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从职高作文命题方向谈作文备考策略

【作者】 李承斌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高职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语文作为职高学习阶段公共基础课之一,是最重要的升学科目之一。但一直以来,在对口招生备考过程中,语文作文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难点。作文在高考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分数比例较多。教师应当注重语文作文的备考。本文将通过对近四年四川省对口招生语文试卷作文题目的分析,探析作文命题方向,并提出相对应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职高语文;作文;命题方向;备考策略
  一、近四年对口招生命题体现的总方向
  (一)从命题形式上看,形式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材料表述简明,指向明确。有话题作文,有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有图片材料作文,也有有语言材料作文。如,2018年四川省对口招生试题采用了图片素材的形式,这是从2011年来首次采用此形式的出现。
  (二)从考题内容的定位与能力指向上看,主题由关注个人成长向关注社会、时代发展。
  纵观近四年的高考作文,总体来说,在作文命题上,很好的体现了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学生“高素质发展”的要求。作文命题上从学生个人情怀及理想中挣脱出来,引导学生在思想价值上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命题方向紧扣“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谈的是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思索的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合格公民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意义。
  例如,2019年四川对口招生卷材料选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担当,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并紧扣当时社会热点,以“担当”为作文话题。又如2021年的材料作文,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护医护人员为素材。
  (三)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辨精神。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在考题中考的是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学生的辩证思维、思辨能力如何,语文学科是通过作文命题、作文表达来检测的。近年来的四川省对口招生作文对考生思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发展等级不仅要求文章“思想正确”,还必须“深刻”“有创新”。
  如,2018年的作文命题,材料用了简单直接的漫画,渗透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辩证思想。针对此类型的材料作文,考生在写作时要统筹兼顾,不能只谈一点。又如在2020年的考题中,材料引用(明)方孝孺《深虑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旨在让学生思考“备其不要”、“深虑”的问题。针对以上类型的材料作文,只有读懂材料的内涵,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里面的辩证关系,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说理,作文才不至于思想肤浅、落后,观点片面、绝对。
  二、职高作文备考策略 
  (一)素养方面。
  1.端正认识,树立正确备考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一代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四面”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向青年发贺信、写回信,信中字字都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要“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
  2.博闻强识,厚积而薄发。
  荀子《劝学》篇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由此可见,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学科积累,博闻强记,厚积才能薄发。
  积累方面,建议首先要读好、用好语文课本,职高分为基础模块上下册、拓展模块。课文中不仅选取了许多中外名作,更是每个单元都对中华诗词歌赋进行了充分的补充。充分利用教材选文中的素材进行基础积累,不失为一个实在而方便的方法。其次,要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选择一些报刊杂志,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当代职校生》等,学生要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时文、美文,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治性情。最后,也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人文经典名家著作,并进行合理摘抄,适时进行写作等,以此达到增加语文积淀,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最后,也可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平台或工具,进行数字阅读。比如时下“学习强国”“快手”“抖音”平台,可以多关注平台中的社会时事热点,了解社会动向,增长见闻,磨砺思想。
  (二)写作能力培养方面。
  1.加强作文遣词造句的训练
  有人说:优秀的演讲者在他们遣词的时候,总是苦心孤诣。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过好遣词造句这一关。关于此方面的训练,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写作文,首先做应到文从字顺,就是文章用词准确、妥帖,语意明确,语句通顺。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练习。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多阅读,多朗诵,形成一定的“语感”,再从赏析入手,落实名章佳句的鉴赏,加强学生文字审美能力,再适当进行句段仿写,提高词句的运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加强写作技巧训练。语言表达需要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例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比如,叙事要有矛盾冲突,修辞要具体生动贴切等。当然要注意的是,写文章要有内涵有深度,要尽量避免那些可有可无的遣词造句和无关痛痒的苍白叙述。
  (3)利用教材,适时适当进行写作训练。鉴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以及职高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建议每周一次以上小作文练习,一月至少一次大作文练习。可利用单元写作练习与说话练习做好遣词造句的训练。
  2.加强文体训练
  作文的文体方面,2018-2019年要求是“文体不限”,2020-2021年则是“必须写议论文”。无论作文文体考什么,其范围都没有超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文体。就最近几年的考试变化来看,如果没有对规定文体进行实实在在地揣摩、思考、训练,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文体使用不当而导致严重失分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范永发,《巧用“四题”技巧 赢取高分作文——高考新材料作文备考策略》 《作文成功之路》,2021,(41)
  [2]戴启常,《高中作文备考问题呈现与策略分析》,期刊《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