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经验浅谈
【作者】 曹凌枫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升钟职业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科学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知识的通透性。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如何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是生物教师落实实验教学的……
关键词:实验;态度转变;信息技术;材料创新;方法改进;延伸课外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生物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科学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知识的通透性。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如何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是生物教师落实实验教学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如何提高实验课质量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所总结的几点关于生物实验教学探索和经验介绍如下:
一、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处几个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根据不同的生物实验受地方性、季节性限制的特点,在实验前应将实验所需的材料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必要时还应对实验内容作出调整,推迟或提前。
2.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度时,应认真地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地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3.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过程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
二、提高实验教学认识
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改变那种“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实验课地位及其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是摆脱实验教学困境的关键。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为基础,而全面发展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教育目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遇不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和谐性的发展过程,其中,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发展,这些能力正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看重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这是理论课替代不了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环节。首先,时间上应确保这一环节的完成;同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去完成实验,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划滤液细线是难题,用书本说的毛细吸管划,往往一次很难成功,但学生有的用废油笔去划,有的用盖玻片边缘去划,得到的效果可能更好。又如在“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中,除了用教材介绍的葫芦藓做实验材料外,还可让学生用其他叶片做实验。当然,学生自己尝试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果,但靠自己获得“为什么”的道理要比接受现成的“是什么”更有意义。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四、将实验方法改进,加快实验速度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操作水平,我对部分实验予以改进。例如“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一节中,如果按着课本的初始实验设计需耗时8-10小时,实验时间长,短期现象不明显,在教学上不易实施。我将实验材料方法进行改进。让学生用面粉代替酵母菌培养液,将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两等分。用超市买的安琪干酵母发面,取两个洁净的食品袋,放入面团,排净一个袋内空气,扎紧袋口;另一个袋保持通气,使面团尽量摊薄。将两个食品袋同时放入30-35℃的环境中保持50分钟。最后通过密封袋内鼓气,面团变大,出现蜂窝状空隙,抽取袋内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扒开面团,有明显的酒精味。说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并产生CO2和酒精。有氧呼吸检测是敞开的袋内除了面团变大、出现蜂窝状空隙外,面团明显较密封袋内的柔软,说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了呼吸作用并产生气体和液体。当然为了更具有说服力,还需通过定性检测。
总之,只要教师能对实验予以高度重视,从实验出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一定能把握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尺度,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态度转变;信息技术;材料创新;方法改进;延伸课外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生物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科学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知识的通透性。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如何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是生物教师落实实验教学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如何提高实验课质量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所总结的几点关于生物实验教学探索和经验介绍如下:
一、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处几个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根据不同的生物实验受地方性、季节性限制的特点,在实验前应将实验所需的材料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必要时还应对实验内容作出调整,推迟或提前。
2.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度时,应认真地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地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3.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过程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
二、提高实验教学认识
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改变那种“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实验课地位及其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是摆脱实验教学困境的关键。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为基础,而全面发展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教育目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遇不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和谐性的发展过程,其中,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发展,这些能力正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看重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这是理论课替代不了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环节。首先,时间上应确保这一环节的完成;同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去完成实验,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划滤液细线是难题,用书本说的毛细吸管划,往往一次很难成功,但学生有的用废油笔去划,有的用盖玻片边缘去划,得到的效果可能更好。又如在“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中,除了用教材介绍的葫芦藓做实验材料外,还可让学生用其他叶片做实验。当然,学生自己尝试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果,但靠自己获得“为什么”的道理要比接受现成的“是什么”更有意义。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四、将实验方法改进,加快实验速度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操作水平,我对部分实验予以改进。例如“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一节中,如果按着课本的初始实验设计需耗时8-10小时,实验时间长,短期现象不明显,在教学上不易实施。我将实验材料方法进行改进。让学生用面粉代替酵母菌培养液,将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两等分。用超市买的安琪干酵母发面,取两个洁净的食品袋,放入面团,排净一个袋内空气,扎紧袋口;另一个袋保持通气,使面团尽量摊薄。将两个食品袋同时放入30-35℃的环境中保持50分钟。最后通过密封袋内鼓气,面团变大,出现蜂窝状空隙,抽取袋内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扒开面团,有明显的酒精味。说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并产生CO2和酒精。有氧呼吸检测是敞开的袋内除了面团变大、出现蜂窝状空隙外,面团明显较密封袋内的柔软,说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了呼吸作用并产生气体和液体。当然为了更具有说服力,还需通过定性检测。
总之,只要教师能对实验予以高度重视,从实验出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一定能把握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尺度,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