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作者】 胡克容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清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唱是学校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其可以培养学生演唱与表演能力,并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受教学时间、学生音乐基础、音乐兴趣等因素影响,很多专业化的合唱教学与训练方法无法适用于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因此,音乐教师应借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优化,分别从音乐学习情感、兴趣、合唱技巧等方面入手,来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素养;初中音乐;音乐审美;途径
  调查发现,很多初中音乐教师表示,虽然在合唱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但始终未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合唱学习能力、音乐素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符合初中学生合唱学习规律有关。因此,欲全面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不断汲取既往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合理进行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
  一、积极关注学生合唱意识的培养
  为了让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训练落实到位,教师需要积极地关注对学生合唱意识的培养。在具体的合唱实践中,应该重视培养力度的不断强化,也就是为学生参与合唱创造良好的机会。由于刚刚接触到合唱训练的学生并不了解和声的魅力,这很可能导致他们对合唱不具备足够的探索兴趣,以至于在参与相关活动的时候,并未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对于练习的曲目也无动于衷,没有深入到所学习的曲目当中。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去探索书本上的合唱曲目,指导学生去体会合唱曲目所表现出的慷慨激昂的情绪。比如,《黄河大合唱》这类耳熟能详的曲目,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以及音量等不同的方面去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给今后参与合唱活动打下优良的基础。
  二、认真甄选合唱歌曲
  初中音乐教师还需要在备课阶段对所要教学的合唱曲目进行分析,认真地甄选合唱曲目,选择适合学生当前发展的合唱歌曲。当前,为了在合唱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部分教师就会选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歌曲,但这样的歌曲却往往不能起的应有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嗓子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中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的挑选合唱歌曲,如《彩色的中国》《一二三四歌》等来进行合唱教学的训练。由于这些歌曲的难度不太大,因此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还需要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音乐鉴赏音乐赏析的环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音乐赏析就可以让学生提高对合唱作品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多声部演唱的技巧,音乐的主要旋律与声音之间的转换方法,层次感等,从而让学生对合唱学习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
  音乐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其实很多学生听不清歌词,依然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歌曲的选择,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的体验。例如,教师在进行国内外不同合唱风格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选择歌曲《雪绒花》《摇篮曲》等,让学生通过对国内音乐和国外音乐合唱特点的比较感受到不同歌曲的合唱特点。只有通过多听多欣赏,学生才能够逐渐地了解怎样的歌曲适合合唱,他们喜欢怎样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能够有效地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帮助学生挑选他们喜欢的且接受度比较高的合唱作品,这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唱效果。因此,在进行合唱歌曲的选择上教师就需要学会扬长避短,同时,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学生当前音乐学习水平难度的歌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行考察,从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充满动力和热情。
  三、进行分离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练唱曲目。
  在选择歌曲之前,我们先进行合唱基础的练习,“首调唱名法”是针对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最佳的练习方式,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音调的掌握能力,有个良好的开始。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学习的基础,对于合唱的把握不是很好,但是有的学生非常聪明,学习和接受事物的能力非常强,我们可以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分级式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练习较难的曲目,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练习较简单的曲目。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达到最佳的、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指导学生应用统一的声音来达到合唱的最佳效果
  合唱主要训练的是团队的节奏与合作。要想做到整齐划一,这就要通过漫长的刻苦训练才能在具体的乐曲节奏方面做到同步。在对学生合唱训练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气息相关的训练,另外要在多次的训练中提升合唱学员的听觉能力。合唱需要整体的不断融合,在不断地演练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教师在由易到难的教授中,还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唱毕竟不是谁的个人秀,也决不允许个人英雄主义的存在。教师应把整体的效果时刻放在第一位。在此过程中并要注意,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嗓音特点分声部进行演唱,毕竟不同学生之间的嗓音条件是存在明显差异的。针对同一首乐曲进行不同的演唱风格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多种合唱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通过学生统一的声音进行整齐划一的演唱才是合唱训练的主旨。
  五、正确合唱姿势训练,提高团队默契能力
  正确的演唱姿势是合唱的要素。因此,教师应在合唱教学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的合唱姿势,如人体自然直立,头眼平视,颈部放松,腰部挺直,双脚成“丁”字分开站立且与肩同宽等。这样的演唱姿势指导,既可以使整个合唱团队处于朝气蓬勃、精神饱满的状态。“整齐划一”、团队默契是保障合唱质量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合唱默契能力,进而才能避免跑调、音量不同情况的发生。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合唱训练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保持合唱姿势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学生的团队默契能力,如将“中华民族”四字标上重音记号,以提高学生演唱时的默契度。同时,在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运用休止符、重音记号加以标记,在演唱“前进!前进!前进!进!”时,运用重音记号加以标记,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借助上述“标记”来提高合唱的默契度与整齐度,为保障合唱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需要教师善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打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来实施对学生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我相信,随着音乐学科教学地区的不断上升,音乐独特的教育价值会被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合唱教学会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