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初步探讨

【作者】 李承潞

【机构】 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众所周知,英语课程极具人文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学科已经不单单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其语言的人文性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等原因,增强人文精神培养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予以初步探讨。
  一、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急迫性
  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不只担负语言技能学习的任务,同时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息息相关,初中英语教学同样如此。加强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不可偏废,这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初中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兼顾两者,这是因为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高对年龄偏小的初中生更有助于其心灵和人格的完善。英语课程不仅拥有第二语言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性功能,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质,它的内容能够展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等教育因素。因而,也担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人文性”功能,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的最佳领地。因为语言和文化是不能分开的,语言的基本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质。英语教学逐渐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和人文教育并举,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趋向。而人文素质教育能充分发挥语言的教化作用和育人作用,它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道德水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培养,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使他们能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深层次的洞见和思考,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载体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人格和气质、训练他们灵动的思维力和辨别力是非常必要和急迫的。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人文素质和价值判断力的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总之,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是有目共睹的,和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为了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对于如何将人文精神培养有效渗透并贯穿始终于初中英语学科教育中,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现行教材文本中蕴藏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内容,重在我们如何去发掘和解读。而且,人文性教育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涵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对课文的人文内容深入分析,而且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通过一定的方式,比如课文的阅读和朗诵来加大情感的投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润物无声的渗透,使得学生能在阅读中加深体验和感悟。具体做法有两个要点:一是应当挖掘出来隐含在文本语言外壳下的人文精神内核。一般来说,课文外在的显性的人文意义是容易理解和把握的,而其隐藏在语言内部的深层人文含义是需要透过表面认真体悟才能感受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认知能力,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文本中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本质,并在启发性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二是要为学生多元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提供一个空间。因为任何课文都可能被做出不同角度的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要预设出学生阅读课文时可能产生的多方面的人文感悟,能够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
  (二)重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情感体验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诵读引发、研读体味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气氛,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人文氛围中,引导和调动他们的人文积累,进而用心品味,最终获得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先贤朱熹《童蒙须知》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论语十则》)这里说的是阅读的积极作用,尤其出声诵读文本的必要性。钱理群先生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朗诵的过程中,内化于文本中固有的情感因素会无形地被激发出来,甚至冲破阅读者的认知领域,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所带来的顿悟,就是难得的认识飞跃,亦即人文精神的提高。所以说,指导学生在朗诵课文的过程中加大情感的投入,也是感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深入挖掘教材人文内涵,重视点拨和引导,提升学生人文感悟
  这是指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之下,使学生对课文浅层次的理解感悟上升为完整深刻接受的教学过程,目的在于提升和养成其人文精神。这里的要点首先是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深层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表层,要将其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充分认识和揭示出来。仅帮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教学和育人相结合,就是要将教材中蕴藏的人生哲理、生活情趣、人格追求等人文情怀和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其次是重视点拨和正确引导,这些人文因素一般不是正面的说教,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深蕴于教材故事和情节中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教师必须善于将学生对文本的浅层体验通过点拨引导提高到深层的人文阶梯。
  总之,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人文知识的逐渐积累和不断内化的结晶。作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理应将独特的语言文化关怀送给每个学生,让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融语言、文化及人文精神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正是我们英语教师努力的目标和时代要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