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方”写来 意境奇妙
【作者】 崔 静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唐朝诗人高适七绝《除夜作》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诗的前两句“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凉”。诗人的窗外是灯火通明,欢聚一堂的除夕之夜,而自己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的灯盏也变得“寒”气袭人,诗人内心更加凄凉孤寂。惯常写法诗人应要倾吐他此刻的心情,可诗人独辟蹊径从对方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借指家乡亲人,“千里”指千里外的我。故乡的亲人想念我在何地如何度过这美好除夕,自然过渡到尾句的“霜鬓明朝又一年”。用新添白发再现这凄寂无边的思念。此诗的好处运用对写法使诗意更含蓄蕴藉,别具韵味。
把“对写法”发挥到极致的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篇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抒fa胸臆,朴实无华,凝炼精警地道出普天下游子思乡的共同心声。三四句他却跨越了时空,落笔对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象家乡的兄弟们重阳携手登高,佩带茱萸,本应高兴的日子却因我的缺席而深感遗憾。此处对写法其实表达自己对兄弟们的深切思念,看似平静,实则深沉。
作为诗余的词,在思乡怀人的作品中,同样也有对写法的运用,苏轼《少年游》一词中“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此词妙在运用对写法。词人以思妇的口吻,想象妻子王润之在杭州牵挂在外赈济灾民而远驻润州的我。忧愁意绪,正如那似雪的杨花。她盼君归而君未归,只好“对酒卷帘邀明月”,明月却偏偏临怜爱双双栖息在梁上的燕子,妻子越发触景伤情,愁绪无依。而妻子的所思所想就是词人恋家思归之情,此情昭然于世,浓浓深情,扣人心弦。
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古诗词运用的对写法,使我们在领略诗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巧笔构思的同时,更品味到诗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深意厚味。
——中国古诗词“对写法”的微
思乡怀人成为古诗词中常写不衰的主题,面对这一常写常新的话题,历代诗人尽显其才,手法翻新,形成了一些足以后人借鉴的表达技巧――对写法。对写法,就是不正面写自己“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从对方入笔,设想亲朋好友对远方游子的苦苦思念,衬托出诗人情真意切的思念。情感表达的含蓄委婉,情韵悠长。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体身。”《邯郸冬至夜思家》开篇白居易交代自己在邯郸的客店里遇上了冬至佳节。孤灯一盏,形影相吊,何其孤寂,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开篇就形成高潮的“凤头”,往往使后面的诗句难以为续。若顺着思乡直线延伸,难免落入窠臼,诗人却出乎意料地吟出“想的家中夜深坐,还说着远行人”。诗人不正面直接写出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从对方落笔,想象家里的亲人在佳节之际,围着灯火谈论并惦念着远方的“我”。全诗无一“思”字,却处处含“思”情。正是诗人运用对写法,把思念之情表达的蕴藉深沉。唐朝诗人高适七绝《除夜作》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诗的前两句“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凉”。诗人的窗外是灯火通明,欢聚一堂的除夕之夜,而自己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的灯盏也变得“寒”气袭人,诗人内心更加凄凉孤寂。惯常写法诗人应要倾吐他此刻的心情,可诗人独辟蹊径从对方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借指家乡亲人,“千里”指千里外的我。故乡的亲人想念我在何地如何度过这美好除夕,自然过渡到尾句的“霜鬓明朝又一年”。用新添白发再现这凄寂无边的思念。此诗的好处运用对写法使诗意更含蓄蕴藉,别具韵味。
把“对写法”发挥到极致的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篇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抒fa胸臆,朴实无华,凝炼精警地道出普天下游子思乡的共同心声。三四句他却跨越了时空,落笔对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象家乡的兄弟们重阳携手登高,佩带茱萸,本应高兴的日子却因我的缺席而深感遗憾。此处对写法其实表达自己对兄弟们的深切思念,看似平静,实则深沉。
作为诗余的词,在思乡怀人的作品中,同样也有对写法的运用,苏轼《少年游》一词中“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此词妙在运用对写法。词人以思妇的口吻,想象妻子王润之在杭州牵挂在外赈济灾民而远驻润州的我。忧愁意绪,正如那似雪的杨花。她盼君归而君未归,只好“对酒卷帘邀明月”,明月却偏偏临怜爱双双栖息在梁上的燕子,妻子越发触景伤情,愁绪无依。而妻子的所思所想就是词人恋家思归之情,此情昭然于世,浓浓深情,扣人心弦。
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古诗词运用的对写法,使我们在领略诗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巧笔构思的同时,更品味到诗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深意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