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 梦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高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计算在小学数学,甚至是整个数学生涯当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慢慢的接受数学,喜欢数学,甚至学好数学。怎么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规范学生的书写
一个人的书写就相当于是一个人的脸面。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书写都比较潦草,甚至于笔画不清晰,整个字体歪歪斜斜。平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学生知道这个题的答案,但是由于书写错误,把六写成零,把零写错成六,或者是老师根本看不清他的字迹,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容易吃书写方面的亏。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让自己的字迹干干净净,大大方方。所以在这里就应该纠正部分学生的书写坐姿,让一个好的习惯慢慢的养成。
在教学当中,应该尽量要求学生的字迹干净、美观。比如在写算式的时候,每行最多只能写一个算式,每次做完一道题就应该要空一格。行与行之间应该有相应的间距,列与列之间也应该有相应的间距。当遇到作图题、连线题就应该是用到铅笔、直尺,而不是用中性笔作图。这样的话,当你做错了的时候,就可以用上橡皮擦。确定正确之后,再用中性笔描一遍。当遇到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必须把数位对齐,避免把字写得歪歪斜斜。每一次下笔之前,就应该要想好写什么再写什么。尽量不要有疤痕,更不要用涂改液、修正贴,也不要把页面划的很花。如果实在写错了,就应该轻轻地划一笔,这样书面会显得干净一点。这样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认真、严谨对待数学的态度。
二、养成仔细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比如在题目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关键词。而且审核的时候应该从左往右,每一排每一排的都看清楚。不然的话,容易出现看错题、看错字,看漏题、看漏字的现象。在口算题、计算题、简便计算当中,特别要看清楚每一个数。不然将错误的数进行计算,那么必然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关注多多少,少多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其含义。
三、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在验算的时候,也应该像第二点一样,先检查一下题目有没有抄错,再观察一下竖式有没有列正确,数位是否对齐。再来计算一遍,看一看计算当中有没有出错。然后再看书写是否规范。也可以先进行估算。运用估算的方法把计算的得数进行比较。粗略的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
四、设计各种有趣的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不仅限于在作业本上进行计算,也可以运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练习。还可以运用学生互相出题、互相计算的方式?。(当然出题需合理化)
训练形式的多种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练习事半功倍。设计练习题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明显体现算理算法的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方法,而且能够理解计算算理。当然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要求达到同样的层次。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就让他们做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在练习当中多给予他们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而计算能力本来就强的学生,就可以提高他的一些要求,出一些比较有思考性的题,这样因人施教。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些在平时容易混淆的练习对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也能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五、应该加强错题的整合与分析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只追求一个答案。不能说这道题错了,就是让它继续错下去,我们应该明确的知道错误在哪里,以便下一次能避开这样的错误。而不是这一次错了,下一次还错,我们应该在错误当中积累经验。学生应该主动、积极的采取“错误——改正”这样的一种方式进行学习,找清楚错误的原因,并分析其原因,重视错题的整合以及分析。在平时学习当中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形成错题集。组织学生找出病因,以便于对症下药。然后再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错误,有针对的设计一些特殊的练习题,这样不仅能够验证学生有没有掌握其中的算理和算法,也可以巩固加强学生的算理算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教学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老师都携手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努力。
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慢慢的接受数学,喜欢数学,甚至学好数学。怎么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规范学生的书写
一个人的书写就相当于是一个人的脸面。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书写都比较潦草,甚至于笔画不清晰,整个字体歪歪斜斜。平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学生知道这个题的答案,但是由于书写错误,把六写成零,把零写错成六,或者是老师根本看不清他的字迹,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容易吃书写方面的亏。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让自己的字迹干干净净,大大方方。所以在这里就应该纠正部分学生的书写坐姿,让一个好的习惯慢慢的养成。
在教学当中,应该尽量要求学生的字迹干净、美观。比如在写算式的时候,每行最多只能写一个算式,每次做完一道题就应该要空一格。行与行之间应该有相应的间距,列与列之间也应该有相应的间距。当遇到作图题、连线题就应该是用到铅笔、直尺,而不是用中性笔作图。这样的话,当你做错了的时候,就可以用上橡皮擦。确定正确之后,再用中性笔描一遍。当遇到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必须把数位对齐,避免把字写得歪歪斜斜。每一次下笔之前,就应该要想好写什么再写什么。尽量不要有疤痕,更不要用涂改液、修正贴,也不要把页面划的很花。如果实在写错了,就应该轻轻地划一笔,这样书面会显得干净一点。这样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认真、严谨对待数学的态度。
二、养成仔细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比如在题目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关键词。而且审核的时候应该从左往右,每一排每一排的都看清楚。不然的话,容易出现看错题、看错字,看漏题、看漏字的现象。在口算题、计算题、简便计算当中,特别要看清楚每一个数。不然将错误的数进行计算,那么必然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关注多多少,少多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其含义。
三、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在验算的时候,也应该像第二点一样,先检查一下题目有没有抄错,再观察一下竖式有没有列正确,数位是否对齐。再来计算一遍,看一看计算当中有没有出错。然后再看书写是否规范。也可以先进行估算。运用估算的方法把计算的得数进行比较。粗略的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
四、设计各种有趣的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不仅限于在作业本上进行计算,也可以运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练习。还可以运用学生互相出题、互相计算的方式?。(当然出题需合理化)
训练形式的多种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练习事半功倍。设计练习题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明显体现算理算法的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方法,而且能够理解计算算理。当然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要求达到同样的层次。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就让他们做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在练习当中多给予他们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而计算能力本来就强的学生,就可以提高他的一些要求,出一些比较有思考性的题,这样因人施教。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些在平时容易混淆的练习对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也能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五、应该加强错题的整合与分析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只追求一个答案。不能说这道题错了,就是让它继续错下去,我们应该明确的知道错误在哪里,以便下一次能避开这样的错误。而不是这一次错了,下一次还错,我们应该在错误当中积累经验。学生应该主动、积极的采取“错误——改正”这样的一种方式进行学习,找清楚错误的原因,并分析其原因,重视错题的整合以及分析。在平时学习当中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形成错题集。组织学生找出病因,以便于对症下药。然后再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错误,有针对的设计一些特殊的练习题,这样不仅能够验证学生有没有掌握其中的算理和算法,也可以巩固加强学生的算理算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教学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老师都携手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