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

【作者】 王 蕾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是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有所差异,大部分人认为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就是健康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健康,它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教师大多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幼儿身心不均衡发展,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和心理活动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持人们性格的完美、智力正常发育、有着积极地态度等。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幼儿时期的家庭教养的方式,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人们的社交上,实际生活中能够与他人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适应和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情况。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这也使人们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可能导致错误行为和习惯,可能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世卫组织提出的健康观念,可以得知健康就是人的生理、心理和对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大多数的幼儿园对幼儿的健康关注仅仅停留在了身体健康上,没有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教育观念发展停滞,未能深入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前沿理论和方法,加之我国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研究成果较少,心理健康教材也不是全国通用的版本,而且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规范的内容比较简单不够科学,这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化发展没有相应的联系,心理教育内容不在教育管理范围内,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教育工作者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借鉴大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来进行教育。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自身的幼儿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水平不足,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得不到有效地深化。幼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时会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教师正常的做法是选取正面的例子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并进行教育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是宣泄法,让孩子摔打物品来发泄,这是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的,这样会激发孩子的供给倾向,在幼儿园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教师未能和孩子的家长进行相互配合,幼儿园与家庭未能形成合力,未能营造家校相互沟通的共育氛围,弱化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方面,幼儿园时期是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矫正幼儿的错误行为,能够增强幼儿成长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教师忽视和家长的合作,家长对孩子采用溺爱放纵的教育方式,这与幼儿园的教育背道而驰,这样就不能达到最初的教育目标。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未发展完全,大多数的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是借助小学基础教育知识和经验进行教育的,这会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树立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世卫组织对心理健康有着标准的定义,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况。教师要加强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认知,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就是幼儿的身体动作协调,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知识有着正常的认知,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融入到周围的人际交往中,性格活泼开朗等,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幼儿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幼儿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受到遗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会具有差异性。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健康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辅导,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细心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一定的掌控,教师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要留意孩子们表现出的状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交流桥梁,共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家长在家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表现,就可以直接和教师联系,使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时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教师就可以全面地掌控幼儿的心理健康,并为每一位孩子做一份心理健康资料,家长如果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就可以通过这份资料来了解,这就建立起了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沟通的渠道。
  (三)拓宽多元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使幼儿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到问题能够有着良好的心态,提升实际的生活适应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拓宽多元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和孩子做游戏来促进心理健康发育,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四肢等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协调作用,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良好地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教师带领孩子开展游戏活动,不仅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进而促进孩子的心理机能健康发展。。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时期教育的基础且重要的教育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教育的一项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化差异,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家长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对孩子在家中和幼儿园的表现整合归纳,建立详细的日常生活资料。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和其他课程进行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促进开展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