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龙先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横山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不多,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有心情愉快地去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去积极思考。这样对知识掌握得就快,记得就牢,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写作文就头疼”,这就不能学好语文!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后期培养起来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巧设导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时的导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语不仅为学生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用巧妙的导语,把学生引入一种追求新知的情境中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导言,从课的开头就把学生引到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情境中来。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一定看过很多抗战片的电影,也经常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烧、杀、抢、掠的电影镜头吧!面对这些无恶不作的敌人,我们中国老百姓屈服了吗?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和他们这些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抗日英雄的典型代表,《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现场,看看他们是一种怎样的战斗场景?”从同学们的目光中,我看出了他们急切地想听个究竟,这时就趁热打铁巧妙地导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课题。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我教古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先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景色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就产生了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再如,让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课文,以读激情,多读生趣。课文中那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课程改革提出要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老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即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把学习活动交给他们,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道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教学设计先不直接教生字,而是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书上圈出本课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认识字多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内当小老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再出示识字让学生认读,老师借此机会表扬学生,引导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比较有成就感,体验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自身修养,改变学生兴趣
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兴趣亦然。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对语文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只有自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才能用自己充满激情自己的教学去影响学生。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因此必须热爱读书,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一种博学多才之感。同时,在新课改的旗帜下,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转变角色。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得好:“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能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就会因喜欢老师因而也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辩,多从赏识的角度去评判学生,多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不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嘲笑、挖苦、讥讽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多给学生表现和创造成功的机会。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朝夕之间可以达到的,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想学,愿学,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感受快乐,增强自信,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巧设导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时的导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语不仅为学生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用巧妙的导语,把学生引入一种追求新知的情境中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导言,从课的开头就把学生引到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情境中来。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一定看过很多抗战片的电影,也经常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烧、杀、抢、掠的电影镜头吧!面对这些无恶不作的敌人,我们中国老百姓屈服了吗?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和他们这些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抗日英雄的典型代表,《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现场,看看他们是一种怎样的战斗场景?”从同学们的目光中,我看出了他们急切地想听个究竟,这时就趁热打铁巧妙地导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课题。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我教古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先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景色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就产生了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再如,让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课文,以读激情,多读生趣。课文中那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课程改革提出要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老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即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把学习活动交给他们,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道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教学设计先不直接教生字,而是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书上圈出本课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认识字多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内当小老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再出示识字让学生认读,老师借此机会表扬学生,引导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比较有成就感,体验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自身修养,改变学生兴趣
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兴趣亦然。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对语文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只有自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才能用自己充满激情自己的教学去影响学生。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因此必须热爱读书,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一种博学多才之感。同时,在新课改的旗帜下,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转变角色。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得好:“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能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就会因喜欢老师因而也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辩,多从赏识的角度去评判学生,多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不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嘲笑、挖苦、讥讽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多给学生表现和创造成功的机会。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朝夕之间可以达到的,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想学,愿学,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感受快乐,增强自信,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