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从阅读中学”,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作者】 蒲才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兴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主学习是一种有别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方法,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达到学习目标。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的内涵是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开展阅读活动,获得更多信息和新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给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而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抓住关键词语,品味主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掌握批注阅读法,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关键性的词句,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标注出来,并思考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学会如何透过关键词探究作品的主旨,同时逐步养成读书时动笔墨的好习惯。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围绕“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展开分析,说说“我”对闰土的看法。有学生提出:“作者用‘无穷无尽’这个词来形容闰土,表现了闰土的见识十分广博。‘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中的‘都是’,表现出‘我’对闰土是十分佩服的。”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单独提出“其他小伙伴”和自己一样,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学生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展现出“我”的生存状态,并和闰土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这些词句分析作品的主旨,学生认为作者的目的是塑造并表现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氛围的方式引导他们积极鉴赏文章的关键词句。这样学生就能从文字片段入手,慢慢体会作品中传递出的优美境界和独特意蕴,从而读懂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鼓励,以便他们能更快地找到关键词句。
  二、设置梯度问题,发展思维
  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还可以提出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层层深入地思考,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设置了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诸葛亮在读者心中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用文字表现这一人物的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深入作品,抓住文中的描述,分析诸葛亮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尝试感受其形象。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其他的问题,让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截然相反。”教师立即把握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分析,尝试说说诸葛亮和周瑜在哪些方面不一样,并说说自己能否感受到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说说作者想要借助人物表达怎样的想法。这样,学生的思考就随着阅读而不断深入下去,其思维能力也逐步得到发展。
  三、坚持随文练笔,张扬个性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他们积极进行随文练笔,并在练笔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仿写开始,掌握字词句段的写作方法,此外还可以展开同主题创作等活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精彩纷呈的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如在学习《梅花魂》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原本对祖父为何独爱梅花的想法感到不解,但最后却慢慢体会到了祖父身上的爱国情怀。那么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呢?大家能将作者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吗?”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感悟,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并将作者的想法用文字表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展开更多有趣的读写活动,如围绕“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个主题展开思考,说说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事情,在哪一个瞬间,自己有所感悟,将相关的事情写下来。在这样的写作活动中,学生不但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了下来,还结合《梅花魂》一文中的技巧,让文章变得更耐人寻味。在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中,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将掌握的写作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顺利实现自主建构。
  四、链接课外类文,比较认知
  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时候,教师还要指导他们积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尝试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选择同类型的课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解决学生自主读书兴趣不足、阅读习惯不佳等问题,还有助于学生通过工具书或网络搜索等方法解决疑问,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自主解读和感悟能力。如在学习《猴王出世》一文时,学生一方面可以选择《西游记》原著开展整本书阅读,另一方面也可尝试阅读《水浒传》等其他古典名著,开展同类型作品的阅读。在类文比较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问题:“小说作品要如何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呢?长篇小说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在对比分析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如有学生认为,小说适合用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人物形象。还有的学生认为,小说作品常常以时间为结构,按照先后顺序来写。还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有的小说还采用了双线索结构,先分别叙述几个主要人物的经历,再结合在一起叙述,如《西游记》就是如此,作者先分别写了孙悟空和唐僧等人的经历,然后再写他们一起去西天取经。
  总之,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阅读中产生的种种想法,进而从他人的身上获得更多阅读经验,进行积累和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