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华江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培养目标由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能力目标,其中,观察能力作为最基础的能力目标之一,是形成和提高其他能力的基础。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科优势,以多元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有效激发对生物的探索和学习兴趣。其次,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将所学内容大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并加深记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的方式,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及表现,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帮学生分散并缓解压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学科素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实验教学及观察活动会有较大兴趣,为此,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
力[1]。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时,其目标是要求学生要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师在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从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等一系列过程都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只有学生切身参与到显微镜使用的实践操作中,才能够有效观察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低倍镜的成像特点等相关知识点。在整个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并将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外部干扰因素进行排除,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过程中,从而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探索兴趣的同时,能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确保学生正确观察的途径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就要从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入手,例如,指导学生在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方向和方法;选择恰当的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调研,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观察活动;在开展具体的观察活动之前,务必要明确观察的顺序并确定观察活动所要使用的方法,例如,验证法,比较法,动态法等,从而在遇到不同的观察对象及类型时,能够有效调整观察方法,确保观察效果;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记录,并通过记录来分析观察结果[2]。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观察实践活动时,习惯于用眼睛看而忽略了做记录的习惯,导致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数据被遗忘,而将教材内容照搬到实验结论中,最终造成观察实践活动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时刻做好观察记录的习惯。
以“倡导绿色消费”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从日常的消费行为中,能够感知绿色消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先确定观察目的,如“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有哪些不是绿色消费?”,明确自己的观察方向如对垃圾处理的观察、对食品消费的观察、对洗衣粉使用的观察等,并指导学生在观察前了解观察的方法与观察步骤,制定详细的观察记录表,从而为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奠定基础。在进行实验数据调查和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录音笔或者用视频的方式将重要的数据进行记录,之后再将其进行回放和整理。由此可见,学生观察有效性的提高重点在于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也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活动
在观察活动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及时组织班级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论进行分享、讨论和交流。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观察和记录的经验,导致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讨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分享和讨论,对彼此的调查报告和观察结果进行纠正及补充,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观察结果和数据。另一方面,观察实践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结论而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只有汇聚所有人的数据才可以得出相对精准的实验结果。因此,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经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在帮助学生逐渐完善观察方法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以上文所示的“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察实践活动为例,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得出各自的结论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享、讨论自己的实践结论,如有的学生调查发现商家追求华丽的包装不属于绿色消费行为,有的学生认为吃西餐不是绿色消费;有的学生调查发现,使用无磷洗衣粉属于绿色消费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此外,通过学生的观察,能够更加全面的总结出日常中的绿色消费行为,从而倡导学生尽可能进行绿色消费,增强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观察指导,不断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红艳 陈垣延. 小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 信息周刊,2020.
[2]成映宏.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3,(91):14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培养目标由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能力目标,其中,观察能力作为最基础的能力目标之一,是形成和提高其他能力的基础。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科优势,以多元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有效激发对生物的探索和学习兴趣。其次,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将所学内容大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并加深记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的方式,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及表现,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帮学生分散并缓解压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学科素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实验教学及观察活动会有较大兴趣,为此,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
力[1]。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时,其目标是要求学生要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师在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从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等一系列过程都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只有学生切身参与到显微镜使用的实践操作中,才能够有效观察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低倍镜的成像特点等相关知识点。在整个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并将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外部干扰因素进行排除,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过程中,从而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探索兴趣的同时,能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确保学生正确观察的途径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就要从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入手,例如,指导学生在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方向和方法;选择恰当的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调研,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观察活动;在开展具体的观察活动之前,务必要明确观察的顺序并确定观察活动所要使用的方法,例如,验证法,比较法,动态法等,从而在遇到不同的观察对象及类型时,能够有效调整观察方法,确保观察效果;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记录,并通过记录来分析观察结果[2]。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观察实践活动时,习惯于用眼睛看而忽略了做记录的习惯,导致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数据被遗忘,而将教材内容照搬到实验结论中,最终造成观察实践活动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时刻做好观察记录的习惯。
以“倡导绿色消费”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从日常的消费行为中,能够感知绿色消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先确定观察目的,如“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有哪些不是绿色消费?”,明确自己的观察方向如对垃圾处理的观察、对食品消费的观察、对洗衣粉使用的观察等,并指导学生在观察前了解观察的方法与观察步骤,制定详细的观察记录表,从而为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奠定基础。在进行实验数据调查和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录音笔或者用视频的方式将重要的数据进行记录,之后再将其进行回放和整理。由此可见,学生观察有效性的提高重点在于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也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活动
在观察活动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及时组织班级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论进行分享、讨论和交流。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观察和记录的经验,导致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讨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分享和讨论,对彼此的调查报告和观察结果进行纠正及补充,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观察结果和数据。另一方面,观察实践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结论而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只有汇聚所有人的数据才可以得出相对精准的实验结果。因此,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经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在帮助学生逐渐完善观察方法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以上文所示的“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察实践活动为例,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得出各自的结论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享、讨论自己的实践结论,如有的学生调查发现商家追求华丽的包装不属于绿色消费行为,有的学生认为吃西餐不是绿色消费;有的学生调查发现,使用无磷洗衣粉属于绿色消费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此外,通过学生的观察,能够更加全面的总结出日常中的绿色消费行为,从而倡导学生尽可能进行绿色消费,增强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观察指导,不断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红艳 陈垣延. 小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 信息周刊,2020.
[2]成映宏.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3,(9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