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周 玲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明威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培养儿童规范、良好、活跃的口语能力,会对儿童的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并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口语能力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规范、良好、活跃的口语能力,会对儿童的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从小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无疑口语交际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深入探究与积极实践,让小学口语教学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动机,上好口语交际课
1.实物展示法。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桔子、梨、苹果等带入课堂,学生们一阵欢呼,视觉、味觉、知觉迅速被唤醒,很快进入到交际情境中。并在进一步仔细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详细介绍出所爱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2.再现情境法。例如《购物讲价》中,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分小组摆在“玩具柜”、“文具柜”、“用品柜”中,然后要求各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要买一件物品,“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比比谁买的最便宜,再说说购物所得。因为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以前购物的情境会历历在目,所以参与兴趣很浓,表达欲望很强,交际十分活跃。
3.语言描述法。例如《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一课,上课伊始,我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勤奋好学,各项活动总出类拔萃,从不轻易犯错误,可是他做了错事,总不承认,爱撒谎,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学生一听帮老师解决问题,激情高涨,思维活跃,纷纷说出各自见解。这样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二、注意训练的层次和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定口语交际训练的“序”,形成阶段性教学计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时刻谨记这一原则,将口语交际教学分成了朗诵复述、评论与对话、演讲与辩论三个主要阶段,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练效果十分明显,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张口说话”到“先想后说”再到“现想现说”的提升。首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说”,更要鼓励学生“多说”。其次,严格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范围,让学生稍做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再次,让学生现想现说并且适时接话。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当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合作,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要让学生有话会说。“有话会说”就是要训练学生能够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晰地用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在口语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能够多交流、多讨论,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开展口语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表达时的用词、语气、情感、动作等,使学生体验到不同表达的效果,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方式和技巧。
三、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调动程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是否有效,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更加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二者有效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学更加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语文文字和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改进口语交际评价方式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殊不知,“说得好”只是第一步,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的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具体来讲,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评价时,教师既要评价学生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还要评价学生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比如,有的学生能言善辩,但经常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说话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并不是一种得体的交际。除了具备必要的积极能力,学生还必须要有恰当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对此给予重点关注,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此外,评价还要关注全体,不仅要看谁说得最好,还要看谁比以前说得好,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同样有机会得到锻炼和肯定。
总之,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备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改进策略,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口语交际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口语能力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规范、良好、活跃的口语能力,会对儿童的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从小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无疑口语交际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深入探究与积极实践,让小学口语教学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动机,上好口语交际课
1.实物展示法。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桔子、梨、苹果等带入课堂,学生们一阵欢呼,视觉、味觉、知觉迅速被唤醒,很快进入到交际情境中。并在进一步仔细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详细介绍出所爱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2.再现情境法。例如《购物讲价》中,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分小组摆在“玩具柜”、“文具柜”、“用品柜”中,然后要求各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要买一件物品,“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比比谁买的最便宜,再说说购物所得。因为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以前购物的情境会历历在目,所以参与兴趣很浓,表达欲望很强,交际十分活跃。
3.语言描述法。例如《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一课,上课伊始,我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勤奋好学,各项活动总出类拔萃,从不轻易犯错误,可是他做了错事,总不承认,爱撒谎,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学生一听帮老师解决问题,激情高涨,思维活跃,纷纷说出各自见解。这样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二、注意训练的层次和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定口语交际训练的“序”,形成阶段性教学计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时刻谨记这一原则,将口语交际教学分成了朗诵复述、评论与对话、演讲与辩论三个主要阶段,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练效果十分明显,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张口说话”到“先想后说”再到“现想现说”的提升。首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说”,更要鼓励学生“多说”。其次,严格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范围,让学生稍做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再次,让学生现想现说并且适时接话。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当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合作,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要让学生有话会说。“有话会说”就是要训练学生能够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晰地用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在口语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能够多交流、多讨论,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开展口语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表达时的用词、语气、情感、动作等,使学生体验到不同表达的效果,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方式和技巧。
三、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调动程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是否有效,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更加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二者有效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学更加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语文文字和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改进口语交际评价方式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殊不知,“说得好”只是第一步,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的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具体来讲,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评价时,教师既要评价学生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还要评价学生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比如,有的学生能言善辩,但经常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说话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并不是一种得体的交际。除了具备必要的积极能力,学生还必须要有恰当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对此给予重点关注,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此外,评价还要关注全体,不仅要看谁说得最好,还要看谁比以前说得好,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同样有机会得到锻炼和肯定。
总之,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备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改进策略,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口语交际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