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已经应用过微课模式,但是由于教师缺少对微课模式的深入理解,因此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部分教师没有明确划分出微课与微视频两者之间的区别,仅采用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这种形式,只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但是其依旧属于传统教学模式,这也是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课时数量较少,且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将所有的学科知识内化于心。而微课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视频,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内容时长普遍都在5~8分钟,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但是却足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将具体的操作步骤逐一为学生演示。同时,微课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全方面、多角度地提出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强化对知识的印象。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将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于心,以避免因课时安排不足而带来的问题。
  (二)形式多样,教师可灵活选择
  微课制作的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应用较为普遍的视频微课,这种形式要求教师将自己的声音和人像录制在内,这样在放映微课课件时,就能够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反观自身行为,让其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二是动画微课,这种形式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形象化地展示出来,直观易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三是互动式微课,可将视频、动画、图片和语音等多种素材进行整合,同时还可以在其中添加提问和测试等环节,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能感受到趣味性。四是图文微课,这种形式主要包含图片和文字,即将知识点以图文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将其应用在知识点梳理中,能够让学生直观了解知识结构和重难点。概言之,教师应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等灵活选择微课形式,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的核心点就是应用视频开展教学,而视频教学可以将抽象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转变为生动的画面。微课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动画形式的微课视频,合理地设计教学导入环节,通过形象生动的场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小学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因为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觉联系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并与教师在课堂中形成有效互动,让课堂的整体氛围更加活跃,进而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围绕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对应的微课,借助微课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呈现重要知识点
  教师在应用微课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突出重点知识。微课模式引入教学,教师可通过微课将重要知识点直接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知识学习方向,有效减轻其学习压力,同时借助图文并茂的讲解形式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观看微课时,部分学生也会产生问题,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其在课堂中以小组互动或师生互动的形式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让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跃。
  (四)有效延伸课堂内容
  微课属于形式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有效延伸。为了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上寻找与当节内容相关的信息技术前沿理论、信息技术新形势分析、信息技术具体知识讲解等资料,资料类型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或视频,然后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微课,于课前导入或课后小结环节播放,从而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让课后复习更加灵活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发挥出的高效便捷性作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性的沟通与交流。为了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师也要重视课后的复习环节。实践中,教师要应用微课组织课后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属于综合性学科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要以兴趣为引导,积极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及信息技术的课时有限,所以教师要以合理化的方式构建高效微课课堂,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的思考与学习。微课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故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究微课教学的有效策略,才能够建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