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疫情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作者】 张小红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开年之初上天就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新冠状病毒肺炎气势汹汹的向我们袭来,为了能更快的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实行隔离,封闭等措施,让新冠状病毒肺炎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是疫情也在各个等领域都造成了相应的影响,为了应对疫情隔离在家造成的影响,教育行业的人员出力,为了居家隔离的学习生活做打算,在疫情期间对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指引作用。本文基于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运用的越来越多。教育信息化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新的东西。就像是对心灵内容的探索一样,教育信息化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越来越普遍,如线上课程教学云资源共享等,都成了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教学方法。从2020年这次新冠状肺炎,给了教师们一个新的启发和挑战,那就是居家教学,居家教学对于高年级学生是相对容易的,可以通过看网课等方式进行教学。2020年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各项讲话都都指出要做到停课不停学。
  教学工作就如同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所以在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获得更大一步的进展,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途径。中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也备受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次疫情给了信息化教学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有很多学生都通过网上连线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地教育工作者都摩拳擦掌,翘首以盼,想要跟随国家发展的脚步,跟随社会进步的脚步做出进步,以积极的面貌面对学生,面对家长,砥砺前行,为国家教育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在新时代有所作为。
  一、疫情下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在疫情的影响下,每个人都足不出户,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居家隔离工作能够完整进行,也是为了让疫情这场攻坚战能够更快的获得胜利。在居家隔离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及时返校,所以课程会有所耽误,这时候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政策,教育工作者也想尽办法想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线上,线上授课的教学的环境。钉钉,学习通,智慧树等教学软件发展变得完善,在这些软件里面有一个仿真的教学环境,虽然存在一定的短板但是从整体来看已经逐渐完善。
  (一)教育信息化原本的发展进程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开发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素养。教育信息化在近些年以一个新的姿态跃然而上,展现在了人们眼前。当前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水平成为了国内外所达成的共识,综合利用现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探索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更好发展道路,探索出未来新的教育模式。微信些话已经覆盖在了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因为它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点,能够通过大数据解决采集问题,为老师减负增效,减少教师重复利用时间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习情况,学科情况,人文素养的分析,这样大幅度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它还能整合云端资源,将那些学生们平时在书本上不易接触到的资源,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为他们呈现更多的学习途径。教育信息化一直是发展进步的,它能够为教学管理提供大数据辅助决策与建议,为科学治理提供支撑。但是教育信息化也没有代替传统的教育方式成为主流教学方法,因为它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二)疫情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疫情对教育信息化起着推动性作用,因为在居家学习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搭建一个线上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中,老师可以通过直播等方式进行线上授课,并且在这个平台上还有回放的功能,得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对课程的复习。
  在疫情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共青团委统筹部署,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App教学等方式,积极开展线上公益教学。扎扎实实的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为学生们提供实际的教育信息化的方法方式。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获得知识的渠道,保证他们的课程进度。
  但是这种线上教学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如教师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能准确的感受到学生的课堂情况,听课情况,也不能随时根据学生的进度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并且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所布置的作业学生可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师无法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就给教学工作的进展带来了困扰。
  二、疫情下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
  在疫情之下所有人都在为了抗疫努力着,尽管居家隔离,教育行业所有人也都为了教育建言献策。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引导,教师对线上授课的学习,对科技软件的使用,都是在疫情下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努力。这样全方面,多层次的开展教育工作,促进了学生们接受知识,也让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内容。
  在疫情之下的政策包括教育系统的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在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亲自对疫情防控攻坚战作了指示。在疫情之下学生们滞留在家,开学被按下了“暂停键”。开学可以延期,但是学生的学习不能推后,就事这样教育信息化成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各地教育部门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一项项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举措相继推出。
  三、疫情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一)云端资源共享
  上文我们已经阐明了居家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从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教学工作信息化现状后对其提出的建议。信息化教学工作是存在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的,学生们由于无法到课堂上上课,就不能看见老师的板书。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将教学资源公开达成云端共享的目的,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并且加以总结记录储存,让教学工作能得到更深一步的开展。教学资源的公开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选择知识接受渠道,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达到授课的目标。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接受到更多来自于外界的知识,如在疫情期间所需要做好的防护工作的知识和疫情期间感人的素材都可以当做教学的范本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
  (二)充分联系生活
  学生在居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感受生活去学习,因为很多知识在生活中都是有所体现的,在家里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大环境,联系生活进行学习,联系生活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样就能让他们也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深化教学
  教学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知识的教学需要通过各个板块的梳理和综合,才能让最后的成果落到实处。所以要把教学分区明确是深化教学的基础,这也是深化教学所要做好的最开始的部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深化才能有最后成果的融会贯通。学生在先下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一个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状态,对外界没有深入的关注和了解。在疫情期间就可以通过居家学习,通过信息化学习,让自己对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关注时事政治的变化,让学习更加有趣。
  四、结语
  信息化教学是一个长远的发展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更注重于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能够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针对相爱的问题和短板。要想出应对措施和策略,才能让信息化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能够提供给学生们更加深入的学习的空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备课程的选择,推行智慧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们就算疫情在家也不会耽误成长学习,让我们能更好陪伴学生们成长,走过他们人生中重要的校园时光。
  参考文献:
  [1]闫寒冰. 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03(11):16-19.
  [2]祝智庭丛书,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刘喆, 尹睿.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10):31-36.
  [4]孔令秀. 信息化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32;No.120(4):155-158.
  [5]冯晓霞. 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化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9):5-7.
  [6]史君坡. 信息化教学中的人文反思[D]. 湖南师范大学.
  [7]冯晓霞. 信息化教师的专业知识[J]. 学前教育研究(10):5-14.
  [8]高铁刚, 朱建.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09(4):57-60.
  [9]李曼.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8):32-36.
  [10]刘斌.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